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孩子写作业“磨洋工”秘籍

来源于公众号:小树妈妈(ID:tree2050)
前几天,看了一集教育访谈节目——《老师请回答》,里面一个叫巩子悦的男孩,让我很有感触。
今年 7 岁的巩子悦,做事特别磨蹭,尤其是写作业:
二年级的他,每天能从放学,写作业到晚上九、十点;
30 多个生字,他写一会儿玩一会儿,能抄 5 个多小时;
在家做事,爸妈说一下,他就动一下,不说就不动。
不光在家,在学校也一样磨蹭,老师留的随堂作业,他总做不完,全部要留到课间、大课间补。
其实巩子悦并不是个例,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做事拖拉、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
孩子们校外生活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做作业,而「喜欢分神,磨蹭」,是写作业时间长的主因。
孩子太多的时间被作业占据,就会挤兑睡眠、游戏、运动时间,甚至影响成绩,一连串的生活都会受影响。
孩子们的磨蹭,往往都有着许多共通性。
巩子悦的情况,也很有代表性,能让我们从另一个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孩子,让父母们看清磨蹭背后的真相。
01
磨蹭
是孩子想逃回精神舒适区
孩子小时候磨蹭,往往是因为时间观念还没建立起来。但稍大点的孩子依然磨蹭,就跟时间观念扯不上边了。
节目中,巩子悦的一句话,暴露了大多数孩子磨蹭的元凶,他说:
每当有困难把我卡住,后面的题我就一眼都看不进去了。难倒我的东西,就会把我拉到走神里面。
孩子的话很形象,他形容,是「困难」把他拉到了这「走神」这一边
仔细想想,我们大人也常会有这种情况,工作或思考卡壳时,就翻翻朋友圈,刷刷抖音,看看网页,不由自主就会走神。
遇到困难,逃回精神舒适区,这是人之常情。
多数孩子分神,一般都是这两个原因:
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想寻找更有意思的事;
第二个就是遇到困难,思维有惰性,不想立刻去解决,思维就天马行空了。
无论哪种原因,都能看出,磨蹭并不是孩子天性,我们不要直接给孩子贴“他就是磨蹭”的标签。
当孩子磨蹭时,他们其实传递了一个信号:
「我不感兴趣」或「我遇到困难了」。
 
这时,我们最该做的是,多观察,多帮助,弄清孩子慢的原因。
然后给孩子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比如孩子写作业总磨蹭,我们可以:
   1、跟孩子一起提前做时间清单。
简单来说,就是把要写多少张卷子,每一张预计多少分钟写完,都提前写在纸上。
让孩子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时间,要面对的是哪些任务,他心理焦虑就会减少很多,也更有计划性。
   2、给孩子预留准备时间

这里包括两方面:
一个是环境上的准备,告诉孩子要做作业了,提前把文具、卷子、书本等需要用到的东西准备好,避免中途找来找去浪费时间。
另一个是心理上的准备,让孩子把喝水、上厕所、吃水果、挠痒痒之类的行为,全都提前完成。
中途避免打断,孩子走神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3、规划好休息和集中解决问题的时间

孩子需要劳逸结合,我们要让孩子享受到“高效率”的甜头。
完成约定计划之后,要让孩子有自己享受自由时间的权利。这样会更激发他改掉磨蹭的热情。
另外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方法的去引导。这也是咱们下面一部分内容要重点说的。
02
你越催,孩子越慢
节目中,专家们分析:巩子悦的磨蹭,已经是习惯性的了。
而这种习惯性磨蹭,是妈妈的「培养」出来的。
日常,巩子悦和妈妈的相处是这样的:
巩子悦写作业遇到困难,向妈妈求助,妈妈不帮忙解决问题,却反问:
「天哪,这字你都不认识?字典是干嘛的?」
「我告诉你了,你能记住吗?」
即便巩子悦不求助,妈妈也会不时「横加干涉」一下:
「你是要把你妈气死吗?」
「你这半天在干什么?」
「你能把那个字写好看点吗?」
巩子悦的注意力,被妈妈一遍一遍打断、分散。
他的整个人,都是被妈妈「拉」着走的。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如:
饿了、渴了会主动找吃的,找水喝;
感到坐的时间长了,会起身动一动;
走神时间长了,会自我察觉,把思维拉回正轨。
孩子也一样,作为一个人,他们是具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
可经常磨蹭的孩子,就像巩子悦一样,他们被剥夺了太多感觉,这种「觉察、调节」的能力没有机会发展起来。
孩子甚至搞不懂自己真实的感受。
就像后面商量怎么对付磨蹭时,巩子悦说:
希望以后每次我写作业,我妈就坐在我旁边,只要我一走神,她就拍我一下,把我从走神里拍出来。
二年级的孩子,因为被剥夺了太多感受,面对改变,他只想退回到一个「小孩子」的状态,把改变的力量,寄托在妈妈身上。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孩子的磨蹭,很可能是我们「催」出来的。
当父母总用自己的感受,去要求、催促孩子,孩子就没办法发展自己的感受。
遇到问题,他们根本都无法察觉,更不知道从哪里「改」起了,慢慢地,走神、磨蹭就成了习惯
此时,父母最好的做法,不是催,而是要适当给予支持性询问。
比如,哪里遇到困难了?需要帮忙吗?
此时我们即使再着急,也要忍住,给孩子时间,唤醒他们,让他们察觉到自己的走神。
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本就不容易集中,父母如果说太多,干涉太多,反而容易把孩子思绪,引导到别的事物上,更容易造成孩子分神。
而这种支持性的询问和帮助,次数久了,就像巴甫洛夫说的「条件反射」,会让孩子再遇到困难时,习惯性地去寻求帮助,而不是磨蹭走神。
03
父母勇做「过滤器」
给孩子调整的时间
在节目中,巩子悦的父母还提到了一点:
孩子在家磨蹭点,他们还能接受。
每当各科老师告状,说孩子没完成当堂练习时,他们就压抑不住火气,对孩子的管教、干扰就更厉害了。
这也导致了孩子越来越磨蹭。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父母会遇到的问题:
孩子有毛病,可以在家慢慢改,但学校老师有正常的教学节奏,没办法慢慢等孩子啊。
这种情况,其实特别考验父母的智慧,需要父母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再有选择性地传达老师反馈的信息。
就像节目中一个专家所说的:把老师对于问题的描述,变成对孩子希望的描述。
比如,当老师说孩子磨蹭时,父母可以这样反馈给孩子:
「老师说你做的很准确,要是再快一点点就好了。」
「老师说你很懂事,她每天管这么多孩子,很辛苦的,而你能自己管好自己,这大大减轻了她的压力。」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和情绪传递给孩子,同时,还要给予孩子有建设性的建议。
父母过滤老师的负面评价,给到孩子的,不仅是时间和机会,还有精神上的信任。
每个孩子,面对困难,做自我调整时,都是由青涩到成熟,逐渐磨炼成的。
父母勇做过滤器,给到孩子的,不仅是时间和机会,还有精神上的信任。
这样才有助孩子更快改掉坏习惯。

孩子磨蹭,说到底,是遇到困难,没有及时得到帮助,积习的一种习惯。
磨蹭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我们父母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磨蹭。
认识它、察觉它、调整它,直到改变它,磨蹭很快就能克服。
当孩子做事高效起来,他们的心情、状态也会不一样。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远离磨蹭,学习时高效,玩耍时畅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