关于劳动仲裁经济赔偿的标准及计算方式是什么?社保不属于劳动仲裁范围,怎么解决?
现在有些用人单位主要是私企,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为本单位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等,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但不少劳动者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里就跟大家聊聊,劳动者如何对社会保险、工资待遇、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和经济赔偿等 ,关系劳动者个人切身合法利益的问题。
1.劳动者进入用人单位时,首先要求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以确立正式劳动关系。虽然,劳动合同法有規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的,视签订了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视同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是,不少劳动者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不注意相关证据的收集、保存,当出现劳动纠纷和挣议,要进行维权时平添了很多麻烦,甚至由于缺乏证据而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如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或赔偿、用人单位不给缴纳社保等,要维权,第一步,就是要通过仲裁确认双方的劳动关系后,才能对社会保险问题进行处理。如果订立有劳动合同就省去了仲裁的麻烦。更主要的是,有的劳动者平时没有收集保存相关证据,劳动关系关系不能确立,就无法维权。
2.社保的维权。正如题主提的:社会保险不属于仲裁范围怎么样解决?
社会保险不属劳动仲裁的范围,但如果劳动者没有与用人单位订立有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纠纷,用人单位不承认与劳动者建立有劳动关系,怎么办?这时,劳动者就要拿出你与用人单位是建立了劳动关系关系的证明材料。哪些证据能证明你与用人单位建立有劳动关系呢?当然,这时如果你有劳动合同就能解决了,但是你没有 。那就拿用人单位每月发工资的工资条、工资册,用人单位单位发给职工的工作服、工作证、工牌、徽章、打卡、工友人证等等。
劳动者就要拿相关证据找仲裁委员会进行确认劳动关系关系的仲裁,双方在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确认劳动关系关是否成立,就得经过仲裁委员会仲裁确认。仲裁确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后,可以先与与用人单位协商,要用人单位依法为你缴纳社会保险费,协商无果,可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投诉,让征收部门依法征收。如果再不相,要求劳动监察大队,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缴纳。这些都没有结果,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关于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的经济补偿、赔偿金的标准及计算方式。
劳动者按《劳动合同法》第38条辞职,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36、40、41、44条解除劳动合同辞退职工的,均要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解除劳动合同,辞退职工的,要支付经济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额和支付方式:1),经补偿金。劳动者每工作一年,支付其本人一个月的工资,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6个月以下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补偿金,最高支付12年。如果劳动者工资等于或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的,按3倍支 付赔偿。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补偿。2),经济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辞退职工的,要依法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支付是双倍的,即劳动者每工作一年,用人单位要支付2个月其本人的工资赔偿,本人工资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按3倍支付赔偿金,最多支付12年。
本人工资是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工资的平均数,即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工资总和除以12的数。所谓本人工资不是指基本工资,而是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加班费等等,以货币形式发给劳动者的,都计为工资。
什么叫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举例讲,如甲劳动者,在一个用人单位工作超过15年,而且订立无固定限期的劳动合同,离法定退休时间不足5年。用人单位不与甲协商,也没有征得甲的同意,单方面解除甲的劳动合同,这就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就要给甲支付经济赔偿金。
如果甲经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只给甲支付补偿金即可。
在这里,我提醒务工人员,一般情况下不要自己主动辞职,当然,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38条而主动辞职的也会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其他情况主动辞职就没有补偿了。
有的朋友问,我在公司做了20多年了,签订有无固定限期劳动合同,的58岁了,公司要解除劳动合同,还要我写辞职报告,是写还是不写。两个字“不写”。只要你不同意解劳动合同,你可以做到退休。如果公司执意要辞退你,就得给你支付经济赔偿金,你也不吃亏。但你如果写了辞职报告 ,就属于主动辞职,你的损失就大了。
4.关于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了,特别是建筑工程行业,中小私企,拖欠员工(农民工)工资比较严重。虽然人社部三令五申,用人单位不能拖欠员工工资,并且花了很大力气去整治,取得明显效果,但用人单位欠薪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治。对于那些恶意拖欠员工薪资的用人单位,被拖欠工资的员工,唯一的办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向人社部门投诉,或通过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大队追缴。最后一步,就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讨回薪资。
题主的劳动仲裁的经济赔偿标准,仲裁的赔偿标准也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法条确定的。仲裁的金额应按仲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