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说的可能就是你
事后,大家都成了诸葛亮,人们佩服的是诸葛亮的预测能力,比如让所有人意外,让曹操大败的借东风。曹操不可谓不聪明,有谁比曹操更谨慎,还有谁比曹操更多疑,是他真的没想到火攻的危险?那些事后指点江山的人就比他高明?估计都不是。成败可能就在一念间,而左右这一念的因素不是当事者难以体会。事后所有人都可以将这些左右判断和决策的干扰屏蔽掉,抓住所谓的关键要素,从而推理出赤壁之战的内在逻辑。
屏蔽干扰才是决策的关键。
在事中有没有区分哪些是干扰因素,哪些是关键因素的能力,才是关键的关键,这种能力造就成功。
有胜于无,事后诸葛亮也有积极意义,事后的沙盘复现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后战。然而可能的情况是,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第二次火攻,还是会有人吃亏,比如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重复着赤壁之战的故事。
有人又想总结一下,可能是陈友谅不知道赤壁之战,或者是陈友谅过于自信。然而,恰恰是,那些认为事后很清晰的关键因素,可能在当时并非关键。一些因素干扰了决策,就成为关键要素,事后我们分析时却把它们剔除了。这些要素也许是侥幸心理,也许是愤怒的情绪,也许是一些莫名其妙不足挂齿的小事,却主宰了千万人的命运。
事中不迷,已经让我们羡慕不已,而事前预知,我们就只有惊叹的份了。
没有人能控制全局,对于未来,能预测到的就是一切无法预测。一件事情,参与的人越多,走向越复杂,越不可预测,比如股市的涨落。那些所谓的强人,帝王将相,不过也只能主宰平民的生死,影响亿万人几十年的境遇,就算皇帝也不能掌控全局,达成所有的愿望。所以能在事前看清方向,以趋吉避凶,就成了上到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人的愿望。
而确实有少数人因为高人辅佐,做出了小概率的决策,这些高人提前预测出事物的走向。诸葛亮还未出山,就知三分天下,刘伯温在朱元璋还未扬名之时,就描绘出未来蓝图,坚定地看到未来。说明还是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而这种预测需要什么呢?除了知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心净,无个人之功利,而成为事中的旁观者?就像黑格尔论述绝对精神的内在自我推演,高人利用高层次工具和纯净的心就能感应事物本身,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事物也具备独立自我推演的机制,他们能“看到”未来,只是感应事物,并描述出来。
人在事中迷,所谓旁观者清,不过就是将一些对当事人很重要的因素剥离了,而正是这些因素影响着决策,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多数人是平凡人,赌的是概率,比如走路要走大路,大概率比较安全,又如教育人要宽宏大量,大概率对自己的未来有益。而万事都有例外,看历史,我们发现一个现象,那些不仁不义不讲信用的人,却实现了小概率事件,称王称霸,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做了小概率决策,做成了小概率事情的典型。而多数人,做出的是大概率决策,毫无意外地成了被奴役的对象。
所以根本不存在事后诸葛亮,那些心灵鸡汤永远也不会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关键,这些要素只能靠不断的失败去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