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毕家的古庙会!
题记:华州之家编辑,近好!值明天彭村庙会之前,寄来“故乡的忙罢会”一文,供刋用。我的故乡是华州毕家,57年咸林高中毕业,61年大学毕业一直在外工作,尽管在外,但乡音未改,乡情难忘。这篇回忆也是故乡文化的一种传递。
故乡的忙罢会
农曆六月初八日,是“华州毕家”彭村(现柳枝镇彭村)的古庙会。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几乎每年都去上会。幼年时古庙会的情形,时隐时现,久久不得忘怀。
彭村的庙会,是夏收忙罢后,“华州毕家”地区第一个庙会,是故乡乡亲们,走亲访友、汇报收成、购买夏暑物品的庙会。庙会在彭村寇家巷北三百多米的老爷庙前。老爷庙坐北朝南,高岀地面三米有余,庙前五十多米的戏楼坐南朝北与古庙遥相对应,庙内有住持僧人常住,平时香火旺盛。
庙会上既有农村用的土产日杂物品的卖家,又有夏季衣衫、小孩裹肚、茶叶、人丹、清涼油、扇子等等物品的岀售,农家日常用品应有尽有。最为热卖的除杏、梅李、沙果、翠瓜、西瓜外就是各种特色小吃:园甜油糕、粘甜甑糕、冰凉凉粉、烫口炒粉、醪糟、烧饼、猪头肉、大肉泡、水煎包等等。说是一天庙会,其实先一天下午就有卖吃食的开张,特别是有唱戏的时候。
由于庙会处于忙罢暂时农闲时间,庙会地方又在华州东北乡渭河岸边农村密集地方,东有方山河东的孙坊村,东北有华阴的良村,北有北拾,西邻拾村、毕家,这些都是大村莊,人口众多,过庙会时,有到会上购置夏季用品的,有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有父母看望出嫁女儿的,有看戏去的,还有闲逛过过口福和眼福的,所以彭村古庙会人来人往特别多,简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彭村寇家巷是我的外婆家,每年庙会我都随母亲去看望外婆。去时帶着母亲用上好面粉蒸的“追往包子”(大的白蒸馍且上部揑有锯齿状内部夾垫着一塊油酥)和“云云馍”(扁平两边园形馍上有两个云圈),馍盛装在竹编的马蹄笼(华州竹器特产)里,我们輪换提着,高高兴兴的向外婆家走去。到彭村后母亲先去“爷庙”上香上贡镆,然后买一包油糕或甑糕到外婆家。
外婆面祥忠厚,终生农耕,和舅舅住一起。我童年常到外婆家玩,冬季有时也常住在外婆家,外婆家的热坑,至今我记忆犹新。我和母亲到外婆家后,外婆总是喜笑颜开,既拿岀水果和好多食品给我们吃,又嫌母亲买了油糕,原因是外婆家已收了许多包油糕和甑糕。原来我的外爷,在甘肃天水颇有名望的“萬裕茂”大药店,由学徒到相公,由药师到看病先生,经多年历练,成了一位治疑难杂症的名医。他每年回家,都免费给故乡周围的乡亲治病。拾村西城内有个“念伙”药铺,只要是杨老先生开的方子,无钱的都可以先抓药治病,可见当时外爷在当地的名望。同时外爷走时,还给舅舅家留有两种中成药,一种是治伤风感冒头痛的“万药绽”,另一种是治疗妇女产后,本人或新生儿所得的“四六抽风”病(破伤风),药是橙黄色粉面药,两药均为外爷研制。当时凡有生小孩而抽风的,无論何时到舅舅家要时,都无尝给予。因而每年彭村庙会时,周边乡民不忘恩德,送一包甑糕或一封油糕或两个云云馍以表谢意。
拜见过外婆、舅舅、妗子之后,还要去大舅二舅和四舅家拜见送礼馍,然后我到会上玩耍看热闹,一会看耍猴的耍猴,一会看耍武功的表演……,主要还是看戏。等戏演完,也到下午饭时,回外婆家吃饭,饭后不久就告别外婆、舅舅而返回我家,外婆坚持送我们于大门外,舅舅坚持送我们到村外,眼望我们远去。真正是每年六月初八彭村庙会,我们是兴高彩烈而来,恋恋不舍的返回。
BWX(咸林璧)原创于2019.7月初
文章来源丨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丨BWX(咸林璧)
图片来源丨网络
整理编辑丨华州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