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9671:海南除了天涯海角,还有热带丛林旁的神秘兵工厂

楔子:

提到海南岛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脑海里闪现的一定是:天涯海角、海誓山盟、阳光、沙滩、海浪、椰树……

大家心目中的海南

而我脑海里却总会浮现另一幅斑驳的画面:那是在一个人迹罕至的热带丛林的边缘,有一座被岁月冲蚀的三线军工厂,有着车间、礼堂、山洞、办公楼、石头桥……,虽然是墙面斑驳、残垣断壁甚至藤蔓已经遮盖了他本来的面目。

海南三线兵工厂旧址·废弃的礼堂

对于那些读不懂他的人,这里是一堆残垣断壁;对于能读懂他的人眼里,这里却埋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心底往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厂?又是谁在这里建设了他,又将他们废弃?现在的他又变成了何等的模样?

他就是我们所要寻找且记录的第20家小三线枪弹厂——代号9671光华厂。下面请跟随三线人的脚步,一起探究这个神秘的兵工厂的前世今生。

9671光华厂旧址·办公楼

三线地理:五指山北,鹦哥岭下,靠山近水扎大营

海南岛琼中县的鹦哥岭是海南天然热带雨林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区域之一,是最少被打扰的海南热带雨林处女地。

在这片热带雨林的东南角,鹦哥岭山脚下,当很多人在这里看到车间、厂房、兵工洞时,不由得会在心底暗暗嘀咕:“为什么会在这里建一个军工厂?”这一切还要从三线建设的起源与选址方针说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候美洲的鹰、北方的熊,两个世界大国都在两眼冒绿光,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的祖国。

因此在“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的最高指示下,各省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小三线建设。

由于海南岛的特殊地位,为了防止琼州海峡运输阻断,必须在岛上建立自给自足的弹药生产基地。

海南鹦哥岭·鹦哥嘴

鹦歌岭位于海南岛腹地,南望五指山,北依黎母山,一条茫茫蜿蜒昌化江从山脚穿行而过,正可谓是“靠山近水扎大营”的最佳选址之地。

由于鹦哥岭区域及其符合“靠山、分散、隐蔽、进洞”的三线建设指导方针,广东省便在这里规划了“四厂二库”小三线建设。

我们今天所要寻找的代号9671小三线7.62mm枪弹厂,便是当年广东省在海南岛设置的“四厂二库”中最大的一个厂。

海南三线子弹厂遗址·医院·

三线历史:一座大山被打穿,年产子弹2300万发

如今我们站在鹦哥岭下,回望曾经的三线建设时,总免不了会探古寻源之意,身为三线子弟总觉得要记录下父辈们的曾经的历程。

一位曾经的老兵工向我们讲述“光华厂是国防工办属下最大的工厂,一座大山头被打穿,足足有几千平方米。主要车间建在坑道里,工办建在厂区前面的小山头上。坑道很长,还分几层,有的新工人进去,走在没有车床及没人的地段很害怕。”

三线备忘·讲述我们刻骨铭心的岁月

下面是我们编者根据有限的资料梳理出来的海南9671光华厂备忘:

海南9671光华厂筹建于1966年3月,正式的称呼为“国营九六七一厂”,为了保密他还拥有第二厂名:初期为“国营光华修配厂”,后改为“国营光华机械厂”,通讯地址为“十四号信箱”。

海南9671光华厂主要产品为7.62毫米子弹,年生产能力2300万发。和其他省份的小三线枪弹厂所不同的是,海南9671光华厂,不仅仅生产五六式7.62mm步枪弹,还生产五三式7.62mm机枪弹。这是考虑到一旦打起来,必须确保在岛内弹药自给自足而设置的。

一位三线老人至今清晰地记着曾经的日期,准确地向我们讲到:光华厂“自1969年6月20日建成试产,1970年1月15日产品定型, 2月23日批复批量生产。”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海南9671光华厂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的“深山铸利剑”的辉煌岁月。

充满时代感的标语

三线变迁:谁将是三线军工厂旧址的主人?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八十年代左右军品订单的停止,让全国的三线军工厂都措手不及。海南岛上的9671光华厂同样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转产胶钳和摩托车链。。

到了1988年,从琼中县迁至海口市秀英区海瑞墓附近, 自此又延续了十年举步维艰之路,终于在1997年被新大洲摩托兼并,成为新大洲摩托的一个分厂。

三线9671厂旧址宿舍在当年搬迁后,被以400元每间的价格转让给当地老百姓黎胞居住,被命名为什运乡光一村、光二村;如今光一村与光二村已经被改造成“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且有了更多以乡村游为主旨的兵工元素布置。

充满军工元素的海南琼中光一光二村

但作为当年的三线亲历者,看到这些总会有些他人所难以理解的感慨。也许这就是历史应有的进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者这片土地上报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的信念,准备扎根深山,建起了工厂宿舍;二十多年后,又无可奈何中离去;五十年后的现在,为了打造新的乡村游,“三线兵工厂”这个曾经神秘的符号,被用现代人去重新诠释。

那么再过十年、二十年以后呢?谁将是海南岛鹦哥岭下这片三线军工厂旧址的主人呢?

军工旧址成为乡村游景点

后记:历史的印记,让后人铭记

这已经是我们相对完整记录的第20家三线子弹厂了,这些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小三线军工厂,大多数已经淡出了现代人的视线,甚至破产、消失。

其实写三线备忘录能支撑现在,应该是源于三线情结,正如一位三线人对我说,“我们眼中的风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藤蔓下依稀可见:自力更生,打到一切反动派

今天我们记录的海南9671光华厂的背后,也有着更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其中的艰辛与无奈的百般滋味,大概没经历过是无法理解的。

但是他们留在深山中的军工厂废墟,每一处都依稀留着属于他们时代印记,在山谷中向人们无言的讲述属于他们的往事与传说。

很多后知后觉的专家(原谅我用这个词)对曾经的三线建设或以经济角度去考量、或以假如战争不发生的眼光去审视,这让我无言以对。

我只能再次说,写三线备忘“不为了怀念,只为了不遗忘!”

三线人·记录我们自己的三线往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