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运用 郑邦本
北沙参你真的会用吗?看看名医如何应用本药
杏林足迹 2020-03-21
二 郑邦本运用北沙参临床经验
郑邦本临床使用人参非常慎重,处方中第一味药常用北沙参。郑老认为,北沙参其形细长,质坚疏密;其味甘,微苦,性微寒,甘则补阳,微苦补阴;其不甚苦,而兼寒性,体质轻清,气味俱薄,具有轻扬上浮之性,归肺、胃经,故专主中上焦,专主肺胃,清肺胃之热,养肺胃之阴,兼有很好的益气之功。
现代研究证明,北沙参含香豆素类成分,有辛味发散作用,具有“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之特性。
郑老根据历代医家对沙参研究和自身临床实践认为,
沙参具有良好的益气养阴之功,临床上可以代替人参,用于偏于气阴两虚之诸证的治疗。临证时有气虚之候,若无畏寒、手足不温等明显阳虚之候,常用北沙参代替人参补气养阴;
临床常用量10~15g,偏于养阴清热;
重剂用量宜30~60g,专长于入“胃”,重剂偏于益气养阴、益胃生津。
郑老结合经方,通过选用北沙参,重组经方新用。
临床上常用大剂量的北沙参代替人参治疗脾胃、肺、心等脏腑系统属气虚或气阴两证疾病,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一)运用北沙参治疗脾胃系统病症经验
郑氏四君子汤
组成:北沙参30g,炒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
功用:益气健脾养胃。
适用:脾胃气虚证之消化功能不良、痞满等病症。
郑氏补中升阳汤
组成:北沙参30g,黄芪30g,升麻6g,柴胡6g。
功用:补气升阳。
适用:中气下陷证之胃下垂、肛门脱垂、气短等病症。
郑氏香砂五君子汤
组成:郑氏四君子汤,加陈皮10g,砂仁5g,木香10g。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止痛。
适用:脾胃气虚气滞证之消化功能不良、胃痛等病症。
郑氏八珍汤
组成:郑氏四君子汤,加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
功用:益气养血。
适用:气血两虚证之月经量少、贫血等病症。
郑氏归脾汤
组成:黄芪30g,北沙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木香10g,远志5g,当归 10g,龙眼肉10g,酸枣仁30g。
功用:益气养血,健脾养心。
适用:心脾气虚之不寐、健忘、多梦、月经不调等病症。
上述五方中将原配伍中人参易为北沙参益气健脾且能养阴护胃,增强全方养阴护胃作用,且无助热化火之弊,适用于慢性病患者较长时间服用。
(二)运用北沙参治疗心肺系统病症经验
郑氏生脉汤
组成:北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
功用:益气养阴。
适用:气阴两虚证之心悸、胸痹、肺痿、燥咳等病症。
在生脉散中将人参易为北沙参,具有气阴同补、加强补心阴的作用,且北沙参具有辛通作用,使全方补而不滞。
肺系病症治疗,常在三拗汤、玄麦甘桔汤等方中合北沙参加减治疗,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肺系病症加北沙参有助于补肺气、养肺阴而扶助正气,兼能祛痰利咽。
(三)运用北沙参治疗儿科病症经验
郑老认为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和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临床上小儿无论正虚还是邪实,易出现气阴两虚之候。同时,认为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为“纯阳”之体,临床上感邪也易化热伤阴。
故郑老儿科临床用药,根据小儿体质生理特点,少选党参(更慎用人参)补气,而是用北沙参补气养阴护胃,且无助热之弊。
临床上应用以上治疗脾胃、心肺病症常用方剂加减,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厌食、肠系膜淋巴结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病症,效果良好。郑老临证时根据儿童年龄及病情确定剂量,北沙参常用5~15g。
(四)运用北沙参治疗肿瘤经验
郑氏升白细胞汤
组成:黄芪30g,北沙参30g,当归10g,大枣10g,鸡血藤30g,黄精30g,女贞子15g。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肝肾填精髓,升白细胞。
适用:肝脾肾不足证之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等病症。对辨证为血虚阴亏、阴虚燥咳等肿瘤病人以及肿瘤术后气阴两虚或因放疗而伤阴引起的津液不足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增加白细胞。
北沙参具有滋阴生津、益气之功,配合放化疗疗效显著,诊断明确后可大胆用之。
郑老认为北沙参除了具有补肺阴、清肺热、清胃热、养胃阴、护胃气、生津止渴之功效外,
还具有良好益气作用,结合现代药理,北沙参还具有祛痰、强心、解热镇痛、抗突变及调节免疫 作 用。
北沙参除了可用于热伤肺阴及阴虚燥咳、咽喉干燥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咽干口渴、便秘者外,
还具有良好益气养阴作用,用于心悸、心痛、胃痛、纳差、月经量少、白细胞减少、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郑老临床上喜用北沙参,但不滥用。注重“三因制宜”:
考虑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相对偏高,温热之气多伤人之气阴,以及该地区人们嗜食辛辣,辛辣之味多伤人之阴津,郑老临床上“因地制宜”选用北沙参益气养阴护胃;因中老年人、小儿体质特点,以及肿瘤病患者久病致气阴两虚,
“因人制宜”选用北沙参益气养阴,重视保护患者胃气;
因“春温、夏热、秋燥”可伤人气阴,“因时制宜”在春、夏、秋三季选用北沙参益气养阴,且无助热之弊。
郑老在临床上也不是只用北沙参,而不用其他参类药材。
气阴虚甚者,用北沙参加太子参或西洋参;
有明显畏寒和阴虚不明显者,用人参或党参而不用北沙参。
郑老长期临床实践,证实服用北沙参方药后,日久气阴两虚患者常能收到精神振作、气阴恢复的效果。北沙参益气之性平和,并有养阴之功,且无助阳化火之弊,很多气虚或气阴两虚患者均可较长时间服用。
一 北沙参临床运用沿革
郑邦本认为只有精读经典才能学到中医学的精华。读经典可以掌握中医理论传承和发展的关系,读经典还能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进而用来指导临床。
通过研读记载北沙参的相关古文献,有助于正确认识北沙参的功能特点与临床运用。早在汉代,许多医家就认识到沙参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肺、心等作用,明确了沙参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
《神农本草经》认为:“沙参,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名医别录》云:“沙参,主头眩痛,益气,长肌肉。去皮肌浮风。补虚,止惊烦,益心肺。”
金、元、明时期,许多医家认识到沙参可以代替人参使用,明确了沙参代替人参使用的条件,辨清二者的临床运用区别。张元素认为:“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王好古认为:“沙参味甘、微苦,厥阴本经之药,又为脾经气分药。微苦补阴,甘则补阳,故洁古取沙参代人参。”《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补虚,止惊烦,益心肺,清肺火,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又云:“盖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相辅之可也。
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
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清代许多医家对沙参功效及临床应用有进一步研究与阐释,明确了南沙参与北沙参的区别。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曰:“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又曰:“沙参味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非此不能清也服利人。”或受其影响,清代医家黄元御《玉楸药解》中论沙参“味甘,稍苦,微凉,入手太阴肺经。清金除烦,润燥生津。沙参凉肃冲淡,补肺中清气,退头上郁火,而无寒中败土之弊。但情性轻缓,宜多用乃效。山东、辽东者佳,坚脆洁白,迥异他产,一切疮疡疥癣、肿痛瘙痒皆效。”《本草从新》:“沙参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饮片新参》:“沙 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本草害利》:“人参甘温体重,专益肺气,补阳而生阴。沙参甘寒体轻,专清肺热,补阴而制阳。”《本经逢源》:“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沙参古无南北之分,《本经》所载者实为今之南沙参,至清代《本经逢源》、《本草纲目拾遗》两书才分沙参为南、北两种。
南北沙参功效相近,
北沙参为珊瑚菜的根,长于养胃生津;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之根,偏于清肺祛痰止咳,而养胃生津之力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