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驯化一二三(4)
三、成本构成分析
野生菌驯化工作有三项成本,这是一般人可能不会去细想的,所以才有人上当,总觉得野生菌驯化可以当做产业来做,现实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成本大家都知道,就是和多数成熟技术生产一样必须的产销成本,这个基本上是可以计算的,虽然我们知道很多农民在计算这个东西的时候有些荒唐,比如不计折旧,而是直接把重复使用的东西一次性计算为成本;又比如土地房屋不计算租金,因为都是自己的,同时自己的劳动力也不计算进去,结果盈利水平实际上不如打工。
但是,野生菌驯化要成为产业的话,基础成本不仅也有这样的产销成本,他还有两项更加不可承受的成本,也是不可回避的成本,那就是探索成本和市场成本。
首先,很不幸,这两项成本没法预估,因为它不是来自可以预见的物质消耗和过程花费,所谓不可预见,就是你并不知道要多少。这里附带说到中国的科学研究经费预算,老实说也是荒唐的,因为有些事情在你没有真正掌握和完成之前,是不知道会有多少消耗和重复的。有些研究因为属于在既有条件下的反复试验,还能初步预见其次数或者说重复成本不是主要开支。但食用菌行业的技术探索。特别是驯化技术探索,完全是未知状态下的一种凭籍专业素养感觉的逐步渐进,没法确定步骤,没法估计消耗。
如果作为一般个体,会不会感觉这样的费用就是无底洞呢?虽然如果做出来了就是到底了,问题是这底还是深不可测的。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当初朱斗锡先生为什么在技术完全不靠谱的状态下(1994年)就去申请专利,因为不这样做,他没办法让人去参加他的培训,也就是没办法对付那个无底洞。在某种意义上说,朱斗锡要感谢谭方河。要不是谭方河及时把更先进的技术泄露出来,朱先生的培训后果就能把他自己给整死。所以朱先生实际上培训的内容是谭方河的技术,这是我对他有看法的观点来源,不管他为了探索如何辛苦,最后都是摘了别人的桃子。
而谭方河虽然有部分工作是通过单位的,最后实质性进步却是相当不容易的,可以说也几乎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我们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人参与到羊肚菌的驯化研究去,所以无法统计有多少人为此投入到生计困难,但即使是现在技术的初步突破已经完成,过分扩张导致的致贫,都不是什么个别的了(羊肚菌年年都有悲喜剧)。
同时,羊肚菌基础市场也很快饱和,价格不断下跌。近几年许多栽培者的反复遭遇,说明技术不成熟的程度仍旧严重。目前网购鲜品羊肚菌的价格约200元/kg,而地头收购价不足一半。利润平衡点产量也由50kg/亩左右,逐步上升到120-150kg/亩,全国羊肚菌年产量折合鲜品仅5000吨左右,实际上并没有能够满足可承受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是市场拓展,而这同样是需要巨大投入的,菌益侬公司,就是怀着这样目标进行转型的。
很多人以为是菌益侬老板总给我寄东西所以我说他的好话,这当然非常荒谬,我还不至于吃不起几斤羊肚菌。我之所以看好菌益侬的张亚,是因为在了解了他们的商业计划,以及为了这个计划所做的准备后,认可他们的方向和选择。当然这也不是没有风险的,难度也不小,路漫漫其修远。
祝愿他们走得顺利,这才是朋友关系的缘故。
菌益侬的一伙年轻人,分别聚集了相关特长形成了团队,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探索显然不是一个概念,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或者人才管理,都是一支有准备的队伍。
但他们都不是当初的驯化团队,而是新的市场团队,也就是说他们即使没有前期投入的负累,都前路漫漫,何况从开始就打算要大干一票的那些个体呢?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野生菌驯化的工作,以及商业化过程,是无法期盼的,尤其是当你实际上没有任何技术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时候。
现在,知道存在两个无法预期的成本了,还有要坚持个人去搞驯化研究的吗?还相信那些卖种人的诱惑吗?
好事轮到需要推广,这想法够幼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