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租出去,不如送给我妈”,男友的贪心,让我读懂了婚姻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经常听到有些人说男人婚前婚后判若两人,从而认为男人恋爱时一直在伪装。这种情况虽然存在,但不尽然,有的人恋爱时确实真心实意,只不过,两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一致,不等于对婚姻的理解也一致。
有位朋友回顾上一段感情时,就提到过这方面的问题:她和前任在恋爱过程中情投意合,但是谈婚论嫁的时候,男人一句“房子租出去,不如送给我妈”,破坏了他在她心目中的好印象,最终两人以分手告终。
最初她也认为男人以前一直在伪装,其实一直很贪心,在爱情中铺垫感情就是为了算计她的房子。不过,回头去看恋爱时的种种细节,她说她实在找不出男人伪装的痕迹:“我又不傻,他在恋爱时是否真心对我,我分得清。”
如此一来,真相就只有一个:只关乎感情的爱情,不管彼此对“现实”的认知是否一致,都不影响爱情的质量。当爱情朝着婚姻过渡的时候,两个人共同面对现实的时候,就需要考量彼此对现实的认知是否一致,一致了就可以继续,反之则无法继续。
她说她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读懂了婚姻:“以后我若是为了结婚而恋爱的话,不会只谈情说爱,还要提前考量彼此对婚姻的理解是否一致,这样就不会让爱情半路夭折了。”
但凡用心爱过,经历过真恋爱的人,不管成败与否,都能像上面那位朋友一样,让自己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而没有用心爱过,或者没有经历过真恋爱的人,思想境界则不会有什么提升。
这种问题,让我想起了周国平在《可持续的快乐》一文中说的话:“如果一个年轻女性来问我,青春不能错过什么,要我举出十件必须要做的事,我大致会这样列举……”他列举的第一件事就是“恋爱”,我们顺带把十件事挨个讲解一下。
一、至少恋爱一次,最多两次。
关于恋爱,有这样一种说法:“人这一生最好经历三次恋爱,一次是你爱的人不爱你,一次是爱你的人你不爱,一次是情投意合一直爱下去。”
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很不错,但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刻意为之,就失去了意义。再者说,感情这种东西不是你想怎样就可以怎样,最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懵懂中摸着石头过河。
周国平所说的“至少一次,最多两次”,在我看来,重点在于自身情感的全情投入和参与,只有这样,爱情带给你的酸甜苦辣才能进驻到你的内心,你才能感受到爱的喜悦以及不爱的苦涩。
如果一次恋爱都没谈过,从没有全情投入过任何一段感情,你所理解的有关爱情的酸甜苦辣就只是一种概念或理论,算不上真情实感。青春里少了这种真情实感,无形中也会影响你和周围人接触的情感状态。
或许有人会说,把第一次恋爱留到中年也是一样,事实上根本不一样,因为中老年时期的恋爱,少了青春期的那种新鲜感和激情。
周国平说“至多两次,超过两次就有赝品之嫌”,意思是:在爱情中全情投入一次或两次之后,基本上就明白两性情感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不是说两次之后就不能恋爱了,而是两次之后再恋爱,就必须要重视质量问题了,必须要从长远考虑了,必须把之前总结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运用到感情中去了,也就是“宁缺毋滥”。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那位朋友,她在经历那段爱情之后,已经明白了爱情和婚姻不一样,如果要奔着结婚而恋爱需要注意某些问题,她之后就只需要循着自己认定的方向行走即可。
二、交若干好朋友,可以是闺中密友,也可以是异性知音。
如今我身边很多人都已经人到中年,有不少人都感慨越长大越孤单,感慨身边的人都渐渐消失了,突然感觉自己没有朋友。这种问题,就是源于青春期没有交到好朋友的缘故。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感觉身边有很多朋友,哪怕只是认识而已,也当作朋友,误认为大家可以一直乐乐呵呵在一起。但此时如果没有几个知心好友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渐渐会发现,那些曾经被你认为的朋友,会渐渐从你的生活中退去。
而有的人就不一样,哪怕人到中年甚至到了晚年,知心好友依然是知心好友,虽然不多,可能只有三五个,但却一直会停留在彼此的生活中,相比前面一种人来说,这种人的人生要幸福很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周国平给的这个建议比较有价值,如果你正处青春期,如果你的孩子正处青春期,不妨重视一下交友的问题,知心好友可以不必多,但不可缺。
三、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生活的情趣。
虽然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说法有些偏激,但吃喝确实是基础。如果只是为了不饿肚子,怎么吃都行,吃什么都行。但这种最低需求满足了以后,不妨加进去一些生活情趣。
学一下烹调,烧几样好菜,确实是一个很美好的生活细节,哪怕只是一个人生活,在烹调的过程中也能感悟很多。而如果再加上爱情,加上招待朋友,会多很多乐趣。
之前网上很多人讨论“一个人生活有多爽”的时候,有位姑娘就提到了做菜,说约朋友来家里的时候,烧几样菜等着,等朋友到了之后一起吃吃喝喝,就很美好。
确实如此,把这一点结合上面提到的“知心好友”,想想都会觉得很惬意。一个人能在青春期就拥有并留住这种惬意,以后的生活中就不会缺少类似的幸福感。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曾经的我,每到一个城市工作,都会利用空闲时间在当地旅行,去周边城市旅行,比如之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头两年周末和放假的时候我几乎没干别的事,每次去一个新地方,江浙沪能去的地方几乎都去遍了。
后来离开上海以后,每年都会抽出一到两个月时间来一次大旅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沿着长江一路向西,后来还想沿着古丝绸之路去西北,不过暂且搁置了,之后会补上。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旅行方式,但至少生活中要有这项内容。另外,旅行和旅游不一样,反正我每次都是一个人背着背包游走,至于感受如何,只有你自己做了才知道,总之做了和不做肯定是不一样的。除了周国平说的“增长见识,拓宽胸怀”之外,我想说的是,换一个环境,你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五、锻炼身体,最好有一项自己喜欢并且能持之以恒的体育项目。
锻炼身体的好处无所多言,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身体好了才方便做其他事。不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申出其他的意义。
周国平说最好有一项喜欢并且能坚持的体育项目,就是一种意义,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喜欢跑马拉松,她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不管在哪个城市举办,她都会报名,而且身边还有同样爱好的朋友。
还有一位朋友喜欢游泳,自从她学会游泳之后,这项运动就变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会因为学会了新的技巧而开心,会在心情好的时候去游泳,更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游泳,这对她来说就是锻炼身体之外的意义。
六、争取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门专业或技能,掌握足以维持生计的看家本领。尽量依照兴趣选择职业,如果做不到,就对本职工作敬业,利用业余发展兴趣。
所谓“争取良好的教育”,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有些人在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尚且争取良好的教育,对于条件好的人来说,更应该如此。并非单指取得多高的学历,重要的是周国平说的“精通一门专业或技能,掌握一种看家本领”。
能精通一门专业或技能的人,就不难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如果这条路暂时走不通,可以带着敬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让自己精通一门专业或技能,说到底还是争取良好的教育,因为想要精通一门专业或技能,需要主动去学习,去钻营,如果你自己不去争取,别人就算真心为你好也帮不到你。
七、养成高品位的读书爱好,读一批好书,找到属于自己的书中知己。
八、喜欢至少一种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都行,可以自己创作与参与,也可以只是欣赏。
九、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它可以帮助你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
这三件事之所以不单独细讲,是因为属于同一种范畴,都是旨在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营造精神世界的快乐,用周国平的话来说就是:“青春是心智最活泼的时期,也是心智趋于定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一个人倘若能通过读书、思考、艺术、写作等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就会拥有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这个源泉将泽被整个人生,使他即使在艰难困苦之中仍拥有最高级的快乐。”
十、经历一次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败。
青春期是最容易遇到挫折的,因为情感相对脆弱,能力相对薄弱,对人性知之甚少,以至于一次小的失败都可以被认定为很大的挫折。此时只要不被挫折打败,就会变得比过去强大很多倍,不经历一次,你不会知道自己潜在的力量有多大。
上面所讲的那些事,都有可能伴随着挫折,比如恋爱的时候可能不顺,交友的时候可能遇人不淑,身体可能生病,旅行可能遇到危险,工作可能做不好等。不管是哪一种挫折,都没什么可怕的,而且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经历的时候。
第一次经历挫折很关键,如果你第一次被挫折打败了,你之后再遇到挫折,可能就会一直被打败。而如果你第一次扛过去了,你会发现挫折也不过如此,之后就会愈挫愈勇,这对以后的人生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