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做1事忌2事”,老传统要讲究,家里日子越来越红火
导语:正月十五,“做1事忌2事”,老传统要讲究,家里日子越来越红火。正月十五,再忙也别忘了做这事,家人团圆和睦,日子越过越红火
但凡是重要的节日,都有很多的讲究和老传统,也正是这些讲究和传统让节日的味道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凡事图个去繁就简,省事为先,慢慢地把节日的气氛都给省去了,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朋友觉得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悦悦觉得吧,过节就要有个过节的样子,过节就要有个过节的仪式,就好比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会食用粽子,过中秋节在吃月饼,过元宵节就一定要吃汤圆是一样的道理。
马上就是正月十五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大年初一,不同的是正月初一是春节的开始,而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收尾,过完这一天就意味着春节过完了,大家都要收心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来了。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而显得格外重视,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一般从正月十二就会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了。另外在民间有很多的习俗,比如: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走百病、舞狮子、逐鼠、迎紫姑、送灯等,悦悦记得小时候还唱过一首童谣:“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悦悦老家是湖南,这里的习俗就是嫁出去的女儿都会在这一天回娘家过正月十五,人数较多的大户人家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比初一还要热闹得多。您那里有什么独特的习俗呢?欢迎大家来评论区留言分享。按着老传统是要“做1事忌2事”,用以庆贺新春的延续,期盼家里日子越来越红火。
要做的这1件事情就是吃汤圆,
元宵佳节,不管身处何方,再忙也都会煮一碗汤圆来吃的,由于“汤圆”与“团圆”的字音相近,象征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相处,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南方和北方的做法稍有差异,北方的元宵是在馅料表面裹上糯米粉慢慢的滚出来的,制作的时候需要不断地粘水,以便把更多的糯米粉粘上去,做出来的个头也比较大个一些,而且煮熟之后口感也比较扎实有嚼头,生意人还美名其曰“元宝”,元宵也象征了红红火火。
而南方人喜爱的汤圆,则是用糯米粉加温水和面团,再分成小剂子包入馅料团圆之后做成的,大小和龙眼一般,相比之下汤圆的口感要更加的细腻软糯。虽说平常随时都能吃到汤圆,但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吃的汤圆意义深远。正月十五,再忙也别忘了吃汤圆,老传统要讲究,寓意家人团圆和睦,日子越过越红火。
忌做的第1事:浪费粮食
中国人过年讲究“连年有余”“年年富余”,因而会在备年货的时候,制作年夜饭的时候都会准备特别多的食物,十几道菜堆在一起,吃不完就留着正月里慢慢吃,菜余得越多,就证明家里日子越富足,这样一来正月里吃剩菜的日子居多,悦悦家里以前过年就经常吃剩菜吃到正月十几,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家还一直坚持这种做法,年轻人则不太认同,觉得吃剩菜不利于身体健康,剩菜一多则会出现吃一半倒一半,还有一大堆正在坏的路上,因而造成极大的浪费,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杜绝浪费合理饮食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在正月十五准备团圆饭的时候也要注意量哦,不要做得太多了,以免浪费粮食。
忌做的第2事:理发
正月里不理发是一个老传统,旧时人们特意在正月让头发长长,意为“思旧”,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思舅舅”。这个说法跟元宵节挂灯笼“照旧”是一个道理,不知道您那里有没有这样的习俗呢?
结语:正月十五,“做1事忌2事”,老传统要讲究,家里日子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