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门家访学校要做好“培训”和“经验分享”工作
安徽 高维公
上门家访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家校沟通形式,是对学校家长会、校访、线上联系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基础之一,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但是,随着城镇化、信息化的影响,上门家访一度简单化,发现问题学生多以电话联系或家长校访替代,这也使得家长对教师家访的认知出现偏差。此次山东省教育厅推出的“中小学家访8条要求”,健全了工作制度,提出了“至少两年进行一次家访”,突出了重点家访,真正预防了家访中形式主义做法。笔者认为,真正落实、取得成效尤其要做好家访培训和家访经验分享工作:
第一,务必做好上门家访培训工作。引领教师明确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策略效果。以做好重点家访工作来说,一是要重准备。如对特殊家庭(单亲、再婚、留守、外工、特困、孤儿、家长对孩子读书漠不关心或丧失信心等)要做好访前沟通,约定好时间,明确家访谈话内容;二是要重调研。比如对人际适应困难的学生家庭(人际关系协调差、心理情绪不稳定、言行偏激等)要真实开展家庭调研,要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生活现状、父母文化背景等,全面掌握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元素。通过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学生和家长零距离地接触沟通,消除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心理辅导,争取解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问题。三是要重合力。家访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作业环境和生活习惯,以便于针对学生家庭成长环境进行有效指导。如对在学习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家庭(学困生、偏科生、痴迷网络等),务必与家长、学科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人员会同分析 ,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共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措施和方法。
第二,要及时总结家访工作经验,及时研讨家访中出现的问题,鼓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案例研究,形成解决方案。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进行经验分享。学校和相关部门要突出家访艺术的引领。诚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对事实进行分析和研究,教师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看出新的东西。从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事务中看到新的方面、新的特点、新的细节,这是养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教育原本就是创造性工作,所以简单化、形式化的家访必须避免,从而使家访成为促进家校之间、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的路径,成为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缓和家校矛盾,共同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