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理事王学岭:这些创作路径,你必须要知道

大家都很注重书法创作的正大气象,也许因为观者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艺术品的气韵格调。我想,作品若要气象好,须先把自己的心里腾空。书法,或者任何一门艺术的创作,都必存虚心和敬心。

王学龄作品

没有临摹做基础,创新便无从谈起

创作是否等于急切地否定和创新?恐怕未必。科技创新也是需要以往旧的知识经验为依托的,在艺术上盲目创新也不可行。没有古人碑帖作为基础,没有长期扎实的临摹练习,没有对现代审美观的深刻认识,这个“新”将无从谈起。艺术创作的路径和科研一样精密严谨,偏差不得丝毫。

为什么要强调临帖基础?翻开书法史,凡有建树的人,其艺术经历,无一例外不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的。只是有些人继承融会得好,格调韵致高,泽及后世声名远赫;有些人只知道固守,不懂得融会,书艺平常而不为大众注目。

王学龄作品

临摹不是为了复制,而是一边学习一边融会的过程。

何绍基曾说过:“余学书……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我的学书路径,走的是由汉入晋再至隋唐复归魏晋汉代,这样一条曲折轮回的路子。这个学书的先后经历,并非事先预设,而是在学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的能量补充和加油助力,自然形成的。

有了能量助力,就等于有了跨越障碍的力量。或可以说,临摹的碑帖、书体种类越多,汇聚的能量也就越强大,转化为创作的爆发力也就越足。

王学龄作品

我的学书路径,走的是由汉入晋再至隋唐复归魏晋汉代,这样一条曲折轮回的路子。这个学书的先后经历,并非事先预设,而是在学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的能量补充和加油助力,自然形成的。有了能量助力,就等于有了跨越障碍的力量。

或可以说,临摹的碑帖、书体种类越多,汇聚的能量也就越强大,转化为创作的爆发力也就越足。我坚信:只有胸中藏得深壑修竹,笔下才能有斑斓世界。联系上文,也就是我比喻得先腾空心灵,再装进先贤笔墨。这样才可以考虑尝试着进行创作。

王学龄作品

创作要持之以恒

创作就好比艺术世界里的马拉松,需要坚持,需要不断地挑战自我。我在创作的道路上,总愿把路途预设得很远而且不平坦,既架设了重重峦嶂,又移植来道道沟壑。一部部碑帖、手札的审读和临摹为我积蓄了突破障碍和跨越沟壑的能量。路途愈现艰难,所激发的耐力也将愈长久。

谈过内功,还要说到字外功——学养。书法是艺术,更是文化。作为一个学书者,加强文化修养是最紧要的。一个有理想的、具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不会甘囿于某家某帖,总会虽立一隅而放眼四海,从众多的古贤书作中,寻找和捕捉适合自身发展的因子,用以打造自己的艺术语言、塑造心目中的艺术形象。

王学龄作品

长期以来,儒家所推崇的“中和”思想已深入到了大众审美当中。所有过于“乖”、“戾”的作品,都难以得到广泛好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之乎情止乎理似乎更为人们赞扬。学书者心中常存宽广和仁爱,才能在书作中创造出既和且静且壮博的美来。

总结

当然,除了上述,道家自然超逸、佛家洞达洒脱的美学思想和追求也对书法的美有着深刻影响。甚至还有民间习惯、外来知识等,也要在当下的艺术作品中留有它们的痕迹。我们要以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如何用绵柔之力糅合它们,使它们和谐地统一在一种艺术形式、一幅书作当中,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考验。

能够庄而丽、健而娜,妍而自威、简而含姿,无意而有情,心应而手忘,丰腴而有铮骨,遒劲而有韵味,应该是美的。美的书法作品,自然有着好的气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