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行业乱象何来,又该何解?

题图 / 图源:网络

对于喜欢听音乐的人来说,成为音乐APP平台会员或者是购买单曲早已是常事,但疯狂音乐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的猫腻和陷阱。

01 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

近日新华社报道了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现象,登上热搜,让人们再次热议数字音乐市场现状。

原来是新华社记者进行了一次行业观察发现,当前的数字音乐领域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同一个用户重复花钱购买同一个作品,重复频率从数十次到数十万次不等。

也就是说,如果花2块钱可以购买并听一首歌的话,有的消费者在一首歌上花了几十万元。

再如在页面上还根据重复购买的数量多少列出冠军、亚军、季军榜单。在某些专辑的榜单上,居然有一个账号最高购买了同一张专辑重复达32万次,消费金额达到数十万元。

对于出现这种奇特而又奇葩的现象,相信许多人会和新品略一样感到惊讶!

02 音乐APP乱象何来?

音乐APP出现各种乱象背后有看得见的原因,也有看不见的原因。

看得见的原因主要可以总结为粉丝经济和流量经济两个关键词,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是狂热粉丝经济。包括粉丝或者音乐迷为偶像而狂热,粉丝愿意为音乐和知识版权买单。还有许多粉丝十分疯狂,也有非理性消费的一面。

第二是有目的为爱豆疯狂打榜。仔细一看,这些重复购买的人群里面,粉丝占大多数,而他们的出发点是通过购买来提高偶像的作品销量,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打榜,也就是刷量,这也是流量经济的一种体现。

至于看不见的原因则是乱象背后有推手,音乐APP在煽风点火,诱导重复消费。

比如在各大音乐APP上,消费者花钱购买版权后,音乐可以播放,但付费界面还是存在,再比如出现了所谓的“氪金”行为,一些歌曲的付费菜单里,在金额一栏下给出了“520”“1314”等默认选项。

对此,有网友发表评论称,你把自己当粉丝,人家却把你当提款机。南方都市报也发表评论称,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亟需整改。

03 数字音乐市场环境该如何净化?

在粉丝经济的推动下,特别是在近年来流量经济大行其道的风气下,数字音乐市场出现了不少行业乱象,是到了该净化的时候了。

在新品略看来,要净化数字音乐市场,要从消费层面、生产服务层面以及市场监管规范层面三个角度切入,才能有效规范市场。

首先是消费者层面,倡导理性消费是关键。不可否认,我们要鼓励消费者为正版数字音乐知识产权付费,但同时也要倡导理性消费,特别是针对疯狂的流量经济,有组织或者有目的的为偶像打榜行为说NO。

还有不少粉丝都是年轻人,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群体,过度的粉丝消费不仅浪费了金钱,同时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应该予以引导教育。

其次是在生产服务层面,作为数字音乐服务的提供者,音乐类APP的确不该出现诱导消费者重复消费的非市场行为,比如功能不清晰,利用粉丝的追星心理和打榜心态,和消费者玩起了数字心理游戏等等,这些行为应该被予以纠正和禁止。

第三是市场监管层面。数字音乐市场和互联网其他行业一样,也同样应该受到行业监管,针对音乐APP等平台出现的各种乱象应该给予规范和进行常态化的监管,才能保证数字音乐市场竞争有序,平稳健康发展。

但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新品略仍然建议数字音乐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

04 数字音乐市场前景仍可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渗透,数字音乐用户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正版数字音乐付费,这就推动了中国数字音乐行业的不断发展。

数字音乐市场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整个行业已经经过大浪淘沙,剩下都是以腾讯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主要的大玩家。

腾讯音乐集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 2020年集团总营收同比增长14.6%至人民币291.5亿元(44.7亿美元),活跃用户数稳定超8亿。

网易在2月25日发布的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网易云音乐所在的创新及其他业务净收入达158.9亿元,同比增长38%。

可见,从盈利情况来看,数字音乐APP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清晰,盈利情况正在逐步改善。

根据《2021年中国数字音乐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到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35亿,占网民整体的70.3%;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33亿,占手机网民的70.5%。

另根据新经济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未来音乐业态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自2017年以来,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达250.2亿元,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17.6亿元。

未来,未来随着5G、AI、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数字音乐产业的价值将被深入挖掘,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行业前景仍可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