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佛教史迹 | 山谷佛音,环秀寺—广智寺—高桥寺—灵鹫寺穿越
若许梵音心寄处,
山隔晓雾岭成行。
京西,曾经繁华的商旅驿道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喧嚣,荒野杂草之中,徒添一份苍凉与落寞……
像是书写在石头上的历史,四座古寺三座古塔,静默得像寓言的启示,仰望那些飘来的云与飘走的旧事。
这里是京西石刻的山间瑰宝,当环秀禅寺并不起眼的无梁殿内,精美的六字真言与金刚杵出现在眼前,回望京城佛教史,明代的北京,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僧人讲经说法风气较浓,是当时中国佛教的中心。而本文记录的京西佛寺遗存,便是当时文化、政治、经济最真实的体现。虽已荒野的埋没在山谷,但掩饰不住的,却是雄踞于群山之间,守护京西文化史诗的风韵,在后世诵读的古籍里,整个西山都被写成一支剑,直戳古都京城文脉。
穿越的起点是吕峪沟,沿着修好的硬化山路迂回步行,只十分钟不到便可抵达环秀禅寺。一座砖石结构的无梁殿是古寺仅存的建筑,这是北京地区现存并不多见的佛教密宗建筑。松赞干布所著《六字真言》中介绍了六字真言的大量功德,它是一切显密经典之精髓,有使人长寿,增长福德,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法遇法等,实现一切愿望的功德。金刚杵则是藏密修行者的法器,而环秀禅寺最打动人心的,便是六字真言与金刚杵石刻。
庑殿顶的规制不会低,墙根一通碑记上记载,广智禅寺确实是御赐,只可惜历经浩劫,古寺不古,文物信息极少,正殿后面有一石塔塔基遗存,有前辈拍摄过此塔老照片,石塔毁于现代人为拆毁。
一座过街塔基座遗存,一座高大的石桥,满地砖瓦与石构件,这些便是高桥寺如今仅存的遗迹。之所以叫高桥寺,民国十七年的《房山县志》中有过这样的记载:“谷积山过岭处曰高桥寺,再北则宛(平)界之鲁家滩矣”…高桥寺确实在过山岭处的高岗上,从门头沟鲁家滩有非常悠久的古道直通过来。根据县志描述内容猜测,以前的遗址就是高桥古寺遗存的推测可以成立,更何况古朴高耸的高桥还真真实实的负重存在着。
满地碎石与石构件,却找不出有力的文字记载遗存。破败的旧宅是后人用古寺的砖石重建后又废弃的,怕是人烟罕至高处缺水不便于生活吧?从香火缭绕香客满门到人间烟火再到空寂孤桥,想到隔空百年的有缘人在这里建造古寺再远离的过程,转眼我也会离开。
高桥寺峰回路转向南,远远便可看到三座古塔,居中的密檐式砖塔属于现存最早的辽代谷积山院的遗物,俯瞰着山谷中最为久远的建筑灵鹫禅寺。
西侧是般若寺塔,古寺早已不存,只留这座八角形楼阁式石塔,由汉白玉石砌成,此塔只有底部是旧物,塔身上面是近几年重新修复的。早在11年前我徒步穿越时拍过此塔的旧照,发照片对比一下。这种形制的古塔在北京并不多见,乍一看有杭州六和塔的影子,福建也有这种形制的石塔,但在北京,没想起来现存的古塔同类形制还有第二座。
密檐塔东边,顺着山腰横切过去是一座覆缽形舍利塔,这是谷积庵的附属建筑,建于明代早期,塔身四面各开一龛,龛内各安一尊汉白玉坐佛。
山谷中最为久远的史迹当属灵鹫禅寺了,建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它本是一座古建筑群,先后出现过谷积山院、灵鹫寺、般若寺、圆通寺、谷积庵五座寺院。朝代的更替,如今可寻的史迹只有灵鹫寺、圆通寺,及刚才提到的谷积庵遗迹覆钵舍利塔,以及般若寺遗迹石塔。时间洪流中,或自然灾害或屡次兴衰,后代的建筑总在前址上营建,在形成如今我们访古所见的面貌时,他们已经纯粹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文化遗迹。
保存最完整的当属灵鹫禅寺,根据其不远处圆通寺的明英宗御制碑推测,灵鹫禅寺最后一次营建应是明英宗正统年间,11年前我寻访时,古寺两进殿宇,山门尚存,主建筑是歇山顶无梁殿,前檐为汉白玉券过堂门,后壁的石额上镌刻着“灵鹫禅寺”,相传这是明英宗朱祁镇儿时的手迹,笔法尚稚嫩,想来宫中养尊处优的日子还要再过10年,才有土木之变的沧桑。
灵鹫禅寺后殿保存完整,同样也是汉白玉的券门,石额镌刻“普光明殿”,门券左右各浮雕三只宝瓶叠罗汉,瓶口一左一右伸出两支初放的莲花。门顶券形部分浮雕石刻9个法轮,轮内各开莲花一朵。
灵鹫寺后面不远处便是圆通寺的遗址,有记载古寺毁于洪水,只留下六角圆通殿一座,殿内有一整块石雕的盘龙藻井,富丽堂皇,但龙体已被人为凿掉,否则试想一下,巨大的石雕盘龙悬于头顶,那苍劲威猛的尽头,颇有穿越回大明王朝之感。
上图:李珏拍摄
圆通殿门外,左右各树一碑,左为明英宗圣旨碑,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从弟弟手中夺回皇位复辟后所立。刚才提到的灵鹫禅寺、般若寺塔、谷积庵塔,还有这座圆通寺,都是明英宗第一次执政的正统年间所建。从碑文来看,圆通寺建成时,已是土木之变后的景泰五年。四年前,朱祁镇被大臣从蒙古人手中赎回,23岁做了自己弟弟的“太上皇”(实为囚徒),在南宫幽居,八年之后,乘景泰帝重病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改年号为天顺。英宗一生坎坷,生而失母(其母为宫女,英宗一出生就被宣德帝的宠妃孙氏抱养),幼而丧父(九岁),长而丧师(他最尊敬与宠信的导师——太监王振在土木之变中死于乱军),沦为异族俘虏,帝位被弟弟取代,侥幸脱逃后,年纪轻轻不得不离休。可以想象,当他成功复位后,一定百感交集。想来曾经在谷积山大修寺院广结善缘没有白白努力,有传说在他复位的第一年,就给圆通寺重新题写了匾额,但时间的游走中,匾额消失于何时不得而知。
远山萧瑟,曾经朝夕愿,故人来客愁。
世事本就难说,斑驳的佛音为谁解惑?
是蹉跎,是人间烟火。
本文特别鸣谢同行兄长兼师友梁颂与李珏。穿越至三塔,需徒步原路返回取车,为我和小石节省很多体力休息,功课 探路 开车 热心肠 重情义 ……,每次同行,能者多劳的二位师友都很辛苦,感恩在心。
上六图:穿越途中两座太监墓,“乾清宫”、“内府”字样表身份,等级不低好风水,可惜早已被到一空,除了石门所剩无几。
上六图:灵鹫寺一辽二元三古碑,其中一块元碑最有意思,元代地契。
一起学习,好课推荐
古迹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