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哭了!到底什么触动了他的底线?
《演员请就位》,导演更有味。本来在李诚儒发表声明不再参加演员请就位的录制后网友们纷纷表示遗憾,认为这个节目的评委席将不会再那么real和有趣,而就在最新一期节目播出中,各位导演们又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大戏。
郭导表达了自己对《女人+》这部作品的态度,用了遗憾、困惑、不满。
郭敬明竟然被生生怼哭,尔冬升也一度要求停止录制愤然离场。
也就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所有与之相关的话题席卷了周末的热搜榜单。
尔冬升这样的性情在节目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展现了,在之前的录制中,曾对当时表现欠佳的陈宥维、张大大进行严厉批评,只是没想到这次竟然将炮火指向了郭敬明。
李诚儒怼郭敬明,他为什么没哭?
郭敬明导演从成为畅销书的作者开始一直是在各种非议的声音中前行,我们一直认为他有一颗大心脏。
在心理学中我们叫它抗逆力(resilience),作为人格特质的一种:指个体在逆境后“反弹”并从创伤中恢复的能力。
这就能解释虽然在之前的节目中总是会表达自己的委屈,不被人看好的现状,但是每当自己的作品、自己组的演员被攻击、被质疑的时候,甚至是被李老师怒斥道:“年轻人要学会怎么尊重人的时候”,郭敬明导演都可以从容应对每一次交锋,虽然也有话不得体的时候,但仍不会失掉自己的自尊。
尔冬升怼郭敬明,他为什么会哭了?
我们不妨会反思,到底是哪一句话触动了郭敬明最后的底线,造成了他的崩溃。
郭敬明违反了合作的基本要求。
再次回看节目的我发现了这样的一句话:尔冬升说道:录制节目之前,你为什么叫导演手下留情,别冲着我,我有冲着你么,刚刚?
不管是因为剪辑还是真实的情况,至少在目前看来,郭敬明这种出尔反尔,不遵守台下约定的规则的行为,促成了这次事件的发生,也正是这句话击溃了郭导的心理防线。
从之前的节目中可以看到,除了影评人们有些犀利以外,尔导及其他导演对于作品评价多以夸赞为主,偶有一些建议的表达,也只是点到为止,可以说是其乐融融。
从这个情况加上尔导的话,看起来上台之前他们确实在这期节目录制前达成了某种和平共处的合作联盟。
在心理学中我们认为群体成员一起活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就是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目标共同。而郭敬明的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合作的基本要求。这对于合作而言无疑是破坏性的打击。
在这件事情中,郭敬明先是从群体中得到了夸赞的好处,后因为自己对于作品的认真,也可能因为自己的表现欲,一时忘记了之前的约定,对不喜欢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这让其他人认为郭敬明有了一种搭便车的感觉。
而对于另一个当事人尔冬升来说,这里存在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尔导终于无法抑制自己的脾气,炮轰郭敬明,愤然离席,当然赛后采访中尔导也承认自己需要学习情绪管理。
郭敬明安全感的缺失。
小编认为郭敬明的哭是复杂的,也是值得思考的。
在那一刻,意识到了自己成为两面三刀的存在,在那一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傲娇彻底掉在了地上。
这也是一种自恋受损的表现,郭导这一季的作品有可圈可点之处,对演员也处处体现体贴和保护,对于之前其他导演的作品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和李诚儒怼起来也不让步。
但是他忘记了赛制进展到现在,4个导演是在一个阵营,指出作品的问题也许会引火自焚。
而尔导的反击,戳破了他的自恋,只记得站在制高点上抨击作品而忘记了“队友”的承诺。
通过场上其他导演的反馈自己也成为了场上孤立无援的存在,也失掉了自己在场上的安全感。
网友评论截图
其实安全感的缺失和自卑感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人类天生具有自卑感,并且一辈子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来克服内心的自卑,从而得到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郭敬明生来矮小与大众长期的恶评如潮让他一直存在一种深深的自卑,正如他自己在节目中提到的,“我很少受到表扬”。
这也让他在意识到自己做出错误的抉择后,心态彻底崩溃,长久以来被贴标签,被污名化,被误解,被人指责,在这一刻创伤复发,最终哭的无法停下。
小编认为,对于小四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外界的包容和赞美,而是内心的安全和放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释然。
参考文献:
1.Buss, D. M. .(2004).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Mind. Pearson/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