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二):李密战杀张须陀,率军夺取洛口仓

导语:

公元616年,仅仅延续了三十五年的大隋王朝,开始呈现战火燎原的局势,混乱之中,李密看到了争雄天下的希望。在义军蜂起的河南地区,李密往来于各个首领之间,试图拉起一支人马,跟随自己完成改朝换代的宏图霸业。同年十月,实力最强的瓦岗寨成为李密的首要目标。仅仅一个月瓦岗寨就成为了李密手中的一把利剑,锋芒直指大隋王朝的心脏。

隋炀帝紧急诏令,平叛最得力的战将张须陀率领他的八风营讨伐瓦岗军。一边是屡战屡胜,各地义军无不避其锋芒的百战名将,他率领着由秦琼、罗士信等名将组成的八风营,一边是一帮由农民为主组成的乌合之众。荥阳大海寺内,袅袅的梵音缭绕于耳,却在一千四百多年前见证了那场腥风血雨,而这里只是瓦岗军席卷中原的开始。

公元616年农历十月,瓦岗寨的寨主翟让面临着他人生之中的一个重要抉择。

作为盗匪聚集于山川沼泽之间,靠抢掠公私船只,翟让过着吃喝不愁的日子,在乱世之中,这对他来说已经很幸运。

至于夺取天下,翟让从来没有也没敢想过,一旦举兵失败,势必身首异处。

李密本人就是因为参加了杨玄感起义,被隋朝通缉无处藏身,李密劝他所做的事无疑是一条不归路。

李密的故事翟让早有耳闻,虽然是公卿子弟,却有夺取天下的志向抱负,多次死里逃生,仿佛真的被上天眷顾,王者不死。

更让翟让震惊的是,派遣李密去游说各地豪杰,当李密返回瓦岗寨的时候,跟随他的豪杰之士居然有好几百人。人心所归,天命所向,李密无疑是人中龙凤。

此时翟让的心中跳跃着跃跃欲试的火苗,李密还需再添把柴,才能燃起翟让共举大业的欲望。

翟让的军师名叫贾雄,通晓阴阳占卜,翟让对他言听计从。

李密主动接近贾雄,与他结下了深厚的交情,并且叮嘱贾雄假托占卜之术去劝说翟让。

举棋不定的翟让最终来请教军师贾雄,贾雄按照李密的叮嘱,以自己所擅长的占卜之术为翟让预测吉凶。

“吉不可言,您自立为王,恐怕未必能行,要是拥立此人,事情没有办不成的。”翟让仍然心存疑虑,“按照你说的,李密应当自立为王,为什么来投奔我呢?”

贾雄回答道:“有些事是相互联系的,李密之所以来投奔您,是因为将军您姓翟,翟是泽的意思,李密是蒲山公,蒲草非泽不生,所以他需要将军您。”

贾雄以蒲草与沼泽的依存关系,将翟让的命运与李李密联系在一起,沼泽肥沃的水土滋养蒲草,蒲草又以它蓬勃的生命力给沼泽带来生机,这恰好预示了李密与翟让的共生关系。

相信宿命的翟让听了贾雄的话很高兴,他与李密的交情也日益密切,得知翟让共举大业的欲望已经燃起,李密再次找到翟让,鼓动他出兵荥阳。

李密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他不仅看到当下,也看到未来。

他劝翟让说:“你现在的粮食主要是靠抢,但是如今的战乱和灾荒非常多,老百姓都快没有吃的了,你要去哪里抢?到时候皇帝肯定会派人来围剿你,到时候你的粮食又从哪里来?所以还是要攻打荥阳,抢夺官仓的粮食,这样才能有把握守住天下,有长远的发展。”

李密所提的建议都具有战略高度,大大开阔了翟让的眼界,经过这次动员,翟让听从了李密的建议,决定进兵荥阳。

荥阳地处黄土高原与平原过渡地带,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时的瓦岗军就像一把刺向隋朝心脏的利剑,让隋炀帝不得不防。

瓦岗军进兵荥阳,隋炀帝派出隋朝平叛最得力的战将张须陀,率领他的八风营前来讨伐瓦岗军。

对于各地的叛军来说,张须陀是令他们闻风丧胆的煞星。

从大业七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以来,张须陀就率军剿灭四方叛乱,但每战皆胜,各地义军无不避其锋芒,隋炀帝更是将张须陀的画像挂在宫中。

瓦岗寨曾经和张须陀遭遇了三十多次,从来没有胜过,闻听被派来镇压瓦岗军的是百战名将张须陀后,翟让惶恐不安。

按以前的战绩来看,瓦岗军惟有撤退一条路可走。

与寨主对张须陀的恐惧不同,李密却要迎战张须陀,他对于战胜这位常胜将军充满了信心。

“张须陀有勇无谋,他的军队又屡次取胜,既骄傲又凶狠,可以一仗就把张须陀擒住,您只要摆好阵势等待张须陀,我保证为您打败他。”李密的一番坚定的言论,给了翟让些许的安慰,于是便决定与张须陀作战。

李密分出一千余人,埋伏在大海寺北面的树林里,张须陀一向轻视翟让,部队列成方阵前进,两军一交战,翟让就退败了。

张须陀乘胜追击,追出十几里后,李密发动伏兵从后面掩杀官军,官兵见伏兵骤起,立马就乱了阵脚,顿时呈现出了溃败之势。

翟让与徐世勣、王伯当各率领一部分兵马与李密兵合一处,将张须陀包围。

以张须陀之勇,杀出重围自然不是难事,但士兵的哀嚎声刺痛着这位老将的心,为了营救出部下,他再次冲进包围圈。

面对瓦岗军的重重围困,张须陀的心中充满了疑问,面前的瓦岗军之前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为何突然变的行军布阵讲究,战术战法灵活。

从大业七年农民起义在邹平(今山东邹平县)爆发以来,他就率军征讨各地起义军,为何起义军越打越多,莫非大隋真的要亡了吗?此刻,张须陀的心中感慨万千。

大海寺北面的树林里,将士们的鲜血把土地染成了红色,刀枪入肉的声音不绝于耳,深深刺痛着老英雄的心。

张须陀冲进杀出四次,在齐郡战无不胜的八风营居然全都败散了,他已无力回天。

张须陀仰天长叹一声:“兵败至此,还有何面目见天子。”

那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张须陀怀着慷慨赴死的决心,下马力战而死。

干戈声已渐行渐远,夜里可以听到阵阵呜咽之声,这是张须陀的部下为老英雄的逝去在尽夜号哭,哭声数日不止。

大隋王朝的国之柱石张须陀战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江都,看着面前的张须陀画像,隋炀帝的内心沉痛不已,多年来,张须陀为大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隋炀帝没有想到局势发展如此的快,他离开东都才四个月,荥阳就被义军攻克,这直接威胁到东都洛阳的安危,他必须派出得力的战将把守虎牢关,防止瓦岗军进兵西进。

秦琼、罗士信是张须陀手下最得力的战将,官兵中伏后,他们二人凭借个人的勇猛强悍杀出重围。

这天,他们率领张须陀手下的几千残部前往虎牢关,投奔朝廷派来抵挡瓦岗军的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裴仁基全部接收了张须陀的部下,秦琼、罗士信加上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都是号称万人敌的猛将。

虎牢关北临黄河,南连嵩岳,地势险要,裴仁基坚信定能阻止瓦岗军西进。

大海寺之战,标志着瓦岗寨正式以推翻隋朝暴政的农民起义军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翟让分出一部分兵力给李密,让他独立统率,号称蒲山公营。

这是翟让给李密的最好奖赏,几经生死的李密终于有了一支自己统领的部队。

从亡命徒到蒲山公营的将军,李密总算在瓦岗军中站稳了脚跟,他治军严整,凡是发出的命令,即使在盛夏,士兵们也像生裹霜雪一样冷峻的执行。

他自己穿着节俭朴素,却把获得的金银财宝全部赐给部下,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死。

瓦岗军大败张须陀,正该乘胜进兵,夺取洛口仓,没想到这时寨主翟让却要率众回瓦岗。

“如今军资粮食大致够用,我打算返回瓦岗,你若是不去,那就随你所便了,翟让就此别过。”瓦岗军已经取得了不少的军资粮食,翟让心满意足,此时的翟让并不清楚在李密的谋划下,瓦岗军能够走到何处,翟让带着打下来的辎重返回瓦岗。

从劝说翟让大举义兵时,李密就把改朝换代作为自己的理想,他继续率领蒲山公营向西前进,凭借大胜张须陀的余威,摧枯拉朽一般又取得了几座城池,获得了大量的军资粮食。

单凭蒲山公营李密就能取得隋朝的数座城池,事实证明李密有足够的能力带领瓦岗军走得更远。

贾雄当日所言又在翟让的耳边回响,“要是拥立此人,事情没有办不成的。”

返回瓦岗寨的翟让,再次和李密兵合一处,从此以后,翟让对李密言听计从。

强敌镇守的虎牢关还没有攻克,李密就派手下的亲信前往洛阳打探虚实。

瓦岗军的探子被留守的官员察觉,洛阳开始做方位的准备,并驰马送奏表到江都,向隋炀帝报告情况。

威胁到东都洛阳的安危,很快隋朝就会派出更强大的兵力来镇压瓦岗军,面对这样的局势,李密对翟让说:“时势如此,我们不能不行动了。兵法曰,先则制于己,后则制于人。您直接率领军队去袭击洛口仓,散发粮食救济穷苦百姓,各地群众谁不归附呢?百万人马一个早晨就能召集起来。”

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位于洛水入黄河处,在新兴的大运河水运网中处于核心地带,向东十几里是虎牢关,向西一百里就是东都洛阳,是隋朝最大的粮仓,它的财富可以直接转化为战力。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兴洛仓是一个方圆二十多里的仓储群,其中有三千多个窖仓。

如果按每个窖仓存八百担粮食计算,这里边存放的粮食折合起来共有28.8亿斤,可以供应瓦岗军很多年。

据《资治通鉴》记载,直到唐朝贞观十一年,隋朝灭亡二十年后,洛口仓的粮食还没吃完。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山东大水成灾,尸骸遍野,拥有如此多的粮食储备,隋炀帝不但不去救济灾民,还要役使壮丁民夫攻打高句丽。

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山东王薄人首先率众起事,开启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除了洛口仓,隋朝著名的粮仓还有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几大粮仓,每个粮仓都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国家府库充实,却任由百姓饿殍遍野,隋炀帝如此不知体恤百姓,注定难逃沦为亡国之君的悲剧。

李密称攻占了洛口仓就可以开仓放粮,百姓一定踊跃参军,瓦岗军将直接获得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马。

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纵然东都派军队来,瓦岗军也已经有所防备,然后传布檄文,号召四方响应,招贤纳士,听取他们的意见,挑选骁勇强悍的将才,给他们兵权推翻隋朝。

“这是英雄才有的韬略,不是我所能承担的,我一定听命于您,尽力办事,请您先行进发,我做殿后。”

百万人马,一个早晨便可调集,翟让完全被震惊了,这是他想都不敢想象的盛举,具有战略眼光的谋略。

大业十三年三月初九夜里,李密与翟让出人意料的避开虎牢关,率领七千人马从洛口仓南边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出兵,向北做一百多里的越山行军,翻越嵩山山脉,夜袭洛口仓。

瓦岗七千精兵,风驰电掣一般来到仓门,洛口仓只有一千守军,守将猝不及防,只好率众投降。

瓦岗军攻占洛口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附近上百万的饥民,扶老携幼络绎不绝的往洛口仓领粮。

正如李密所预料的那般,青壮年踊跃参军,瓦岗军的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十万,甚至有记录为发展到百万。瓦岗寨这把利剑,终于刺进了隋朝的胸口。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