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的区别!
作者:格地章
来源: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临床治疗和预防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卓-艾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GERD)等酸性相关疾病的治疗。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PPI,那么,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呢?临床用药上应该如何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结构、药代动力学、适应证、给药方法等5方面,分别探讨临床常用的这三种PPI的区别。
01
结构差异
PPI属于弱碱性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其在酸性的壁细胞分泌小管内,转化为次磺酸和亚磺酰胺,后者与质子泵(H+-K +-ATP酶)共价结合,使酶失活,减少胃酸分泌。
表1:结构差异
在起效时间上,雷贝拉唑与酶结合位点最多,且其解离常数(pKa)值较高,活化的pH范围明显增大,因此在壁细胞中能更快聚积,起效以及解除症状的速度均较快。
通常 雷贝拉唑起效最快,艾司奥美拉唑次之,奥美拉唑最慢。
02
药代动力学差异
在抑酸强度方面, 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
表2:药动学差异
注:+表示很低,++表示中等,+++表示快、高或强,++++表示更快、更强。
奥美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在体内主要经过CYP2C19和CYP3A4代谢,因此易与CYP45酶相关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而 雷贝拉唑主要经非酶途径代谢,疗效稳定,药物相互作用小。
03
适应证差异
表3:口服剂型适应证差异
注:NASIDs:非甾体抗炎药;A:仅限于Hp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治疗及预防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治疗。
表4:注射剂型适应证差异
04
给药方法差异
■给药剂量
表5:常规剂量与维持剂量(mg)差异
注:A:40mg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给药途径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均可口服给药(含鼻胃管给药)及静脉给药,后者包含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目前, 奥美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均可,而雷贝拉唑只可静脉滴注。
■静脉配制及保存方法
表6:静脉配制及保存方法差异
05
特殊人群用药差异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奥美拉唑妊娠安全等级为C级,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为B级。目前仅原研注射用奥美拉唑说明书中提示妊娠期可使用奥美拉唑。PPI可随母乳排泄,应慎用,若必须使用,应暂停哺乳。
■老年患者
慎用,但均无需调整剂量。
■儿童患者
国内资料均不建议婴幼儿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国外则认为艾司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可用于1个月~17岁的儿童,雷贝拉唑可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表7: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在肝肾功能不全人群中的使用
参考来源:
[1]质子泵抑制剂优化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
[2]湖南省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6年).
[3]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的药学监护(2015年版).
[4]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药品说明书
征 稿
稿件要求:1000字以上,必须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