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3杜甫七古《石犀行》读记

杜甫七古《石犀行》读记

(小河西)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借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此诗为杜甫成都作品。杜甫或实地察看了石犀,对石犀可“厌水精”之类传说不以为然。或也从石犀“厌水精”联想到“经济”之“正道”。在《石笋行》中,杜甫要找“壮士”将“擅虚名”的石笋“掷天外”,这次杜甫对石犀啥态度呢?

石犀:石刻犀牛。《华阳国志-蜀志》(晋-常璩):“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渠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秦时蜀太守:指李冰。《蜀王本纪》(汉-扬雄):“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犀牛里。”

厌(yā)胜:厌通“压”。巫术。据传能以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汉书-匈奴传下》:“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葡萄宫。”

矜(jīn)夸:自夸。《塞下曲》(唐-王昌龄):“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张仪楼:成都古楼,传张仪所筑。《元和郡县图志》卷31成都府:“州城,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所筑。初仪筑城,屡颓不立,忽有大龟周行旋走,巫言依龟行处筑之,遂得坚立。城西南楼百有余尺,名张仪楼,临山瞰山瞰江,蜀中近望之佳处也。”《益州记》(汉-李膺):“最东曰阳城门。次西曰宣明门,蜀时张仪楼即宣明门楼也。重阁复道,跨阳城门,故太冲赋云'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矣。江桥者,大江水所经也。稍西为市桥,曰市桥门。以汉旧州市在此桥南,桥下即石犀所潜渊。亦曰石牛门。”《张仪楼》(岑参):“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灌口:指灌口山。《元和郡县图志》卷31彭州导江县:“灌口山在县西北二十六里。汉蜀文翁穿湔江溉灌,故以灌口名山。”“灌口损户口”应指灌口一带洪水泛滥,水灾严重。

神羞:《尚书-周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孔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左传-襄公十八年》:“苟捷有功,无作神羞。”

大意:君不见秦时蜀郡李太守,曾刻立三头(历史记载为五头)石犀牛。自古以来虽有厌胜巫术,但是江水天然总是向东流。千年来蜀人总夸石犀能治水,洪水泛滥也淹不了益州。今年灌口洪水泛滥人口减少,此事恐镇水之神也应蒙羞。

终借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正道:正理;正路。《史记-货殖列传》:“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垂训》(唐-令超):“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经济:经世济民。《赠溧阳宋少府陟》(李白):“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归沛县道中…》(唐-刘长卿):“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

讹(é):变化。(例如:《通志》:“岁月迁讹,斯风渐笃。”)缺讹:指减少和变动。《石鼓歌》(唐-韦应物):“石如皷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

元气:泛指宇宙自然之气。《通典-礼典》:“元气广大,则称昊天。”《东都赋》(汉-班固):“降烟煴,调元气”。

凋瘵(zhài):衰败。《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唐-王勃):“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陪颜使君…》(唐-皎然):“江涛凋瘵后,远使发天都。”

天纲:引申为朝廷纲纪。《咏怀》(魏-阮籍):“六龙服气舆,云盖覆天纲。”《后汉书-陈蕃传赞》:“陈蕃芜室,志清天纲。”《睢阳感怀》(唐-韦应物):“豺虎犯天纲,升平无内备。”

水土:水和陆地。典“平水土”。《尚书-舜典》:“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可叹》(杜甫):“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唐-吕温)“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奔茫:奔向茫茫。《上嘉州青衣山中峰…》(岑参):“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岑参):“白草磨天涯,湖沙奔茫茫。”

大意:防洪终究要靠众人力,集聚木石高筑堤坝正当清秋。(“当清秋”三字也可解作抵挡深秋的汛情。)先王的作法皆正道,岂有鬼怪参与人谋?叹尔三头石犀不能治水,失踪的石犀肯定是顺水消逝。只要天地间自然之气相调和,自可免除洪水恣肆。咋能找到壮士手持“天纲”,像大禹治水一样“再平水土”,石犀只能奔向茫茫。

诗意串述:此诗分两段。前段8句。斥石犀厌胜虚妄。当年李冰确有刻立石犀。也确有石犀“厌胜”说法。蜀人为此“矜夸一千载”,说洪灾“不近张仪楼”。但君不见“今年灌口损户口”?灌口也是蜀地,离这儿也不远。石犀干啥去了?这事儿该让石犀蒙羞了吧!后段10句写治水正道。正道是啥?杜甫认为是在“清秋”之时就要“出众力”、“拥木石”,筑高“堤防”。“先王”就是这样做的。岂有石犀啥事?杜甫由此感叹:一、你这三头石犀根本不懂“经济”(不懂治水更不懂经世济民)。二、现在缺失的石犀是不是已“与长川逝”?还治水呢都被水冲没了。三、如果“元气相调和”,就可避免洪灾。不知道杜甫说的元气是啥。估计杜甫也觉得元气太抽象,还是寄希望于“壮士”吧。如果有一个壮士手提“天纲”,像大禹一样“再平水土”,你这石犀就真没用了。真该与那“缺讹”的石犀一样随“长川逝”了。在《石笋行》中杜甫不喜欢“石笋”是因它“擅虚名”。此诗中杜甫对石犀满腔怒火是因为它“不经济”,你既然不懂经邦济世,没有使“元气相调和”的本领,要你何用!这是一首永怀古迹诗。但仔细读读,好像也有指桑骂槐的味道。这个“不经济”的石犀也不知是谁。

(0)

相关推荐

  • 七古/浮沉叹(一)

    七古/浮沉叹(一) 文/暮色苍松21.2.20 人老时闲旧话多,十年过去叹蹉跎.迷茫眼色失神韵,倚杖蹒跚两鬓脱. 莫怪消沉缺正气,有谁知道解心魔.红尘路上无大小,看破天机且婆娑.

  • 陈杏珍七古与七律对照——《咏杜甫》《咏孙权》《咏张爱玲》

    七古·咏杜甫 沉郁顿挫诗艺娴 忧国怀民寄意远 一览众山抒壮志 十游故国济开元 朝叩富门常屈辱 暮随肥马逐尘叹 岌岌可危安史乱 老病孤舟倚窗轩 七律·咏杜甫 沉郁激扬格律娴 浑融顿挫写诗篇 一读百岳抒情 ...

  • 石犀行/杜甫

    作品原文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 ...

  • F12杜甫七古《题壁画马歌》读记

    杜甫七古<题壁画马歌>读记 (小河西) 题壁画马歌(韦偃画)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 ...

  • F13杜甫七古《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读记

    杜甫七古<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读记 (小河西)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 ...

  • F14杜甫七古《戏韦偃为双松图歌》读记

    杜甫七古<戏韦偃为双松图歌>读记 (小河西)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 ...

  • F28杜甫七古《杜鹃行》读记

    杜甫七古<杜鹃行>读记 (小河西) 杜鹃行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 ...

  • G26杜甫七古《丈人山》读记

    杜甫七古<丈人山>读记 (小河西) 丈人山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丈人山指青城山.< ...

  • G30杜甫七古《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读记

    杜甫七古<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读记 (小河西)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 ...

  • G31杜甫七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记

    杜甫七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记 (小河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

  • G32杜甫七古《石笋行》读记

    杜甫七古<石笋行>读记 (小河西) 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 ...

  • G38杜甫七古《徐卿二子歌》读记

    杜甫七古<徐卿二子歌>读记 (小河西) 徐卿二子歌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 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