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马弄&弄堂里的邮驿
马车及东洋车,皆抵城门而止。
南市老城厢地区共计有大小街巷道路414条,其中仅陆家浜路以北旧城区就有357条。
马街:
北起大境路,南讫方浜中路。曾名东马街、马弄。
坊间传说老城厢的马弄曾经是邮驿站点(步递或马递为邮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最远可追溯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春秋、左传等书之叙述可知当时通信之方式有三种:
一曰“传”,为车递;
二曰“邮”,为步递;
三曰“驿”,为马递。
驿传:
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驿站:
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为古老海关、水师、海军所管。
邮驿:
字语出《孟子·公孙丑》: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马街、马弄,既然可能为古代传递公文的邮驿。老城厢的官驿备有马匹、还驻有马医是可信的。王医马弄,推测早年居民可能是马医为王姓。
王医马弄:
老城隍庙以西,北起沉香阁路,南至方浜中路,是上海保留至今最早的一条马路。坊间传说当年有专治马病的王姓兽医寓此地,弄堂格局好似汉字“丰”。
王医马一竖,南王医马、中王医马、北王医马弄好比三横。王姓兽医三个儿子住的小路也被人称为:北王医马弄(有17弄荣福坊)、中王医马弄(有38弄敦俭里)、南王医马弄(有27弄为合兴坊)等。
王医马弄有24弄的仁辅里,此外还有恒德里、永安里等。当地老人回忆解放前,中王医马弄路口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中药房。
南市历史悠久,机关衙署散布城内中心地带。建筑稠密,人口密度大多古迹,是一个以居住为主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老城厢的马路、弄堂的命名取自相关的事物传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皆好玩。
PS:中国驿站史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说文解字》:邮者,境上传书舍也。秦汉时期,已经有了完整套驿传制度。邮,传送命令之站,古设“驿站”及“邮亭”可说是邮局的前身。
汉代收发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
唐朝邮驿设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办三种,驿站设有驿舍,全国有1639个驿站,驿务人员共2万人,由兵部之驾部郎中管辖,节度使下设馆驿巡官四人,各县由县令兼理驿事。
宋代出现了急递铺。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
沈括《梦溪笔谈》: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镶金字,日行五百里。
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朱漆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元朝《经世大典》记载中国境内有站赤1496处,西藏共设大驿站28处,小站约7至8处。
明代在全国皆建有驿站,称为驿递,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驿,驿有驿丞。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全国共有驿站1936个;还设立了急递铺和递运所,加强了物流信息。驿站还能接待出公差的官员。
传统的邮驿仅用来传达政令及军情,民间通信无法利用,“官办民享”的国家邮政,直至清光绪二十二年始奉准开办民间传递业务;民间传递文书包裹货物:镳师、镖局、保镖等。
19世纪70年代,大清帝国开始设立邮驿递送机构。
1896年光绪帝根据总理衙门奏折,批准正式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一年后正式成立大清邮政总局。
1911年,邮传部接管邮政。从此,邮政业务正式脱离海关,实现独立营运。
之后,大清帝国逐渐改驿置邮,将各地的边防驿馆、海关驿站,逐步以邮局代替,另外成立专责运送公文电报传递官方文书及资料、军情传递。
随着铁路及汽车的发展,古代主要供官方及军队使用的驿站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平民也可利用的车站。
现今日语及韩语仍沿用“驿”称呼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