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推动文化发展

  谈及到清代就不得不提爱玉皇帝“玉痴”乾隆。乾隆时期玉器包罗万象,全面继承了中国玉器传统,不但对古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复制了仿古玉,而且还大量发展和变化了玉器造型,尤其在薄胎器皿,更有突出的成就。“莹薄如纸”的薄胎玉器更是清代工不厌细的玉雕技艺的新高度。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的鉴别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清代玉器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距今并不久远。因此玉器在现代风格、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相对与现代仿品比较近似。另一方面,无论是出土或传世的清代玉器,其本身所产生的年代痕迹也不很明显,在现代仿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仿品层出不穷。

  曾有学者遍查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皇帝御制诗,发现诗中均未论及有关新疆地区采玉、贡玉之事,据此,推测实际情况也大抵如此。另据记载,嘉庆十七年,宫廷下令缩减每年贡玉数量,此时新疆贡玉只是勉强维持,相比乾隆时期一次便运来贡玉数万斤,可就望尘莫及了。而嘉庆之后的道光皇帝,更是标榜节俭。在其继位之初,便因“宫中存贮玉子尚多,足敷应用”而下令新疆和田、叶尔羌的办事大臣暂停督办新疆地区贡玉。此后国势日渐衰微,加之太平天国运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义和团运动等内忧外患不断加剧,使得苏州、扬州、北京等地玉雕业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以至于工、料两缺,而新疆地区年例玉贡也没能恢复起来。

  清宫白玉的选材,多为新疆和田玉。玉石在其最初形成过程中,肌体内往往夹杂许多金属矿物质,这使得绝大多数玉石都拥有不同的色彩,纯白无杂色的白玉少之又少。从传世的清宫多数玉雕制品来看,青玉、碧玉等玉雕数量较多,体量较大,且众多大件成品也完全是青玉、碧玉雕成,洁白纯正的白玉制品则绝少有特大件器物。至于色白质纯的羊脂玉,因原来自身体量就小,外部往往包裹彩色玉皮,故大多只能雕成佩饰、首饰、鼻烟壶等小件物品。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清宫将其视为玉中上品,故于早中期制作了一些白玉材质的皇帝玺印及鉴藏印章。如满汉文合璧“大清受命之宝”“制诰之宝”,雍正及乾隆皇帝的“敬天勤民”玺和部分帝后谥宝、闲章等,皆以上好的白玉制成。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的鉴别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清代玉器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距今并不久远。因此玉器在现代风格、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相对与现代仿品比较近似。另一方面,无论是出土或传世的清代玉器,其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变化也不很明显,在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模仿制造。仿制清代玉器不像仿制高古玉器那样从风格、工艺和材料、光亮与质感、腐蚀与受沁、生坑或熟坑等等方面下功夫,清代玉器只需从风格工艺和熟旧效果上进行模仿,也就比较容易地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清代晚期的玉器雕琢,还是想繁琐、零乱发展。在造型上,刻意追求变化而缺乏条理。在细部处理上,则采取对其拼凑的方法。尤其是一些吉祥图案,完全是为了迎合某种心理而生拉硬拽的将各种花纹扭连在一起。有的甚至在一个造型内,还可以找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内容。如一件长条形玉佩,其佩面上不但饰有龙纹、螭纹、八卦纹,而且还有人物纹或其它装饰。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满目起伏变化,无一透气之处。同时线条柔靡纤细,缺乏浑厚的气势,从而失去了早期那种简洁朴素、落落大方的仪态。有人物纹或其他纹饰。

  清代玉器,不同于前朝后代,虽然艺术造诣极高,但是由于战争等原因,工艺断代,所以现代的玉器与清朝大相径庭。清代玉器的工艺效果是与清代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分不开的,设备的精度误差必然会造成产品的精度误差。

(0)

相关推荐

  • 乾隆汉白玉碗|情结不解,最为知交

    乾隆孝粉汉白玉碗为乾隆皇帝亲母当时生病,经过御医治疗研发中药必须配合玉器使用才能达到最 佳疗效.为此乾隆皇帝连夜命令工匠赶制出玉碗-玉碟-玉杯-玉瓶等.从此被世人誉为"乾隆孝粉" ...

  • 艳丽绝伦的清代玉器

    清初的玉雕业经康熙发展至雍正时期后,逐渐摆脱了晚明玉器粗率的特点,开始向精巧工细发展.海峡两岸故宫藏有多件器底琢 "雍正年制"款识的玉质器皿,虽然数量不多,但从质地.雕工.纹饰可以 ...

  • 玉雕中它“轻若鸿毛”,价值上却“重若泰山”!

    日常在我们的认知中,同样的质地的和田玉,都是越大的料越值钱.但在玉雕界,有一种和田玉器却是越轻越贵,不信?那我就告诉你,这种玉器叫"薄胎玉器",它就是越薄越值钱! 薄胎是什么? 说 ...

  • 乾隆爷眼中的“皇家玉”现在越来越少见了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爱玉名人,估计都能想到乾隆皇帝,虽然历代帝王多以玉为美,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乐此不疲的当首推乾隆. 清朝是中国玉器制作的一个高峰,特别是乾隆时期,这时的玉雕不仅有中国的传统玉器,还引进了 ...

  • 拥有清代玉器,今生无憾!

    清代玉器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它在继承我国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脉相承的玉雕技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首先是为了统治者的需要,对历朝都有制作的上古礼器在器型.纹饰上加以丰富和完善,从而达到帝王在封禅.郊祀等 ...

  • 绝美收藏佳品-身价不菲的清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发轫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等几个发展高潮,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玉器沿袭唐宋以来世俗化,生活化的风格并加以发扬,尤其是乾隆时期,因玉料资源充足,玉材质地精良,玉器造型 ...

  • 看薄胎玉器的历史领略它的精美

    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其纹饰多为莲花香草纹,工艺上以剔地阳工浅刻再加以浅刻阴线功勾勒为主要手法,器型丰满简洁,如玉莲瓣纹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宋代盛行仿古玉器,而薄胎玉器却少见记载.元代的薄胎玉器也很 ...

  • 蜜蜡推动文化发展

    有玩友喜欢氧化后的蜜蜡,因为氧化后的蜜蜡,颜色更加浓郁,更加鲜艳,更黄了,可能一开始黄得不那么正的蜜蜡,在氧化后竟然变成了鸡油黄,这种变化让人惊喜. 在蜜蜡中,我们常说"满蜜"一词 ...

  • 唐三彩推动文化发展

    动物俑有马.骆驼.猪.羊等形象健康活泼,栩栩如生.其中马儿造型较肥硕,据说这是西域进贡的一种马的品种,这种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三彩马动态丰富,时而腾空奔驰.时而缓步徐行.时而昂首嘶鸣,时而低 ...

  • 周桂珍紫砂壶推动文化发展

    周桂珍现为研究员级高 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58年,周桂珍进入紫砂工艺厂跟随王寅春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1961年又得"壶艺泰斗" ...

  • 明清家具推动文化发展

    六百年前,当明清两朝帝王日夜做着他们的长生梦,当贫贱百姓恓惶地操磨着他们的苦生活,或许,他们都曾笃定地认为,世事将如此一成不变地往复着,有谁能料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他们早已被历史的烟尘掩埋,成了太过遥远 ...

  • 稀世珍宝清代玉器,中国文化精髓

    清代玉器的用料主要是和田玉,数量最多的是白玉和青玉,除软玉和硬玉外,水晶.碧玺.芙蓉石.绿松石.玛瑙等也被大量使用. 乾隆皇帝对这种异域之风的玉器非常喜爱,并多次题诗赞美.由于帝王的喜好,使得当时的宫 ...

  • 青金石推动文化发展

    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记载,四千年前的夏朝,西方的永州向夏朝进贡.所谓"璆琳"是青金石的波斯语音译.从那以后,青金石被尊称为"天石",以一种崇高而 ...

  • 玻璃陨石推动文化发展

    玻璃陨石与人造玻璃的区别:人造玻璃的比重很硬度相对小些,没有宝石的光泽,人造的熔壳.气印很容易辨认.根据已有的统计,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只有4%的可能是玻璃陨石.此组玻璃陨石内部含有大量的稀有矿物质, ...

  • 青铜剑推动文化发展

    青铜剑,同心圆剑首,与剑身分铸,剑柄有两道箍,并嵌有绿松石.圆柱形剑茎,凹形兽面纹剑格,并镶嵌绿松石落.剑身包裹一层厚厚的铜绿,只在近尖处露出一小块剑身,光亮如新,剑刃前部向内侧收束弧曲,刃部锋利异常 ...

  • 铜境推动文化发展

    古时候,如果出土了这些青铜器,"在当地都会认为是出宝了,要做一个祭祀仪式.经常在一个铜器上看到这样的记载,买这个花了1500两白银,买那个花了3000两白银,按照当时的价格来换算,很多都比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