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本奇书

读红品诗词-代序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

(代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都说《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在我们眼里它的珍贵,已不仅仅是一个“奇”字可以形容的了。一部了不起的文学作品,不同年龄段的人去阅读都会有不同的领悟。

《红楼梦》之所以被大家喜爱,不只是因为它浓郁的文学艺术魅力。在《红楼梦》里还可以欣赏到历史典籍,神话传说,名人故事,园林艺术,宗教文化,美学精华,医药知识,社会炎凉,官场政治……人生的各种况味都囊括在里面了。

叹命运无常,每个人的人生结局都不一样,只是不到人生的终结,谁也不会知道答案。而《红楼梦》却在故事开始,已经把无常命运的结局隐喻在诗词歌赋里。作者草蛇灰线绵延千里写作的高超技巧,让每一处的伏笔都那么令人惊叹。

问命运是幸?是悲?“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一句话道出了《红楼梦》书中之魂。生命、权力、情爱,其实都是一场空。

太虚幻境里,警幻仙姑一再警示宝玉,游走于幻境不可太痴玩。而人一旦入了迷津,又岂是几句警语可以拉回来?跛足道人把风月宝鉴给了贾瑞,并一再叮嘱他,只可看反面的骷髅,不可看正面的美女。而正面美色的招摇又怎么是意志可以抵挡的?以假为真,真假难辨!就如人生路口的每一次抉择,往往会被欲望所迷惑,当一切繁华落幕,才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拥有的。

《红楼梦》吸引人之处就是把人生的这些迷茫赋予书中的每一个红楼人,让他们鲜活的存在,让读者越过作者,去体会和感悟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构建自己心中独特的红楼。

读大观园中那些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无忧殷实的生活,给了他们在那个年龄不同于常人的才情和神韵,让我们记忆,让我们喜爱。每每读之,艳羡之情总是不由自主地流露,足见作者刻画红楼人物的笔力,仿如雕工,每一笔下去,让一个个人物更加生动传神。

读林黛玉,“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喘微微,如弱柳迎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番描画,黛玉惹人怜爱的柔弱之美活脱脱出来了。而她聪慧的才思都展现在她的诗词歌赋里,这是红楼梦创作与众不同之处,也是我们品红读诗词的初衷。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些凄美的诗行宛若她清灵飘逸的身影,已不是一个“美”字所能概括的。万般柔情与花语,独自神伤为哪般?由不得在心里疼惜她,三生石畔的灌溉之德,是谁用眼泪在偿还?谁又能知晓这前世的情缘?

读贾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郎,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他不爱仕途,唯女儿为尊,在他眼里,女儿的纯净如山上的清泉,涓涓明丽,她们是不可以被玷污的人间尤物。他会用心去发现女子的美,用他的情为她们绾一朵鬓间的花红。

作者借他人之口,如此嘲笑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看似把宝玉说得一塌糊涂,实则明贬暗褒。也只有黛玉能反其意而读之,就这样把贾(假)宝玉当成了甄(真)宝玉,痴痴傻傻地爱着,来还那灌溉之德,有多少泪珠滚烫一颗心的深情。试问这世间有多少“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情和事?

在红楼众多人物中,只有黛玉和宝玉有前世,一为草木,一为顽石,遂有了刻骨铭心的“木石前盟”,他们把所谓“金玉良姻”遗忘于云天之外。这是不是作者匠心独运呢?

读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拙;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美丽而又恪守妇德,她的才情同样令人赞叹。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她那首柳絮词: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只这一句凭借风力“送我上青云”,摆脱了历代文人咏柳絮诉哀怨的窠臼,那柳絮凌空飞扬的惬意和上青天的豪迈,一并表白了宝钗的心志。可是,她一样没有逃脱命运的噩梦,和宝玉的婚姻终归是以她独守空房为结局。

我们仅列举了红楼的三个主人公,然红楼之奇浩如烟海,岂能在一篇短文中尽述啊。

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对一篇篇红楼诗词、歌赋、额联、骈文进行赏析,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将红楼故事逐次铺展在读者面前。

墨吟 筱蕊

2020年10月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