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健:《〈红楼梦〉品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曾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李希凡语)。这既是对小说内容博大、丰富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其解读难度的某种暗示——读者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才能真正获取《红楼梦》小说的巨大审美价值。新出版的《〈红楼梦〉品读》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该书是在“线上”(网络课程)与“线下”(校公选课)双实践基础上、综合授课反响而产生的成果,故而与年轻读者的思想与心理都较为贴合。
首先,全书用四十回的篇幅将《红楼梦》小说前八十回的内容作了解读,以此展现曹雪芹笔墨的魅力。因此,一册在手,经典诠释即可拥有。
其次,该书以故事内容为核心,从作品原意出发,不枝不蔓,有理有据,着力于《红楼梦》小说“混融”艺术成就的全面展示。对读者有接受难度的诗词歌赋等韵文内容,对有深厚背景的习俗规矩、制度典章等古代文化,此书都有要言不烦的释读,旨在降低古代小说的阅读难度,便于今天的读者全面掌握。
第三,《〈红楼梦〉品读》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对小说的思想内蕴作出当下意义的阐释。《红楼梦》小说包含了高水准的批判价值,对社会、家族、人生,尤其是在男女性别、尊卑等级、爱情婚姻、价值实现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也给出了超越时代的个性答案,这些对今天的读者而言,仍是有巨大认知价值的。该书对此有观点的辨析、意义的提点,意在引领大学生在批判性接受中形成自我认知,实现博雅教育的目标。
张子麟题写书名
第一讲 宝黛初会隐悲音 雨村起复攀贾府
第二讲 雨村接手葫芦案 门子提破护官符
第三讲 刘姥姥一进荣府 王熙凤八笑施恩
第四讲 宝钗索玉识通灵 黛玉含酸使小性
第五讲 风流情友入家塾 顽劣同窗闹宗学
第六讲 痴人面前偏说梦 熙凤毒设相思局
第七讲 秦可卿临终托梦 王熙凤宁府协理
第八讲 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钟得趣馒头庵
第九讲 贾政试才诚刁难 宝玉应考偏逢源
第十讲 元春省亲大观园 众人应制谁状元
第十一讲 凤姐正言弹妒妾 宝玉温语慰痴颦
第十二讲 宝玉听曲悟禅机 钗黛慧性夺机锋
第十三讲 《西厢记》妙词戏语 《牡丹亭》艳曲芳心
第十四讲 凤姐宝玉逢五鬼 跛道癞僧显神通
第十五讲 宝钗扑蝶闻秘事 黛玉葬花悲落红
第十六讲 茜香罗转赠袭人 红麝串羞恼宝钗
第十七讲 宝玉诉肺腑吐情 黛玉认知己放心
第十八讲 宝玉挨打遭父责 钗黛探伤送小温
第十九讲 薛宝钗得梦兆语 贾宝玉识情分际
第二十讲 海棠社雅士初集 林潇湘菊花夺魁
第二十一讲 刘妪再进荣国府 贾母两宴大观园
第二十二讲 栊翠庵妙玉奉茶 怡红院刘妪醉卧
第二十三讲 凤姐庆寿生不测 平儿理妆得抚慰
第二十四讲 钗黛明心释前嫌 宝黛家常证互爱
第二十五讲 邢氏说媒遇尴尬 鸳鸯拒婚明矢志
第二十六讲 香菱学诗黛玉教 宝钗打趣湘云助
第二十七讲 雪庐联句梅映雪 香坞制谜雅衬香
第二十八讲 平儿情掩虾须镯 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二十九讲 三姝协理荣国府 二丽革新大观园
第三十讲 紫鹃试玉得真情 姨妈慰颦诠慈爱
第三十一讲 众丫鬟受屈求救 诸婆子昏聩惹臊
第三十二讲 小厨房风波不断 贤平儿决狱行权
第三十三讲 怡红院群芳夜宴 宁国府尤氏理丧
第三十四讲 贾二舍偷娶二姐 柳湘莲情动小妹
第三十五讲 尤三姐含耻殉情 王熙凤计赚泼醋
第三十六讲 王熙凤借剑杀人 尤二姐吞金自逝
第三十七讲 桃花社墨客再聚 柳絮词风雅重振
第三十八讲 绣春囊引发查抄 大观园遭受重创
第三十九讲 中秋夜宴闻悲音 林史联诗遣闺寂
第四十讲 晴雯抱屈夭风流 黛玉改文得谶语
关于《红楼梦》的阅读与教学,总是话题不断。比如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推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是对近3000名网络读者的调查进行分析统计后得出的结论,结果排在首位的是《红楼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又比如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红楼梦》列为“整本书阅读”书目,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推行。
两个小事例似乎代表了这部书的现实处境:“很重要、必须读”与“不好读、读不了”同时并存,缠绕交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经典中“熟悉而陌生”的一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有很深的体会。提到书名与主角,学生基本是人人皆知,应和甚众;但说到具体内容与细节,则立刻有教室空荡的感觉。
对小说详情了解不够,是这部书的接受现状,必须承认;明知它很有养分,但又不知怎么下手,变得既爱又怕,更是读者真实的阅读心理,也必须正视。这些都促使我思考:如何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对这部经典的普及传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当然,市面上对这部经典的解读成果已经很多,但真正了解之后,我还是觉得,《红楼梦》解读这件事不仅有必要继续做,而且有空间能够做。
这不仅是因为如接受美学研究所说“文学的连贯性,使一种事件在当代及以后的读者、批评家和作家的文学经验的期待视野中得到基本的调节”,即经典传播本身就是连续不断的,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也是因为现阶段的解读成果确有可继续提升的地方。
出于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我以为经典解读时的“分寸”与“目的”尤为重要。
高马得绘红楼人物
先说说阐释的“度”。对于引领阅读者来说,解读必须有理有据。我以为从作家构架出发来串联前后内容的理解、演绎故事中深层次的内涵,是较为可靠的方法。
虽然接受美学理论论证了读者解读权力之大,但无论怎样文本理解仍是有边界的。若将解读比喻成从具体文本出发的精神之旅,那么文本内容其实早就确立了此行的基本路线与大致景观,不少疆界已然存在。
《红楼梦》小说因其“未完成版”的特殊性,故而把握好小说解读中的“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既作合理推想、满足人们对八十回之后笔墨的好奇心,同时又审慎对待,不说无根据之言?这就必须确立界限感。
本书的写作正是以此为原则。如第七十回“潇湘馆放风筝”一段中对黛玉婚配的推想,如第七十七回对贾政所讲“怕老婆”笑话的理解,以及中秋家宴所暴露的贾府矛盾、“抄检大观园”与“甄家被查抄”的勾连等,都秉持了这样的观念。
刘旦宅绘红楼梦图
再说经典解读之“用”。中国人喜欢将“受教育”或“学习”说成“读书”,此话甚有道理。读书打开的是我们的心灵之眼,由此更能观见世界之大、历史之深、人性之奥、科技之秘,是连接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者、现在与未来的关键性按钮。
从这个意义而言,“读书”,尤其是大量的经典阅读,本身即具有超越任何学校教育的意义——后者只不过提供训练,以便更好地读书。
《红楼梦》阅读的意义亦是如此。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读书人的一次回望与展望:看既往,赫赫巍巍,但已经腐朽没落,那些有自我意识的新人置身其中的同时又难以从心底里完全认同;看未来,前途渺茫,可仍旧一步步走向决裂,演绎人生的、家族的、最后是社会的大悲剧。这部书是真正的醒世之书。
《明代后期吴越城市娱乐文化与市民文学》
我们的时代虽与曹雪芹所处有大不同,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人生择决的复杂性,都决定了它的“基因”价值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读《红楼梦》当然不是要造就一批宝玉、黛玉、宝钗来,也不是要复现大观园与贾府,那些都是皮肉之相。而是要在小说的接受中思考人生与社会,就如同刘姥姥第二次到贾府、在怡红院照镜子一样,看到本相、去除虚妄,在更为理性的层面建构我们的人生价值与生命追求。
读书的意义是“打开”而非捆缚。如其他经典一样,《红楼梦》的价值是让读者了解一种思考与思想,而不是由此消解对其他经典的探索冲动与热情。
非常同意美国畅销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维斯特弗说的这一段话:“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她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在拥抱世界的时候秉持理性而包容的态度,对自己以外的一切抱持善意和尊重,这种人文精神正是《红楼梦》的重要价值之一。
以晴雯来说,她是小说中的婢女,在贾府也就是一个可以任由主子打骂、处罚的奴才。可就是在她死后,曹雪芹写作了最长的代言作品《芙蓉女儿诔》,将对美好生命的赞颂、对迫害势力的鞭挞等情感都表达了出来,体现出了最为宽阔的温情与关怀。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可能有很多种衡量指标,但对弱者的善意、对美好的呵护这一条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失的。而且我认为,只有当它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权重越来越大的衡量标准,以及成为更多普通人的自觉追求时,“进步”与“发展”的意义才能真正实现。
故此来看,像《红楼梦》这样有巨大悲悯意义、同情内蕴的经典,解读意义是不会枯竭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小说内容,本书的解读助力更多体现于减少疑难、困惑,特别是降低艰涩部分的阅读难度,如对小说中像《芙蓉女儿诔》这样的诗词曲赋韵文,本书都作了较为详尽的释读。
刘旦宅绘红楼梦人物
直面而不躲避,就是想带领读者跨越一个个由古今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期待能一起登上作品的顶峰,在俯瞰小说全貌之后品评一二。
在解读内容的组织编排上,保持了一定的克制态度,尽量简省,力求在简洁、明了、清晰之中保持轻灵。故而将每一讲的文字稿压缩在万字左右,是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在规定时长内讲完内容,不多占用接受者的时间,将压缩、凝练的难题留给自己,这不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当然,这种自我要求对文稿而言也有好处,那就是容易做到重点突出,好比一棵树,可以将它的主干修剪得清清楚楚。
至于枝叶丰茂,我想,更大一部分是可以留给接受者的,让他们通过阅读的引领,自觉去做发散、填补、深究的事,甚至于实现文学接受上的再创造。好的讲读不能不留白,不能不给接受者留下创造余地。
《红楼梦》的解读历史源远流长,本书的内容虽力求创新,但仍不可避免地享用了不少前人的成果。因为体例力求简明,不少成果未能一一注明出处,但在心里,我对学者们的贡献充满敬意。
《红楼梦鉴赏辞典》
在此特别致意两部文献:孙逊先生主编的《红楼梦鉴赏辞典》,以及蔡义江先生所著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本书的《序言》,有幸请到我的前辈老师王乃森先生执笔。老师是我教学上的引路人与见证者,对三尺讲台敬畏,对莘莘学子诚挚,都曾提点我甚多,促使我对“教职”的意义有越来越深刻的思考与踏实的践行。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将先生的教导与我的职业追求作小小的连接,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现在,这本书正遂了我的这个小心愿。
父执张子麟先生慨然题写书名、篆刻书名印章,为小书增色尤多。先生关注我的成长,每于人生关口耳提面命,这份厚德我一直铭记于心。
小书得以在东方出版中心刊行乃我之幸运。朱荣所先生与王婷女士的敬业与友善,让我充分领域了海派出版人的风采。他们的辛勤付出是本书质量的重要保证。
《清初至中叶扬州娱乐文化与文学》
《红楼》一曲唱不尽,万千思绪寓其中。愿《红楼梦》这部经典成为更多人一生敬而不畏的挚友!
2020年冬月改定于砚池染翰堂
作者近照
戴健,女,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以中国古代文学为学术研究方向,已经出版专著两部《明代后期吴越城市娱乐文化与市民文学》《清初至中叶扬州娱乐文化与文学》,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荣获扬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称号,并获得多项省级、校级教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