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夜渴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黄展央
初诊:2018年7月16日。刘某,38岁。因“夜间口渴8年”就诊。
患者8年前因妊娠开始口干口渴欲饮水至今,夜间尤甚,一夜饮水达10次。3天前外感后出现明显咳嗽,咳痰,黄绿浓痰,纳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夜渴(阴虚证)。
治法: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方药:竹茹30g 花粉20g 玉竹10g 北沙参15g 麦冬15g 知母12g 生地黄12g 天冬15g 蒌皮10g 枇杷叶12g 牡蛎30g 石膏15g,7剂。
二诊:2018年7月21日。夜渴已除。
方药:中药守上方,4剂
按语: 口渴是指以口中干燥,喜饮水浆为主证者。临床上口渴的分类,一般按起病情况分为暴渴和久渴两大类。暴渴起病急暴,多为外邪化热伤津,初起多属实证热证;久渴起病缓慢,多由内伤阴虚,阳不化气,或痰湿血瘀中阻,津液不能上承而致。但暴渴有因津液大伤而致者属虚;久渴因瘀血痰湿阻滞而致者多属实。口渴而有外感症状,邪热内传而出现者为外感口渴,多属暴渴;内伤饮食,劳倦久病而出现口渴者为内伤口渴,多属久渴。”该患者病程长达8年,以夜间口渴明显,考虑内伤阴虚证,治疗上马老师用临床经验自拟方:方中北沙参、麦冬清养肺胃,玉竹、天花粉、知母滋阴润燥、生津解渴,患者近日外感咳嗽,配以枇杷叶、竹茹、轻宣燥热、清热凉血化痰,加石膏、瓜蒌、牡蛎、知母、生地、性寒,引热下行,合而成方,有清养肺胃、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7剂后效果显著,夜渴症状消除,二诊为巩固疗效以善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