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眼里出气
这是村庄物语第206篇原创推送
判断生命体的一个标准,就是呼吸,也即喘气。其中的呼,也就是出气。眼里能不能出气,我不知道。但我试过,眼角可以出气。
眼角,即眼珠子与眼皮的两边的角。那里,可能有一定的缝隙。闭嘴,捂鼻子,使劲对外出气,会有少许气息,从眼角出来。我试过,但问了一些人,他们有说可以的,也有说出不了气的。也可能,人与人在这一方面,会有不同吧。
但眼角出气,还不是眼里出气,更不是皖北村人说的眼里出气的意思。他们这么说,往往有批评别人、看别人不起的色彩,总归含有贬义。
农耕时代,不管是地里的活计,还是晒场上的活计,很多都有相当的技术含量,也就是皖北村人常说的巧劲。犁地,有的人犁得直,一趟一趟看过去,笔直。有的人犁不直,不是歪歪斜斜,就是曲里拐弯。挖地,有的人深浅适中,挖过的地,平坦。有的人深浅不一,挖过的地,“高的是山,洼的是井”。锄地,有的人弓蹬适宜,且锄的都是草,一棵庄稼都不毁坏。有的人弓腿蹬腿不适衬,一趟锄下来,累得不行,还连累了庄稼苗。扬场也是。有的人扬场,不仅省时省力,粮食籽儿与杂物之间,还能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有的人扬场,不光费时费力,而且扬的还不干净。
这些农活,凭的是经验,是手熟。乡间有名气的田把式,都是练出来的。但农人说,他们靠的是“眼里出气”。眼里出气,干啥都容易上手,且一出手就像模像样,有模有样。眼里不出气,就是“死眼子”。“死眼子”的人,干啥都不像个样。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有些胆怯的样子;他做出来的活计,就粗糙。用现在的话说,不标准。有人做了一辈子的农活,跟人家相比,总要差池一大截。人就说,他不行,眼里不出气。
我祖父大字不识一个。但农活,他样样能干,还干得好,有模有样。乡邻没有不夸的。祖父名字里有个“广”字,人都喊他“广爷”。村里人干的活,很多时候都拿来跟“广爷”比。有时候,还会请“广爷”帮着返工重来。我父亲就差远了。他是农民,又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我父亲做农活,我祖父就看不上,总爱说落他眼里不出气。
轮到我这一辈,就更不行了。我先是上学念书,后来公职在身,干农活仅限于农忙,在地里为父母搭把手,干啥都不像啥,还尽做费事活。父亲就说落我,书白念了,眼里一点都不出气。当然,这都是气话。但我得承认,干那些农活,我也确实眼里不够出气。
细细想来,皖北村人说“眼里出气”的话,贬义之外,道理其实朴实得很。干好任何事,可能都有个“眼里出气”的问题。眼里不出气,只能应付差事;眼里出气,才能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