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其---而强为---”的模式,一定不会长久!
上卷 第十七回 第八节:
原文
说着,引人步入茆(máo)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端木持易见解
读红楼梦,大约是挂一漏万的,我的解读,只是皮毛,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不能以为,我就把握了红楼梦,于是就没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我坦诚的告诉诸位,我自己都不敢断言,自己究竟读懂了红楼梦;但我敢断言,我没有完全读懂红楼梦。因为好多东西,我以为我懂了,但实际上,很快我就发现,隐藏的东西太多,根本就没挖掘完成。受限于自己的阅历和见识,我只能说,我理解了一部分作者的原思想,再加上一部分自己的思想,最后形成了端木持易的见解,仅此而已。
我不怪潭渊太深,我只怪自己量尺太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不妄自菲薄,也不会夸大其词,我希望大家对此有个客观的认识。
就从“引人步入茆(máo)堂”这里说起吧,咋一看,不就是进入茅屋吗?我一开始也是这么看的。但这里为什么要用茆,而不用茅呢?意思虽然相同,但意义却大不同。前面用茅屋,是采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意思,这里的茆,特别有深意,讲的是诗经里面的《鲁颂·泮水》,其中说:“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而整首诗的意思,就是歌颂了鲁国的鲁僖公平定淮水流域的蛮夷的战功,说的就是鲁僖公取胜以后,到泮(pàn)水这个地方,接受淮夷的臣服献纳。贾政“引人入茆堂”,不正是当时引清军入关的写照吗?不正是自己歌功颂德,臣服献纳的写照吗?
如今接受蛮夷的统治,他自己还高兴的不得了。所以,宝玉对他报之以鄙弃的眼神。什么“清幽气象”,不过就是穷酸罢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做了统治者,早就“朱楼画栋”,富丽堂皇了,早就“田舍家风一洗尽”矣,还在这里装腔作势,装清高,装清幽,就讨人嫌了。
现在的有钱人还在炫富,我跟大家说,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一定会终止这种愚蠢行为,一定会开始装清高。怎么装清高法?就是装穷,比如聚会说是喝水,不喝酒。结果这水一瓶一千多块,外人根本不知道。比如说喝酒,就喝最普通的二锅头,但二锅头瓶子里装的是茅台。
有钱人不炫富,改装清高了,你们说可恨不?
还有比装清高更可恨的,那就是开始鼓励让穷人也清高。在社会上推行这种思想,比如节约啊,勤劳啊等等,自己不劳而获,自己任意挥霍,但到处吹捧劳动,吹捧节约,这些套路已经复活,而且开始大有飞速发展的趋势。
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些自己装清高,高呼清高的人,虽然“百般精”,”而终不相宜”,为什么呢?因为“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非其劳动果实而强为劳动果实,非其贫穷而强为贫穷。总之,就一个字,假。
既然是假的,他就一定真不了。对不对?
曹雪芹就拿着个杏花村举例子,诸位知道圆明园吗?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年间,扩建于雍正年间。里面号称有四十景,“杏花春馆”就是其中之一,杏花春馆在雍正时期被称为杏花村,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明》中的意境建造。而“天然图画”也是40景之一,天然图画,“临湖建有朗吟阁和竹薖楼,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这一景的园林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 , 院内有翠竹万竿,双桐相映。”诸位看,这两个景点,是不是和此文中的杏花村,“有凤来仪”是不是对得上了?
这个园子,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也是霸占别人的?1900年,八国联军来了,也把它霸占了,由于不能长期占有,临走他们把她毁了。你看,这个世界,是不是都是强盗逻辑?是不是都是“非其---而强为---”这样的模式?
你看美国现在在世界上,是不是到处搞这种模式?固然一时得逞,“人力穿凿扭捏而成”,但终究呢?“终不相宜”。他一定会退回去的。而资产阶级呢?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无偿占有劳动者的果实,怎么样呢?我认为,终究也会“不相宜”的,也要被追回来的。
为什么我这样认为呢?就因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稥护采芹人。”
这首诗怎么理解呢?
表面的意思是这样的:涨绿,是指绿色的春水。浣葛,主要是来自于《诗经*葛覃》,讲的是一个女人出嫁以后,学习用葛,洗葛,做衣,即很好的妇德,这里暗指元春;当然,也有人说指代后来住在此处的李纨;云香,指的是一种植物芸香,古代用来辟蠹,即有杀虫作用,可以防止书本被虫蛀了。所以,芸香,一直和读书人有关了,如古代的校书郎,就有个很好听的名称:“芸香吏”,白居易就做过芸香吏。采芹,科举时代称县学生员为“採芹人”。即秀才。来自于《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采芹,谐音为才情。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新春的绿水又涨起来了,流到曾经洗葛的地方;好的芸香保护着读书人。
新春即元春的意思,整一句讲的就是元春护着整个贾家。所以,表面看,这句话大家都懂,都很欣赏。
但实际上呢?作者思考的是:护得住不?“非其---而强为---”的模式下,结果怎么样呢?人力穿凿附会扭捏而成的繁荣,又能维持多久呢?
你有元春,春天过后呢?别人又有自己的“元春”,对不对?所以,你的元春最后一定都成空了。对不对?这是作者要告诉大家的结论。
而我想问大家的是:
如果“非其---而强为---”的模式不能长久,那究竟什么才能万古长存,才能永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