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你的孩子终于开始叛逆了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叫做《镜子》,里面记录了三个问题孩子因为辍学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的故事。故事中,孩子的父母选择将他们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长达81天的改造。

其中一个孩子叫张钊,17岁,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叛逆的孩子,早恋,因为沉迷游戏不得不辍学在家。每天看着这样的孩子,父母觉得很痛苦,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好好上学,而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如此叛逆呢?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叛逆未必是一件坏事儿。

叛逆是认知水平提高、寻找自我的表现。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甚至对于父母的想法会有质疑,这恰恰是孩子长大的标志,他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懂得思考。他们也会通过发现自己与父母、同伴之间的差异,逐渐明白自己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是独立的个体,而追求“我是谁,我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也正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叛逆是发泄情绪、缓解压力的途径。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的身体发育已趋于完善,但是心理尚未成熟,而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会导致孩子出现自我怀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叛逆也就成为了他们发泄情绪,缓解压力的途径。

叛逆是进入社会、融入群体的需求。这一时期,孩子开始重视朋友关系,寻找同龄人的支持,所以为了融入群体,他们可能会做一些父母不同意但是朋友认同的事情,例如抽烟、喝酒。而且,有些孩子还会做一些父母不允许自己做,但是自己却在做的事情,比如抽烟、喝酒。因为在孩子眼里,这些事儿都是大人才会有权利做的事情,而自己去做,就证明自己也是成年人了。所以,孩子也许对这样的行为并不感兴趣,但是却对行为背后代表的意义十分在意。

如此看来,叛逆并没有那么可怕,孩子只不过是基于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父母不愿意接受的事情罢了。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其实都存在着正面动机。抽烟、喝酒、早恋,这些行为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父母不能看到行为背后的动机,一味地压制,这样孩子的生命力就得不到释放和引导,那么孩子未来要么攻击别人,要么就攻击自己。

为了更好地帮助度过青春期,首先,父母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既然他希望被当作成年人一样来对待,那我们就不妨像对待朋友那样,不去批评、否定,而是站在关心的角度,看一看孩子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出现叛逆行为的原因之后,就应该明白,孩子追求的其实是像成年人一样被对待,而并不是为了抽烟而抽烟,为了喝酒而喝酒,既然如此,我们就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孩子在成长,而作为父母,我们一样需要成长。

其次,学会与孩子沟通。许多父母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不管孩子多大,那都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要管教。但是,管理也好,教育也罢,都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要沟通。比如,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你长大了,翅膀硬了,啥都敢做了”不妨换成“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啊”。又或者面对考试结果的时候,“你看看谁谁谁,人家总是第一名,怎么你就不行呢”可以换成“比上次有进步,妈妈觉得你很厉害”。少用评判式的话语来给孩子定性,多鼓励,孩子会因为感觉到你的肯定与认可而更加努力。

第三,学会理解孩子。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孩子说:“妈妈,我在学校生活得很压抑”,妈妈回答他:“那么多人怎么就你压抑,其他人没事儿”。我们暂且不去评判妈妈这么回应有没有问题,就是换个角度,如果有人和你这么说话,你会不会生气呢?我们做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都会因此产生巨大的愤怒情绪,我们的孩子凭什么不能表达出不满呢?我们在希望孩子理解自己不容易的时候,怎么就不去想想,我们的孩子也需要被理解,被认同呢?

当你感觉到孩子叛逆的时候,不要简单粗暴地认定孩子不懂事儿,学坏了,恰恰相反,青春期正是孩子懂事儿的开始,他们开始慢慢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不过自己与父母想法上的不一致,行为上的不统一,他还没有能力完美地解决,但是,这都不代表,他是一个坏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到孩子的需求,然后给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