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一个人要顺利,这两件事一定要牢记在心,易招祸患!

1、择主而投,反对愚忠
提到儒家思想,人们就会联想到“忠心耿耿”,并以此作为信条。
有座右铭曰:“待人应守儒家之忠诚,治世应持法家之严明,创业酌用兵家之权变,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纵横家之灵活,读书当如墨家之兼爱。”
纵观历史,忠诚可表现为对君主,对朋友尽心尽力,乃至赴汤蹈火,鞠躬尽瘁。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忠,是一种对人对事应有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其对象较为广泛,对分内之事,对亲、师、友、君所交代的事都要尽心。
当然,这忠并非无原则的忠。如果君主昏聩无能,朋友性劣无耻,对这样的人忠诚,那就只能说是愚忠了。
对于愚忠,鬼谷子显然是持反对态度的。他认为,如果“上暗不治,下乱不寤”,就要“反”;自己不被重视,就要“飞”。
一反一飞,表明了纵横家对于儒家思想“忠孝仁义” 的批判态度。
末世无英才,贤者或隐于市,或被奸人陷害。一个朝代君主贤明,就会人才济济。治世之君大多能识正直之臣。
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魏征:“历代君主,为何有的明智,有的昏庸?”
魏征说:“能够听取各方意见,就是明智;片面听取个别之言,就是昏庸。广泛听取竟见,就能了解下情,不被蒙蔽。”
在明君面前,正人君子可以获取功名和烕望。在昏君面前,这种正直就是找死,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当朝政黑暗,动乱形势不可逆转时,就要防止深陷其中,当机立断,该退即退,远离黑暗,隐身自保。若要逆流而上,只会受到损害。
比如,商纣王的叔叔比干,不断向纣王进谏,希望他回头是岸,最终却被纣王残害。
总之,君子应有洞察先机之明,在事情还未发展成恶果时就有所觉察,并果断决策决定去留。
2、进退之间,适当取舍
良禽择木而栖,人要善于选择。一旦找到用武之地,就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如果局势不利,就要果断放手,急流勇退。
沉迷于权势,陷入不耽实际的幻想,终会引来灾祸。
春秋时,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此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范蠡等人的辅助下,最终励精图治,复仇成功。吴王夫差也被逼自杀。
吴国灭亡后,范蠡早早辞掉了官职,远离了是非场所,泛舟河海之上,遁迹于江湖之外。
据说定居于山东菏泽的“陶城”,成了有名的富商,是为“陶朱公”。
范蠡离开越国后,曾给好友文种写信,劝他放弃权势。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没有听取范蠡的建议,认为越王不会那么绝情。
后来,越王听信谗言,怀疑文种不忠,真的逼他自杀了。范蠡和文种对待名禄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大相径庭。这对于热衷于功名的人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终报大仇。但他心胸狭窄,连同生死、共患难的大臣文种都不放过。
范蠡有先见之明,他深知勾践的为人,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才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相比之下,文种的想法就未免太过天真了。
人是会思想的动物。懂得进退之道,能够适当取舍,就会生活愉悦,精神充实。
反之,对于事物总有非分之想,企盼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修身养性的大敌。
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弱点,如果不善于克制自我,任凭欲望的野草蔓延丛生,必然误入歧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葬送前程。
自古到今,贪心是人的大敌。人人都欲海难填,想获取更多。
一个人过于贪心,就会缺乏原则;官员过于贪心,将会丧失前途;商人过于贪心,就会失去伙伴,生意惨淡。
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多多,可以说到处是陷阱。因此,要学会克制自我,戒贪戒躁。

普通人行走职场,如果真正能掌握灵活处世的大智慧大谋略,那就能修炼到更高维度去俯视芸芸众生;那时,尘世中红尘万象蝇营狗苟就看得明明白白。自己也能成长为一名谋略高手,达到智珠在握心开天籁的境界。

想学好为人处世的谋略,我给大家推荐这本《谋略真经》,里面不既有谋略之道、心理揣摩、说话技巧、用人识人、生意谈判、官场/职场谋略、也有口才之法和思维之策,是套不可多得的谋略书籍。以上各项谋略技术,都会在你反复研读《谋略真经》之后,得到大幅度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