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类方临床运用杂说
有人认为,学会小柴胡汤即可自成一派,此言虽过,但足以说明小柴胡汤临床运用范围之广。曾有人罗列中医十大名方、八大名方,其中皆有小柴胡汤;黄煌老师的十大类方也有小柴胡汤为代表的柴胡类方,足以说明小柴胡汤在中医临证方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临证以来,对小柴胡汤及类方的运用非常频繁,非常广泛,从简单的感冒发烧咳嗽到顽固的失眠以及肝胆疾病、脾胃疾病,都能够用到小柴胡汤,而且都取得不错的疗效。而上学时学的第一方麻黄汤以及群芳之冠的桂枝汤运用的次数远不及小柴胡汤类方。那么为什么小柴胡汤及类方运用的频率为何如此之多呢?
“天人相应”是传统中医的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从五运六气大司天的角度看,现在正处于第79甲子(1984—2043年)少阳相火在泉(2013—2043年),也就是说现在的三十年间为少阳相火主令,作为少阳主方的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广泛运用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每年都有少阳客气,少阳主气,以及少阳司天或者少阳在泉的时候,小柴胡汤都能够广泛运用。
少阳包括:胆、三焦、足少阳胆经以及手少阳三焦经,应时在春,五行属木,禀条达疏泄之性,具启陈致新之能,所以少阳之气喜条达而恶抑郁,喜疏泄而恶凝滞,有如春气之升发而万物生,则少阳之气对于人体周身气机的运动有促进并调节的作用。所以少阳为枢,能为人体表里阴阳、内外上下、气血津液、脾胃三焦之枢,能枢转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如果少阳受邪,不但使少阳经腑功能失常而为病,而且每因少阳气郁不疏,枢转无力,使得周身气机动亦因之而郁,内外上下之气不通,气血津液不行,则诸病生焉。小柴胡汤具解郁利枢之能,有推陈致新之功,善开少阳气郁以利枢机之用,所以,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实乃仲景开郁利气之首方。
纵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凡用小柴胡汤治疗者共二十条,归纳起来,其治疗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口苦,咽干,目眩等;
(2)少阳病兼太阳表证;
(3)少阳病兼阳明里证;
(4)少阳病兼脾家气血不和;
(5)厥阴病外出少阳;
(6)阳微结证;
(7)伤寒解后,更发热或胸满胁痛;
(8)热入血室证;
(9)黄疸病,腹痛而呕吐;
(10)外感热病,呕而发热者;
(11)妇人产后郁冒证。
可见,小柴胡汤临床运用范围之广。然而临证用方,不可执一方而终。方者,仿也。我们是要根据病人对病情变化、实际情况、去运用出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方者,仿也,医者,意也!医生是按照自己悟出来的自然道理去治病的,而不是执一方执死方去治病。读方三年天下无病可治,行医三年天下无方可用。所以,现在有的人认为经方必须原方原量,不能加减,谬矣。经方的加减,张仲景早已给出示范: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张仲景已经告诉我们,《伤寒杂病论》里面的处方可以加减,我们临证的时候自然可以根据情况来加减:若痰热扰心而热势较重,心烦或失眠,加黄连;火热重者再加黄芩,以清泄肺经火邪。若阴血亏虚,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若少阳病合病阳明腑实者,加枳实、大黄而成大柴胡汤,烦渴欲饮者加白虎汤而成柴白汤;少阳中风者,合桂枝汤而为柴胡桂枝汤,太阴有寒者加干姜而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后世温病派柴胡汤合用达原饮而成柴胡达原饮之湿热弥漫三焦;今年我们还经常合用运气方麦门冬汤治疗发烧、咳嗽等等。
总而言之,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主方,说到少阳,除了想到少阳胆一定要记住还有个少阳三焦,《难经》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又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内经》:“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对人体元气、津液的升降出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柴胡汤能够枢转三焦气机,因此前贤云:(服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
慧心治病,良心做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疗效至上,医德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