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马基雅维利人格
看着那一张嘴张歙之间,映入脑海的是关于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口开河、一派胡言、狗吠狼嚎、丧心病狂等等字眼。
又想起歇后语说,七月半说瞎话――鬼话连篇、哄鬼骗鬼!
不为卖弄学问,掉书袋,某一些时刻,觉得所有学问教化带给人的都是桎梏,最好就是泼妇骂街,河东狮吼,管它什么形象不形象的,至少出了口恶气,且不说正常人做不出,即使那样做了,失控的情绪让自己先站在洼地了,倒不如客观地描述一下那副嘴脸。
然后查看了一下资料,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小丑的行径,黑暗扭曲的心理,被称作马基雅维利人格。
那些恶意抹黑别人,给别人穿小鞋,把好的说成坏的睁眼瞎,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人格。
一幅道貌岸然,坏话说尽,坏事做绝的那种,“恶意的睁眼瞎”,他们喜欢控制别人,还喜欢装出一幅无辜样。
想起小时候家里住土房子,最可怕的就是那蝎子,大半夜里从泥土墙的缝隙里爬出来,趁人不注意,咬一口,毒液要蛰死人,又出溜一下缩进墙缝里去了,只剩下那被蜇的人在生死间挣扎,在痛痒间钻心。

形象类似于影视作品中的一个经典角色,就是《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他作恶,仅仅是因为喜欢混乱,喜欢别人的恐惧,以及像上帝一样操纵一切的满足感。
血盆大口张开,雪喷了别人之后,立马装无辜,特别特别无辜,什么事情都不知知情了,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无关了,即使像《西游记》里那个小妖,变个寺庙,尾巴没有地方藏,还得整出来个旗杆子来,一看就露馅了,自己还以为隐藏得特别好!
南北朝·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倘若单单是信口雌黄,满嘴喷粪,不理也就罢了,还要睁眼说瞎话,嫁祸于人。
药王《本草要方》记载,“睁眼说瞎话者,重疾也。需猛药灌之,不然不足以正视听、明耳目。”倘若单单睁眼瞎,也无非是个病,猛药灌治即可,可它偏偏不单单睁眼瞎,还要指鹿为马!
《史记》载秦太监赵高指鹿为马,而群臣莫有以对。指鹿为马,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指鹿为马,黑白颠倒,是要嫁祸于人,借以达到自己除掉异己的目的,这就可怕了。
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种地步。”100多年过去了,以为时代的进步,人心的险恶有所疗救,谁知道,丝毫未曾改变,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青天白日,可是马基雅维利人心深处的恶意还是会让人在耀眼的日光下心底发寒,发冷,发紧,打颤,发指!

看过一段文字,“不成魔,焉知魔之所想?我难以想象的恶意,也无从揣测。偶然瞥见,已经惊惮不已。”突然想到,地狱空荡荡,鬼魅在人间!
雨果说过一段话说:“我们都是瞎子。吝啬的人是瞎子,他只看见金子,看不见财富。 挥霍的人是瞎子,他只看见开端,看不见结局。卖弄风情的女人是瞎子,她看不见她的皱纹。有学问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自己的无知。 诚实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坏蛋。坏蛋是瞎子,他看不见上帝。上帝也是瞎子。他在创造世界的时候,没有看见魔鬼也跟着混进来了。 ”谁都可以瞎,可唯独上帝不应该瞎呀,瞎了就把魔鬼放进了人间,打开了潘多拉魔鬼盒子,到处都是马基雅维利的小丑和小鬼,这人间,何谈清明?
马克·吐温说:政客全是贼,只要不盯着,就会偷东西。贼,也就偷个东西,比起马基雅维利人格的小丑和小鬼来,祸害小多了。
原本是想把标题写为悼马基雅维利人格的,可是觉得对于良善者,即使以直报怨,也无法用出决绝之笔,犀利之词,姑且就描述,描画,描摹吧,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只是善意得提醒,遇见了尽快躲着,喷了粪是小,丧了命事大,为垃圾人送命更属不值。
“不要带着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有些恶意,不需要揣测,就昭然若揭。总之,比鬼怪更可怕的,是人心!
2019.11.19晚 郭江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