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辰: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被活活气死

汪应辰:是非终不屈,进退了无心

说起这位汪应辰大概是没几人知道的,但在他的家乡江西玉山可谓是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城中有条主干道便叫作汪应辰路,那是想不出名也不行的。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他的名声并不响亮,可是他有个名头很是了得,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18岁便在大宋高宗朝众多了得之人中蟾宫折桂,夺得鳌头,后来又是部级高官,那可真是家乡人的骄傲。

相比之下,我们广元就有些小气了,一直说我们这儿是女皇故里,那就学学人家玉山,将那则天区,女皇路,媚娘巷使劲地往上堆嘛,也许是没太多的底气吧,至今也没见有何动静。

汪应辰,字圣锡,江西玉山人,世称“玉山先生”,进士科状元出身,原名叫汪洋,皇帝赵构赐其名“应辰”,授秘书省正字,因力主抗金而与秦桧相违,被外放地方为官达17年之久。

及秦桧死后方得入朝为吏部郎官,后知金华,权吏部尚书,再知成都府,其后官至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年59卒,谥文定。

汪应辰死得有些窝囊,当时他是知平江府,也就是在今天的苏州当市长,有个叫韩玉的少监,奉旨去南京检查武备情况,路过苏州,他可能没有特别招待得好,那人便回京在孝宗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连连遭贬,最后竟被气死了。

《宋史》对汪应辰着墨很是不少,洋洋数千字,很是详尽;但却忘了记他的出生日期,所以,于他的年龄等资料,都是后人按时间顺序倒推出来的。

作为最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肯定是神童一枚,他出身贫寒,但5岁便知读书,晚上没钱点灯,就去拾柴照明,借书苦读;他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更为难得的是,他中状元后,并不是目空一切,而是更加的勤奋学习,又师从张九成、吕本中等大学者学习,学业日益精进,后来更是自成一家。

后来的他学生众多,又在礼部尚书任上知贡举,更是门生满天下,后来配享孔庙的大儒吕祖谦及“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皆出其门下。

朱熹对他是推崇备至,称“惟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道高德备,而不自以为德;位高势重,而不自以为荣。”

在大宋朝一堆的高官中,一个尚书职位并不是很显贵,甚至很多人连个传都没有,默默无闻者多多;而状元也是一时之风光,过眼烟云,很快便会被人遗忘,汪应辰之所以《宋史》着墨很多,关键在于他的品行和德操。

正如朱熹所言,汪应辰品德高洁,安贫乐道,好贤乐善,尤笃友爱,更难得的是,他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即使是面对秦桧的淫威,他也毫不畏惧。

赵鼎,张九成等都是被秦桧重点打击之人,当赵鼎归葬之时,他不仅前去祭奠,还写祭文,高度赞扬赵鼎的功绩;张九成被贬,“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张父死时,他“不远千里往吊”,从这些来看,汪应辰是个重情感,蔑视强权的刚直之人。

不仅对秦桧,即使是对皇帝他也一样,史载其为“刚方正直,敢言不避”,面对赵构一味求和的国策,他直接上书反对:“臣愿陛下痛心尝胆以图中兴,勿谓和好之可以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也。何至以中国之大而下为雠人役哉!”以至于赵构对后来的孝宗说,“汪应辰素不乐吾。”

不过,从后来孝宗给他的谥号来看,他对汪应辰还是很欣赏的,甚至还为他的画像亲笔题词:“尔貌而丰,尔德而隆。奉亲克孝,事君克忠。才兼文武,学究鸿蒙。生今之世,得古之风。”

在汪应辰的心中,应该是对归隐很向往的,在他的诗作中也多有反映,“静听寒泉响,潺潺洙泗声。”这同陶渊明的诗意很是相契,

“本是扶犁客,随缘漫作官。

故山应念我,薇蕨已阑干。”

官场倾压,勾心斗角,汪应辰是厌恶无比,早期的他还念念不忘为国为民地戮力奋斗,及至后来,他亦感到自己的理念不为朝廷所容,救国济世无望,遂生退隐之感,这首诗也是他对居官的日趋淡漠,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诗中虽说“随缘漫作官”,其实反映的是他心中满满的无奈,作为一朝之状元郎,焉有不图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只是他在秦桧弄权,自己与最高统治者意见相左,壮志难酬的情况下,才有了这随缘的淡泊心理。

汪应辰在地方为官时,清廉正直,吏治有方,治下咸服,深得民心,特别是他对当时权贵们兼并土地而造成民众失所的现实,给予了坚决的制止;他治贪惩污,减免徭赋,赈灾恤民,是一位“肃吏道,革时弊”, 官声芬芳的好官。

如果将当时的朝臣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来看,汪应辰应该是坚定的主战派了,他坚决反对同金人议和,多次对秦桧进行抨击,引起秦桧的忌恨,所以,后来的汪应辰干脆托词远离朝迁,隐居常山的永年寺,在潜心著作之余,聚徒讲学。

然而,这是他最为艰苦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他是“蓬蒿满径,一室萧然,饮粥不继,人不堪其忧”,但他却是“处之裕如也,益以修身讲学为事”。

作为一名文士,汪应辰的诗歌也作得很好,但大部分为应酬之作,偶有很清新的小诗,写得也很有情趣,比如下面这首《牵牛花》。

“叶细枝柔独立难;谁人抬起傍阑干,

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

这首诗意很浅显明快,借物抒情,很有些李白《上李邕》诗的意味,说的是“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之意,表达了对有些势利小人的讽刺之情。

汪应辰诗文俱佳,著有《文定集》24卷,俱被收录《四库全书》,特别是针对金人的策略中,有很多分拆和见解,这些都是立足于对金斗争基础之上,他不随波逐流,反对议和,言辞铿锵,文采斐然。

在学术上,他开创的“玉山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这可以看作是后来“永嘉学派”的先声,其思想核心同永嘉学派提出的“事功”理念是不谋而合,都是主张通商惠工和减轻捐税、探求一条振兴南宋的途径。

汪应辰同朱熹还是亲戚,按辈分说,他应该是朱熹的从表叔,但如果说朱熹的理论是“玉山学派”的拓展有些过分,只能说,朱熹从汪应辰这里汲取的营养,更加完善了他的思想体系。

“风弄芦帘掩复开,闭门一室此徘徊。

故人难望扁舟至,远信谁凭驿使回。

窗外不知飞霰集,坐中只觉暗香来。

新诗亟报春消息,不待天边看斗魁。”

这首《雪中梅花》诗是他在外放贬谪时写就,虽然仕途蹇促,但他却并不为然,以梅花自喻,坚信春天会来,整首诗写得清新自然,韵味十足,也道出了他的自信和不屈。

观汪应辰的一生,早年顶状元之冠,风光无限,却因不屈事秦桧,屡遭贬谪,他虽性格温和谦逊,但亦刚正方直,敢于直言时事,因此不为世所容。

他一生在政绩上虽无重大作为,但他以高洁的人品,崇高的气节,精深的学识,为官的清廉,在一大帮籍籍无名的状元中,绝对是个值得记住的人,也是玉山的骄傲,江西的骄傲!

(0)

相关推荐

  • 8个自我吹嘘的对联,有些得意洋洋,却也文采飞扬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不过,由于时间的原因,不少好对联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等待着有缘人的发掘. 我们知道,对联可以用来祝寿,可以用来恭贺新婚,也可以用来悼念.其实,对联不 ...

  • 吏部侍郎卢渊

    吏部侍郎卢渊 卢宸长子卢渊官至吏部侍郎. 各个部有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尚书是正的,最高的官,侍郎是副的:尚书应该说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职称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 ...

  • 北宋状元时彦仅一首词传世,却写尽了男女之情,成为千古佳作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盖因太祖皇帝的江山来自陈桥兵变,故而对武将极度防范,生怕有人会依葫芦画瓢夺走天下.重文轻武对宋朝有利有弊,两宋虽然武德缺失,社会发展水平却很高,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高点. 在宋朝 ...

  • 【转】张九成:桂子飘香的状元郎

    张九成: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 认识张九成,并不是从他的事迹或读他的诗词,而是看了一副对联知道他的,这个对联的作者那可是如雷贯耳,被称为"诗宗"的李清照,正因为是她所撰,所以对其中 ...

  •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

    莫宣卿 十七岁,你十七岁时在干什么?读高中?刘德华十七岁那日不要脸,参加了挑战,成了TVB训练班的艺员,走上辉煌的明星路. 而广东封开县的莫宣卿同学,十七岁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也是第一个岭南状 ...

  • 实拍: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试卷,看完我严重怀疑这是印刷的

    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清朝举行了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刘春霖成了这一届的状元,此后清朝再也没有举行科举考试,因此刘春霖也成了清朝最后一位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被称为&quo ...

  • ​ 白老师语丝1146:名字起得好,也可以有好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的故事

    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要过幸福的日子,用自己喜欢的样子. 白老师语丝1146:名字起得好,也可以有好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的故事 人的命运,一半天定,一半人为.性格跟命运一样,一半天生, ...

  • 历史上的一位状元所作的醒世歌

    这位状元人们叫他罗状元.叫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生于明朝1504年,卒于明朝1564年.1529年中己丑科状元,<明史>卷二八三有传.他为人公正,人格高尚,办理事务,忠直殷勤 ...

  • 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排名,奥巴马只能排第四

    迄今为止,美国已经传位到第45任总统了.在近几届总统中,奥巴马是最年轻的,于是许多人认为奥巴马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其实不然,在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中奥巴马只能排到第四位. 小编统计了一下,美 ...

  • 此人仅凭一首诗,便流芳千古,这让历史上200多位状元情何以堪

    如果不是因为他名落孙山,如果不是因为他夜泊枫桥,如果不是因为他那夜失眠,中国浩瀚无垠的古诗词海洋里就必然会少了这么一首绝品好诗.唐朝是诗词达人辈出的年代,一大堆头戴光环的诗人站在诗歌的山巅上引吭高歌, ...

  • 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状元,才貌双全,却逃不开沦为玩物的命运

    前言: 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都很低,一般女子在古代,直接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必须要讲究三从四德,以夫为天.并且在古代,男子即使出身贫寒,但可以通过寒窗苦读,参加科考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女子却 ...

  • 你的家乡历史上出过多少状元?可视化图表告诉你状元的分布特征

    导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孟郊在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后所做的一首<登科后>,短短的十几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古人金榜题名后的喜悦之情.在古代,金榜 ...

  • 历史上最牛的状元,吹最大的牛,挨最狠的打!

    吹牛谁都会,可千万别在什么人面前都吹牛. 因为吹牛也会被人砍! 01 瞌睡汉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有一个书生到山东游览风景. 当地的知县大人得知这个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这名书生. 这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