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京珍:​我眼中的《劲草》主人

我眼中的《劲草》主人

他是很早就出了名的,电视、广播、报纸,到处有他写的文字和写他的文字。我认识他、走近他,还是因为他的《劲草》。

那是一本朴素的近乎寒酸的书,手工刻版,油印成册,翻看之后,五指皆墨。内容却是丰富的,党政方针、抗日故事、老年保健、学生生活,应有尽有;形式也是多样的,小说、散文、灯谜、快板,不拘一格。封面写着地址和电话,尾页有约稿的通知。我就托人捎了一篇散文给他。

第二期上便有了我的文章。他亲自送一本样书来,表扬我文章写得不错,还鼓励我要多写一些。我很高兴,这至少证明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是被别人认可的,这是一种无法从工作和物质上得到的快乐。

以后,他每期向我约稿。他大多是在下午的时候来,蹬着他那已经破旧、写满标语的“文化车”,告诉我上一期的文章有什么反响,督促我下一期的作业按时交上。他给人的感觉是随和的、亲切的,和他谈话的气氛是轻松的,思维是活跃的,心灵是自由的。

我原本是个懒惰的人,现在却没有了继续懒惰的理由。《劲草》的作者越来越多,他们中间有年逾八旬仍笔耕不辍的老翁,有还是小学生便出语惊人的孩童,有身居要职的干部,也有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和老翁相比,我应该是精力充沛的;和学生相比,我应该是阅历丰富的;和领导的繁忙相比,我应该是清闲的;和农民的劳累相比,我应该是舒适的。我有什么理由懈怠和放弃呢?他们就生活在我的身边,我读着他们的文章,我的文章也被他们读着,我们都是作者,也是读者,那种感觉真好。

在《劲草》的影响下,我的文友多起来,我的文章也多起来,我的视野开阔起来。同时我写的文章的形式灵活了,内容走出了个人生活的小圈子,文笔也摆脱了最初的拘谨和呆板,变得自由灵动。朋友们都说我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报刊上也开始陆续地刊登我的部分作品。我渐渐地由一个自卑落寞的人成长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生活不再是乏味的,我的生命因为有了希望而重新幻发出光彩。

《劲草》没有统一的刊号,没有固定的印刷地点,也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可是他总能将书送到人们手中。他是它唯一的主编,忠实的邮递员。在他的奔走下,《劲草》由最初的手工刻板改为电脑排版,油印变成了铅印,这都是他的精诚所致。每次我送他出门,看着他步履蹒跚的上车,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久久不能平静。我常常在想,平庸如我者,曾经痴迷着文学,然而却是孤独着、迷茫着、沉默着的人应该是很多的,是这样一位病弱的老人,唤醒了沉睡在我们心底的久远的情感,营造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他和他的《劲草》染绿了这一方原野。如果我们是一片片枯叶、一段段木柴,他就是点燃我们的那一个火种,他使我们和生命燃烧起来,而不是在泥土中腐朽;如果说我们是散落在地上的一粒粒珠子,他就是将我们穿在一起的那一根线,使我们在阳光下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说,假如有一天,《劲草》找不到出资印刷的人了,他还会坚持把它办下去的,哪怕是一字一字地刻,哪怕是一页一页地抄,也会把它按时送到每一个爱它的人的手里。听了这样的话语,除了感动,我无言以对。在他的身上,无私奉献和执著追求不再是空洞和虚无的词语,他使它们具备了真实的意义和生动的形象。也使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坚持”这两个字的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和经历多么漫长的路程。什么是热爱?热爱就是无悔的付出,就是辛勤地耕耘,就是长久地坚持,就是全心全意地去做一件事,而不在乎结果和收获,人生的意义和快乐是就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这是他没有说出来,却让我铭记一生的话语。假如我们做到了这一切,难道还有什么不能成功的事情吗?

他的名字叫魏长举,他称自己为愚叟,老一辈的人称他魏公,我们叫他魏老师。老师不是他的职业,但他却有师者之风,我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表达对他的尊敬。

2003年

发表于《衡水日报.晨刊》2006.4.28日C3版人生舞台专栏,“影响我的一个人”征文

今文友聚会,得知魏老师已与世长辞,心恸不已。重整此文,以示缅怀。2020.11.4

作者简介 魏京珍 ,女 ,1973年生。曾用网名柳荫听蝉。河北省武邑县人。会计师。衡水作家协会会员,武邑诗词协会理事,武邑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河北日报》 《青春岁月》《河北青年报》 《燕赵晚报》 《中国安全生产报》《衡水日报》《衡水文学》《诗选刊》《诗歌月报》等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并在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

1。红梅欢迎您把身边的小欢小喜小幸福或者所见所闻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过来。

2。关于投稿  投稿须原创首发,本平台谢绝一稿多投。投稿自愿、文责自负。投稿一周后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他投。

3。关于读者赞赏   文章发出一周内阅读量超过300,读者赞赏归作者。

邮箱 13473831355@163.com

微信 13473831355

(0)

相关推荐

  • 【专辑014期】陈昌发的诗《忧 愁》

    编委:郭磊.孙小青.范雅新.姜世鸿.穆婵.石几舟 [代表作品] 枸酱诗文苑 ////茅台诗文苑 忧  愁 --仿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小时候 忧愁是一张小小的渔网 我在船头 鱼在水头 长大 ...

  • 【53度|茅台诗文苑】陈昌发励志诗(二首)

    [收录作品] 枸酱诗文苑 ////茅台诗文苑 我是不能放弃的――仿何达的<我是不会变心的> 我是不能放弃的 就是不能放! 巴根草 固如磬石: 心 犹如铁: 而我这个人 是用痴迷造就的! 即 ...

  • 跨文本|​云游(同题)

    云游 文/张随 张随,八零后.晋潞州人.山西省作协会员,长治诗歌节发起同仁.有诗歌.散文.小说散见报刊,偶有获奖.以为文字可以重塑人世的秩序,进而通达明识. 我回答说,去云游啦. 就好像真的,去云上走 ...

  • 岳利平:听风、吻竹、品光阴

    听风.吻竹.品光阴 河北 石家庄  岳利平 散步公园一隅 驻足赏竹 阳光在发际寻觅芬芳 鸟儿在竹叶间舔嘴梳理羽毛 一位自我放逐的诗人 用深情的笔 触摸你的灵魂 品味你的高傲 在光与影交织的斑驳碎影里 ...

  • 【读者名刊】贾世昌:梦境中的知音

    作者简介 贾世昌 (笔名 楚 凡)1957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汉族 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矿业作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报告文学创作中心创作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伊春市作家协会名誉 ...

  • 咏牛(六首)

     一                    从古至今无言发,漠北江南有身影. 草色嬗变琼浆液,泥幽翻作黑浪拧. 农耕千秋不舍此,稻菽万顷因化粳. 兢兢勤业功难没,埋头初始非为名. 二 风尘牧野五千年, ...

  • 潘 鸣:​七月田趣

    七月田趣 四川德阳  潘 鸣 七月流火,学堂照例放了暑假.那时老师是不会压一大摞假期作业的,出得校门,学生娃肩挎的书包和心情一样轻松.漫长的假日,乡村小学生没有热闹的游乐场和惊艳的动物园可逛,但广袤的 ...

  • 【113】中国精美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大奖赛赵付友作品

    元宵放灯 赵付友(河南) 记忆中,我少年时代的元宵节里,我们村每年都会举办元宵节灯展.元宵节灯展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到正月十六晚上结束,村民们习惯称之为放灯. 所谓放灯,就是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村民一 ...

  • 魏京珍:​想去看花

    想去看花 想去看花 路旁的迎春开了,地里的杏花开了,湖畔的桃花开了,河边的玉兰也开了,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丁香花,海棠花-- 经过多少日月,才等来了春天.历尽多少风霜,才等到了花开.含苞,吐蕊, ...

  • 魏京珍:数九

    数九 数着流云, 数着繁星: 数着雪翼, 数着冰层: 数着五谷, 数着青葱: 数着吉语, 数着灯笼-- 数着一二三四, 一步步走出寒冬. 春来到, 携一路风铃叮咚. 魏京珍:我眼中的<劲草> ...

  • 魏淑珍:又是一个雨雪交加傍晚

    又是一个雨雪交加傍晚 山东济南 魏淑珍 题记--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小小善举就会温暖许多人..... 初冬的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傍晚的时候似乎又大了点,后来还夹杂着些雪花,行走在路上的人们个 ...

  • 魏淑珍:我的南肠情结

    我的南肠情结 魏淑珍 无论是去超市闲逛,还是路过标有"南肠"字样的专卖店,我总会情不自禁的驻足去浏览一番.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百年"老字号"的荣耀,当然还有一份情 ...

  • 魏永珍‖爱上喜力瓷砖(喜力美陶瓷砖征文大赛作品展播)

    每天清晨,面带微笑,呼吸着新鲜空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喜力瓷砖的店门.因为这里,是我放飞梦想的地方,也是我扬帆起航的地方.在这里,激情与梦想并存,自信与力量互爱.把最好的瓷砖带给每一个商洛人,送给千 ...

  • 魏素珍|二伯父的二三事

    1962年下半年,二伯父魏永祥从部队转业回家,那年他四十岁,从此这个家卸下了祖母的重担,老老小小的一大家人有了靠山. 1963年春天,二伯父就盖起了当时在东胡同乃至在村里最好的房子,四间青砖挂皮的房子 ...

  • 魏素珍|我的祖母

    我六岁时失去父亲,从记事起就在祖母的庇护下长大.我眼里的祖母,勤劳俭朴,明事理,识大体,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不管对儿女还是对孙辈,都尽心尽责,疼爱有加.我没有见过她苛责或是批评过人,对谁都是只讲爱,常 ...

  • 魏素珍|一个四零后的时尚婚礼

    我那年周岁二十三,到了婚嫁的年龄.对象是个当兵的,婚礼需要定日子,定日子的前提是农闲时候,不能耽误农活儿.1969年,农历的十一月底,农活儿忙完,公爹在月份牌上选了个有红字的日子,那天是星期天,算是结 ...

  • 魏淑珍:又登寄母山

    又登寄母山 魏淑珍 在莱芜东部60华里处.相传梁山好汉李逵回沂水县百丈村搬请老母,一路跋涉来到此山,因老母饥渴难忍,他便把老母寄放在山腰一块平坦的大石上,寻水回来时,老母已被四虎吞吃.李逵急得眼冒金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