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好医生】南月敏教授-乙肝:可防、可控、不可怕
你是否与多数人一样,听到乙肝,唯恐避之不及?其实,我们想告诉你:乙肝,可防、可控、不可怕!
普及肝病知识 聆听权威声音
由肝胆相照平台隆重打造的科普栏目“肝胆好医生”全新上线!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亲临直播间,为您带来乙肝预防及检测的科普知识。
精彩内容,详戳左下方“阅读原文”!
肝胆好医生
专家简介
南月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价、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肝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副组长,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河北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看完整视频
乙肝
不容忽视
2004~2014年,我国大部分省份报告的乙肝发生率呈下降或保持平稳趋势,然而,乙肝仍然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健康。
中国不同地区HBsAg流行率
我国不同地区的HBsAg流行率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地区仍然为高流行区(≥8%)。
明确传播途径
拒绝乙肝歧视
乙肝传播途径
▪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围生期传播、分娩后传播;
▪血液传播:
不安全输血、血制品、血液透析;
共用注射针头及不洁针刺、手术、拔牙;
公共剃刀、纹身、打耳洞等;
▪体液传播: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粘膜/皮肤破损;
▪未加防护的性接触。
易被忽视的血液传播途径
共用剃须刀、牙刷、毛巾及纹身、纹眉、穿耳洞等因刀、针具不洁造成的传播。
化验检查
缺一不可
血液检测,非常重要
HBV及其血清标志物检测意义
乙肝五项 + 抗-HBcIgM
HBV DNA、基因分型检测及意义
HBV DNA检测 1IU/ml≈5.3拷贝/毫升
▪判断慢性HBV感染的病毒复制水平;
▪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判断。
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株检测
▪评估病毒致病性;
▪预测慢性乙肝的病程及转归;
▪评估药物敏感性,监测耐药,指导抗病毒治疗。
肝脏生化学检测意义
谷丙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反映肝细胞肿胀、变性及细胞膜损伤程度;
AS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及线粒体,反映线粒体等细胞器损伤程度。
急性肝炎和轻度慢性肝炎,ALT/AST>1
中~重度肝炎、重型肝炎,线粒体损伤严重,ALT/AST≈1
肝硬化和肝癌,线粒体破坏严重,ALT/AST<1
肝内胆管损伤及胆汁淤积相关生化指标
肝脏合成功能、肝细胞癌(HCC)其它重要相关指标
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诊断方法
乙型肝炎诊断流程
乙肝
可防、可控、不可怕
预防HBV感染——切断传播途径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 (包括针灸的针具);
▪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防护原则;
▪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
▪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侣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使用安全套;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慢性乙型肝炎家庭成员的预防
实行母婴阻断
健康宝宝不是梦
慢乙肝母亲母婴传播(MTCT)发生率
小贴士: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效果达91.2%,所以宝宝出生后,一定要按照正规流程接种疫苗哦!
育龄期妊娠前筛查
准备妊娠的女性应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的筛查 。
妊娠期及时治疗很重要
HBeAg阳性且HBV DNA>2×10^6 IU/ml时新生儿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较高,所以在妊娠24~28周应该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HBV复制,降低新生儿感染HBV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