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讲堂】纳米技术打造“神器”,肿瘤细胞无处可遁!
赵宇亮 院士
纳米并非无所不能,但纳米无处不在。
在CCTV-2央视财经频道黄金时段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中,特邀重量级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为大家深度解读纳米科技在产业化方面的应用。在报告中,赵院士重点推荐了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学家们潜心多年研发的“肿瘤捕手”技术,经过多年试验已产业化落地并面向市场需求推出了多个系列产品。
“谈癌色变”,是大多数民众对癌症的第一反应——因为往往癌症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阶段。面对这一绝症,普通人基本无能为力,最后只能任其吞噬生命。如果能在癌症早期阶段,就及时发现并跟踪癌症的进展,并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将会大大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存期,从而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针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纳米技术里最为活跃的领域。目前中国科学家已取得重大进展。
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介绍,肿瘤细胞会脱落,进到血液里循环,这种细胞通常被叫作循环肿瘤细胞。这种肿瘤细胞在癌症早期很少,每一毫升血液里面,可能只有一个,很难被检测到。国家纳米中心的科学家采用纳米技术,制作了一个被称为“肿瘤捕手”的器件,把它放在血液里,可以捕获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这样在还没有形成肿瘤病变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循环肿瘤细胞,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点击视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肿瘤捕手尊享型
——服务于大健康市场,适用于健康人群的早期肿瘤精准预防。
(1)应用范围:适用于健康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
(2)技术优势:比常规体检提前1-5年发现早期肿瘤
(3)使用方式:建议健康人群每年检测一次,高危人群6个月检测一次,每次用血量4ml
(4)适用癌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涵盖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包括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如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子宫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
肿瘤捕手专业型
——服务于医疗市场,适用于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估、预后监测、复发转移监测、耐药性评估。
(1)应用范围:疗效评估、预后监测、复发转移监测、耐药性评估
(2)技术优势: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全球领先
(3)使用方式:肿瘤患者每1-3个月或遵医嘱,每次检测用血量2ml
(4)适用癌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涵盖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包括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如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子宫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