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熊孩子放火烧学校:我不想上学!

为了不上学,熊孩子可以做出什么事?

看过一则新闻,本以为孩子上学去了的家长,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问孩子为什么没有来上课。家长在多次联系不上孩子后,选择了报警。

民警通过监控等发现,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并没有男孩的身影,最后断定,孩子可能返回了家中。

果然,在客厅的沙发储物柜中,找到了孩子。

经询问才知道,孩子觉得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但又不敢和父母说,便假装去学校,等父母出门后又回家藏了起来。

虽然最后的结果有惊无险,但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内心是何等的崩溃。

还有的孩子,为了不上学,会做出更危险的事情,比如在英国曾发生一起学生放火烧学校的极端暴力事件。

很多人把“不想上学”的孩子定义为不爱学习、学习不好的人,但事实上,很多学习很好的孩子,也会在突然某一天,不想去上学;甚至为了不上学,可以在早晨装病,或者和父母“谈判”、“提条件”。

在心理学中,孩子不想上学,还与人潜意识里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有关系的。

什么是潜意识里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

弗洛伊德认为,当人感到烦恼、威胁、压力时,为了让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会启动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便是潜意识里的心理防御机制。

比如,在人有和社会规则冲突的想法时,便会心里感到很焦虑,为了缓解焦虑,便会在潜意识里做出一些反应。

其中,退行便是自我防御机制的表现之一:

当遇到挫折或应激、焦虑的时候,心理活动会退回到早期年龄段,放弃已经学会的较为成熟的应对方法,用幼稚的方法去处理事情,以降低自己的焦虑。

比如,一个孩子不想上学,他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表示,这是婴儿时期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当然,心理防御机制并非只有弊端,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帮助当事人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减轻精神压力,保护自尊心,恢复心理平衡,避免当事人的内心崩溃。

只是对于孩子来说,要激发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有毅力,则需要成人的引导。

所以,想要解决孩子“不想上学”的问题,就要先弄清楚,是什么原因激发了孩子潜意识中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

孩子不想上学的主要原因

在大人的眼中,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不用为生活烦恼,没有工作压力,只要学习就可以。事实上,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忧愁。

1、幼儿时期——分离焦虑;

每到开学季,幼儿园的门口往往是最热闹的,有的孩子含着眼泪,紧紧拉着妈妈的手不让走,有的孩子虽然被老师拉着,却使劲朝爸爸离开的方向哭喊着,还有的孩子直接在车上拉不下来......

因为孩子太小,猛然间离开日益相处的爸爸妈妈,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势必会感到害怕,内心产生焦虑。

有的孩子会在几天后习惯幼儿园的生活,但有的孩子会一直处于不想上学的状态,每天送去幼儿园,爸爸妈妈都会如同“打仗”一般,需要斗智斗勇。

一般会持续有这样焦虑的孩子,有三个原因:

一是自理能力差,对父母很依赖,所以不想离开父母;

二是自信心不足,担心自己在幼儿园里不能成为表现最好的小朋友;

三是性格偏内向,不善于和父母以外的人相处。

2、低年级时期——拒绝压力;

之前有一个学生,每次收假,他总是要比别的同学慢一拍,常常已经开课两天了,他才姗姗来迟。

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

尤其是孩子的妈妈,为了抓孩子的学习,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所以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严格,这让孩子一想到上学就感到压力倍大。

为了远离压力,孩子便用“不想上学”来抗议。

这也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

上学意味着考试,考试一味着成绩,成绩则决定了妈妈的心情,妈妈心情不好,“受伤”的还是自己。

还有的孩子把学习当作是苦差事,再加上家长会有意无意说“你不听话,我就给你们老师告状”、“等你上学了,不听话老师就会揍你”等这样的话,孩子怎么还会想去上学呢?

3、高年级时期——逃避心理

孩子的年龄大一点的时候,不想上学的原因,往往来自人际关系。

比如,孩子在学校不能很好的处理同学的关系,没有什么朋友,或者有被孤立或霸凌的现象,孩子会用不上学来逃避。

前段时间,朋友的女儿李洋总是说自己肚子疼,然后借故不上学,带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最后和老师沟通分析后,才知道原因:

作文课上,李洋的作文被当作反面例子当场朗读,李洋觉得太丢人,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了,于是用拒绝上学的方式来逃避。

如何转变孩子的消极学习心态?

虽然心理防御机制是天生的,但在后天的培养中,我们可以让它消极的一面远离,发挥出积极的一面;

比如,下面这三个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孩子远离“不想上学”的思维。

1、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明白“不想上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想要带孩子去商场买东西,但孩子到了商场大门口之后,说什么都不进去,甚至使出了“撒泼滚爬”的绝技,妈妈训斥没用、讲道理也没用,最终无奈,蹲下身准备拉孩子起来,却无意中发现,从孩子的角度看商场的大门,就像是张大嘴的怪物一样。

原来孩子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进商场的。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行为,只觉得自己家的孩子被“惯坏了”,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但要了解孩子的行为,这一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了解,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

就如上学的问题,当孩子不想上学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不要盲目地去训斥孩子。

了解了原因之后,再和孩子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让孩子明白,“不想上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给孩子缓冲的时间,并和孩子一起想象学校的生活

不管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不去学校,都不要简单粗暴的逼孩子上学,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时间,让孩子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户外运动,释放情绪上的压力;

也可以带孩子去自己上班的地方,加深亲子之间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情感的依赖和温暖,得到面对问题的勇气。

很多时候,想要逃避,是因为对未知的不了解。

比如,孩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而不想去上学,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想象,其他同学可能会如何对待这件事,自己可以如何应对,有了这样的设想,孩子会更有底气去面对。

3、帮孩子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和同学有好的关系,是孩子喜欢上学的一个因素。

虽然,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逻辑,但家长还是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助攻”。

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儿子王旭到了学校门口也不愿意进去,这个时候王旭同班的同学过来问王旭怎么了,王旭的爸爸立马对儿子的同学说,王旭打算送班里所有女生一根头绳,因为忘记拿了,所以不好意思进学校。

几个女同学听到后,很高兴地感谢王旭,并拉着王旭走进了学校。从此王旭再也没有提过不想上学的话。

育儿的过程是艰辛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和智力,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正面引导,这将决定着孩子今后人生的幸福和成败。

作者:问心浅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