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身后的世界
马建红(法学博士)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以前的世界,是一个各大洲之间相互隔绝、互不干扰也相对封闭的世界。人们在自古以来“先占”的土地上各自为政,生息繁衍,受地理知识、交通通讯等因素的影响,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以为自己栖息之地是宇宙的中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个坐井观天的“地心说”的时代。
不过,到了十五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冒险家们进行海上航行、财富掠夺、宗教传播等提供了便利,而葡萄牙人的航海探险,则成为欧洲向世界扩张的标志。早在1420年,葡萄牙的亨利亲王在任阿尔维加总督时,就曾创办了一所航海学校,航海不仅需要有征服海洋的宏伟目标、丰富的想象力、无与伦比的勇气,还需要有航海、绘制地图、翻新船只、打造海军兵器方面的技术,而这些都促使人们在对未知的探索中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
1487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船长到达了非洲西南端的岬角,还把这个当时的“暴风角”改为了“好望角”。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率领船队穿过大西洋向西航行,抵达了他自认为的“印度”。1498年,葡萄牙的另一支船队在船长 瓦斯科·达·伽马 的带领下,绕过好望角,抵达了印度的卡利卡特,终于打通了与东方的贸易航道。
然而,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比起来,这些航道实在是“短途”了。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费迪南·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之命,率领一支由五艘船组成的船队开始了他们的环球之旅。他们从南美洲东海岸南下,穿过 南美大陆 和“火地岛”之间的“麦哲伦海峡”,进入一望无垠的太平洋,在经历了天气严寒、粮食短缺、淡水匮乏、船员叛乱、狂风巨浪等危机后,他们终于在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遗憾的是,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率领的船员介入了 菲律宾群岛 上岛民之间的纷争,在冲突中麦哲伦丧生。麦哲伦这次自己并未完成的航行,共历时1082天,航线全长为60440公里,出发时的200多名船员,到返回时也仅剩18人。
从单纯的历史事件来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其意义是有限的,他的航行让人们了解了太平洋的广阔,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从西方运送香料到 摩鹿加群岛 是不现实的,不过,由于在加勒比海群岛及大陆发现了黄金,倒是使攫取黄金成为西班牙开发和殖民美洲的首要目的。
当我们“放宽历史的视界”,回望某一事件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意义时,其价值才能逐步凸显出来。今年是麦哲伦去世500周年,当麦哲伦通过航行在海上围着地球“画了个圈”之后,整个人类社会也开始逐步走向了融合与多元。
总体上看,随着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的,是欧洲向世界扩张的开始,正像尤金·赖斯与安东尼·格拉夫顿所著的《现代欧洲史——早期现代欧洲的建立(1460-1559)》一书中所说,“建立大片政治殖民地,实施经济渗透,把世界变为欧洲的经济腹地,推崇基督教帝国主义,让欧洲文化凌驾于整个世界之上。”自此以后,世界不复是从前的那个世界。
激发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航海热情的最重要的动机,是从与东方的香料贸易中攫取丰厚的利润开始的。作为现代人,我们对中世纪航海贸易中西方人执着地寻找香料感到不可思议。不过,在当时的欧洲,“他们没有大米、玉米、土豆等,只有少量的奶酪、黄油,几乎没有糖。在秋季屠杀牲畜的季节里倒是有一些鲜肉。而在其他季节里都被腌制起来,价格也很高。因为肉类被腌制存放,其品质也不会很好。人们的食品以面包、粥为主,偶尔有些腌菜,还有白菜、萝卜、豌豆、 小扁豆 和洋葱,烹饪的艺术完全在于调味品的使用,而调味品的关键则在于香料。人们需要香料,因为他们想要刺激味蕾和掩盖食物自身不好的味道,让菜单上有更多的选择。他们用香料制作药品、香水,也用于宗教仪式。结果,樟脑、 肉桂 、肉豆蔻、姜、小豆蔻,尤其是胡椒和丁香的需求大增,这些全是欧洲稀缺的亚洲食材。”笔者之所以 不厌其详 地抄录这些“琐碎”的资料,主要是其切实地解了多年的“惑”,原来支撑起中世纪海上贸易的“大宗商品”,居然是这些佐料!
麦哲伦身后的世界,逐步发展出了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贸易,而贸易所需的国际惯例和准则也日渐形成,并得到更多“地球村”成员的认可,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尤为重要。人们在共享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可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世界性的大战已经发生过两次,而那些曾经只出现在某个局部区域的疫病,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被扩散至全球;麦哲伦的客死异乡,也昭示着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观念与文明的冲突。走出封闭与隔绝,走向开放与融合,是后麦哲伦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漫画/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