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52):三百多个宰相,他俩凭什么评第一?

原创2018-12-22 08:58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52)

戴胄有行政专长,但他还算不上行政方面的头面人物。王珪第一个拿出来表扬的房玄龄、以及房的老搭档杜如晦,才是这方面的代表。

搞历史的同志习惯把他们放一块、称作'房杜’,和军事领域的'李孝恭-李靖’组合一样,算是个黄金搭档。'房杜’组合后来还被光荣地评选为唐代、甚至整个中国历史,第一流的贤相。

唐朝总共三百多宰相。在这帮顶尖人物里能评上第一,本身水平高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沾了李世民的光。

光看能力,后面的宰相很多也不差。'房杜’算建国功臣,有文韬武略。但中唐之后藩镇作乱,国家屡屡到覆亡的边缘,有文武之功的宰相也不少。为什么做不到功德圆满呢?主要因为好皇帝太少。

宰相可选的圈子大,以搞自由竞争为主;皇上接班人固定(一般是嫡长子),好坏主要看运气。所以一个朝代多的几十个皇帝,评价高的就那么两三个,顶多三五个。

说看运气还不准确。真正说起来,坏皇帝几乎是必然。不是有个调查吗?说中了彩票巨奖的人大部分不得善终。请问,还有比接班做皇上更大的巨奖吗?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作'资源魔咒’,也是说条件太好反而容易走下坡路。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古希腊人曾经设计要让哲学家做王,咱们老祖宗的方案是让圣人为王,最后发现都是空想。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社会的趋势,是从帝制走向共和。

'房杜’这两个人,早年就有点特殊的关联。把他们扯上关系的,是一个叫作高孝基的人。

高孝基名叫高构、字孝基,是隋朝一个知名人士。他有两项特别的本事:一是判案子,二是用干部。隋文帝时有一桩疑难案子,朝廷前后三次组织会审,都审不出个名堂。最后还是他出手写了一段判词,才解决问题。隋文帝把他叫去,当面表扬。说我把你的判决书反复读了几遍,写得实在是好。遣词造句,真叫人想都想不到,简直是文曲星下凡呐!

后面他做了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吏部侍郎)。这个位置是不好干的,按他的性格本来也不太适合。因为他文才好,能说会道、成天爱和人吹牛皮,又天性诙谐喜欢讲笑话,给人的印象就不够稳重。干部部门都是要守口如瓶的人。没想到他在这个位置上干得特别出色,'时为吏部者,多以不称职去官,唯构最有能名,前后典选之官,皆出其下。’前前后后管这块的人,都不如他。他究竟有什么厉害的考察手段不清楚,反正就是看人看得准,上上下下都服气。后来退休了,每次研究干部,部长还要叫人把方案送去,让他把把关。

自然,他考察过的所有干部里,最出名的要算房玄龄和杜如晦。

当时这两人还是小小的后备干部,按规定到中央参加定期考核。高孝基一年也不知道要考核多少干部,见到这两人竟大吃一惊。据有的野史说,他甚至不顾领导身份、主动跑去和两个小年轻握手致敬。为什么有这种出格的举动?看他对两人的评价。

对房玄龄,他说:“我见的人多了,从没见过这样的年轻干部。此人必成大器,可惜我看不到他成就伟业了!”('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对杜如晦,则当面交待:“你有应变之才,将来会成为国之栋梁,一定要好自珍惜。现在先给你派个小官做做,有个地方领工资。”('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

考核完,两人都分到基层当副县长(县尉),不久天下大乱,他们先后投到李世民门下,逐渐成为其核心班底。

房玄龄在李世民团队中的角色,有点象刘邦时代的萧何。萧何一次没请假跑去追韩信,刘邦的感觉叫'如失左右手’。贞观十六年,房玄龄已经连做了十来年宰相,又和李世民结为儿女亲家,感觉自己权势太大,上报告要辞职。李世民不批,说:“你懂得谦让,当然也很好。但我用你习惯了,哪天你不来上班,就跟少了两只手那么难受。你要身体允许,就接着干,用不着搞这些。”('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

刘邦打下长安,其他人都忙着抢金银珠宝,就萧何跑到中央部委去搜集文件资料,为刘邦团队拿到了全国地理形势、财政户籍、军事部署等重要数据。房玄龄也差不多,李世民一打下洛阳,叫他赶紧去中书、门下省,找找隋朝的中央档案。可惜已经被王世充销毁。但他也不是没事干,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等着他去收集——人才。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别人忙着抢财宝,他忙着找人谈话、安排工作。对挖来的人才,平时定期组织个聚会。问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大家交交心、联络联络感情。别的人不知道,起码他和杜如晦之间,就曾上演过一出类似'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剧目。

正宗古画《萧何月下追韩信》

当时李渊刚刚打下长安,国家草创急需人才,到处去抽人。李世民手下不少人都上了名单,要被调离。他心里着急,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房玄龄就跟他讲:“抽点人不要紧,但杜如晦这个人,有宰相之才,万万不能让他走。大王您要是想安安心心做个贤王,有没有他无所谓。要想经营大业,非此人不可!”

李世民一听,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赶紧想办法给他留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杜此前并不受重用,房玄龄借这个机会把他推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在团队里能发挥更大作用。

其实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土地粮食、石油矿山这些,而是人才。要不然就解释不通日本、英国这样的国家,也解释不通澳大利亚、巴西这样的国家。

同时,从这上面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世民有图谋不轨的思想,时间还要提前。你都不甘心做王爷了,那是想要做什么呢?而房玄龄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要辅佐李世民为一代明君。

(0)

相关推荐

  • 杜如晦有什么本事,让李世民念念不忘?

    杜如晦,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的宰相,和房玄龄并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提到房.杜二人,人们最熟悉的典故就是"房谋杜断",说的是房玄龄鬼点子多,善于谋划,而杜如晦善于决策,敢于拍板,二 ...

  • 唐初一代名相杜如晦:秉怀忠义,扬名万世,李世民的得力助手

    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长安)人,是李世民早期帐中谋士,李世民在征讨薛仁杲.王世充.刘武周.窦建德时期,杜如晦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献计献筹,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杜如晦画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54):吃瓜皇上与过劳死的大臣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54) 贞观四年这场著名的饭局,杜如晦已经无缘参加.因为他这年三月不幸病故,年仅四十六岁.这也是为什么,在王珪对宰相们的评价中,有房玄龄而无杜如晦. 杜如晦的死对李世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48):这人一开口,把六个宰相评了个遍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48) 魏征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贞观年间,李世民手下有一个敢说真话的群体,魏征只不过其中最知名的代表. 读史你有个感觉:任何一个兴盛的时代,总是伴随着一群人才的涌现.这 ...

  • 房玄龄与萧何的共同点?

    房玄龄是唐太宗最倚重的大臣,但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阵营里,有人因为姻亲关系天然就对他忠心耿耿,比如长孙无忌.有人孔武有力,心地单纯,比如尉迟敬德.但是还有的人,比如房玄龄,他谋略高超,才华出众,但和李世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4):什么样的女子,能够成为百代楷模?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4) 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去世,李世民更多的是一种礼节上的哀悼.而次年另外一位至亲人物--长孙皇后的离世,则给他带来深切的悲痛. 这个长孙皇后可不简单. 虽 ...

  • 轻松读史之大唐(209):帝国中,一个风险排名第三的职业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1)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李世民病逝.六月,皇太子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次年正月,改元'永徽'.'徽'的意思是美.善.永徽,大概希望老爹创下的美好业绩能永远持 ...

  • 轻松读史之——大唐三百年(300)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92)  第一个提出'吕后'问题的,是刘仁轨.中宗刚刚被废时,武则天写信给留守长安的刘仁轨,让他安心镇守关中. '仁轨复上疏辞以衰老,请罢居守之任,因陈吕后祸败之事,以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1):唐朝不杀开国功臣吗?其实是个误会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1) 贞观八年(634年),一连串军事外交活动均告失败后,吐谷浑再次发兵侵扰凉州(甘肃武威).这次,李世民下决心作一个彻底的解决.11月21日,'下诏大举讨吐谷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2) 贞观九年(635年)唐朝对吐谷浑的作战,比五年前打更厉害的东突厥,还要艰难得多.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天时,东突厥遭受了连续天灾,国力受损:地利,突厥颉利可汗当时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3):消灭敌人,既开心,又操心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3) 打垮吐谷浑,估计李世民的心情和五年前差不多:既开心,又操心.当时也是李靖带队,三个月消灭东突厥,还活捉颉利可汗.要说有什么区别,可能这次开心少一点,操心更多一点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5):唐朝老百姓,都交些什么税?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5) 李渊和长孙皇后的离世,对李世民来说,感情上固然有丧亲之痛.但从权力的角度,其实去掉了两个潜在的制约. 自李渊去世那年(625年)起,一系列重要的法规制度纷纷出台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6):大国崛起,斗争不可避免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6) 大国崛起,斗争不可避免.贞观九年唐朝才把吐谷浑打服,边境上没消停两年,又有人上门挑衅来了. 贞观十二年(638年)七月,'吐蕃寇松州.' 松州,就是现在四川松藩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7):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7) 贞观十二年(638年)唐朝答应与吐蕃和亲,没想到松赞干布这一等,就是三年.中途大概等得有点急了,又派人上门打听消息.这次为了体现诚意,派来了宰相禄东赞,'献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