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神话的终结
作者|王煜全 来源|全球风口(ID:haiyinwangyuquan)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日凌晨1点30分,也就是几个小时之前,一年一度的“资本盛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正式召开了。
和以往在巴菲特的老家奥马哈开会的惯例不同,为了照顾查理芒格能够一起参会,这次大会选择在洛杉矶的一家酒店里召开。
90岁的巴菲特和97岁的芒格终于再次同台,而且虽然演讲部分不到一个小时,但两人一起回答投资人问题到北京时间5点多,在台上坐了三个多小时,确实令人佩服。
但要说到具体的内容,能让人兴奋的地方就不多了:
- 今年企业业绩回升是因为整体经济形势恢复的关系;
- 航空股票在低点卖出只是卖了很小的一部分,但短期也不会增持;
- 去年卖出苹果看来是个错误,但占自己投资的比例已经很大(5.3%),也不会再增持;
- 相信未来是新能源,但不会放弃自己已经投资的传统能源,因为马上就用新能源替代所有传统能源不现实。
简单说,巴菲特的特点就是聚焦,只盯住自己懂的少数个股,看好了就长期持有。
而对于如今的热门行业,巴菲特的建议是,不要只盯着行业,还是要看企业的表现。他甚至给出了一张表,当年名字以M打头的汽车公司,一张PPT都列不完,因为100年前有2000家汽车公司,可是到了2009年,就只剩了3家。
问题是,现在随着电动车和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汽车领域的新公司又成百上千地出现了。只看产业固然不对,但不看新产业,只盯着那几家传统的公司,必然会错失机会。
巴菲特最著名的观点就是“人生就像滚雪球,要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雪道”,他自己也是这个观点的践行者。
作为投资企业,哈撒韦公司最成功的投资是美国的保险、能源、零售等伴随着美国经济发展而发展的相关支柱型的企业。难怪巴菲特在今年发表的致股东信里说”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因为美国就是那条又湿又长的雪道。
但是,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正在打破巴菲特们所熟悉的投资原则:
第一,对科技产业而言,被前沿科技所推动的新兴产业的机会无疑要大得多,投资的回报也更高。
同样是投资汽车企业,两年前投资了特斯拉回报就会有10倍,而如果是投资了福特,股价只涨了十分之一。所以,像过去一样只看公司,甚至只看传统类型公司就能取得超额回报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简单说,巴菲特们其实就等于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投资了哇哈哈,回报自然不错。
但未来要取得这样的回报,在中国、在美国都要靠投资科技企业了。而要看懂科技企业,核心根本就不是财报,而是懂产业、懂技术、懂企业间的竞合关系。难怪只看个股的巴菲特们会一再错过优秀的科技企业了。
第二,即使在科技产业,一个长而湿的赛道也会是由很多更湿更陡的路段组成,甚至哪怕一个路段,也会有几个不同的发展周期。
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复利原则”,在企业发展中,其实是一个又一个的台阶,而不是一条平滑的指数曲线。这时长期固守的策略就会失效,投资者也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要学会在新科技的浪潮中不断抓住新机会。
有点儿反讽意味的是,巴菲特对比了1990年和2020年的全球20强,指出90年的全球20强在30年后都已跌出榜单,借以说明市场的变化和机会的不断涌现。
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这是科技潮流越来越猛、越来越密,甚至相互叠加的体现,更没有想到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继续谈企业的稳定回报。
第三,科技产业需要更好的金融资本支持,也就是说,投资领域一样需要更多的创新。
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呼吁,科技企业在成功之前需要跨越量产和市场接受的生死关,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资本市场往往更爱锦上添花,在企业成功后才会接纳他们,造成大量科技企业的夭折。
这个问题在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尤其严重。现在的更看重企业未来的SPAC上市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个问题。而巴菲特只把SPAC看做赌博,完全没有理解到SPAC在支持科技企业提前上市,以获取更大的资本支持上的巨大意义。
第四,像中国这样坚决拥抱科技的市场成了更长更湿的雪道。未来50年再要取得巴菲特式的回报,大概率应该选择投资中国而不是美国。
虽然在问答环节有人问起中国的挑战时,芒格很坚决地认为中国走市场化道路是无比正确的选择,但哈撒韦公司在中国的布局乏善可陈,不得不说是他们固守自己原有赛道的结果。
简单总结一下:巴菲特的策略属于那个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代,而今天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今天要学习这样的投资方法,无疑是刻舟求剑。
其实中国一样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期,这四十年里中国不少的企业家、投资人的业绩也相当不错,所以我们才听到很多国人被称为中国巴菲特。
不过未来,不管中国还是美国,高速发展都更属于科技领域,要复制巴菲特的成功就要理解科技产业的本质规律,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成功法则,而不是照搬巴菲特的方法。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