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万多页书中,我学到了12个“认知升级”的经验
编者按:这个人去年看了136本书,然后实现了自己的认知升级:成功并不是独木桥,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更关键的是,随着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过去基于当时的数据所得出的世界观也要不断升级。本文就是他以及广大社会的12种旧理念的升级。原文发表在Medium上,标题为:12 Lessons from 55,000 pages of books
一年看136本书并不会给你带来启发,可能还给你带来困惑或者误导。怎么说?在这55000页里面,你一定会发现其中的不一致之处,比方说有些说法完全是互相矛盾的。你肯定还会碰到用一种策略成功的人以及用相反的策略成功的人。你从136本书里面找到的并不是通往成功的独木桥,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因为生活如此多娇,并没有大一统的成功之道。
因此,我在思考自己从2019年阅读的136本书里面学到了什么时,并不想突出通往罗马的那一条条大路。相反,我的收获是对我自己或者更广大的社会原先持有的12种理念的升级。这种升级不是校正,因为知识在不断变化,而鉴于当时的信息,我们许多旧的世界观是合乎逻辑的。
随着知识的累积,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世界观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跟数据保持一致。用贝叶斯思想的话来说,我们带着现有的理念、先验的知识去读一本书,然后收集到了新的数据,接着就涌现出新的比先验更准确的理解,得到后验的知识。那么,本文就是贝叶斯推理的过程,其目的是要改变我们的集体信念,从而与一百多本书中的数据相匹配。
有关那136本书带摘要的完整排名,请参阅此文。
先验知识:人类社会是零和社会。当一方受益时,另一方必定遭损。
认知升级:现代文明,尤其是我们的经济,已经是正和关系;一方的收获应该会为另方参与者带来好处。举个个体的例子:我们从店家那里买了一双鞋,那么我们双方都各有所得。店家得到了她想要的,可以用来买其他东西的的可兑换货币,而我们得到了一双鞋,比我们自己做的更快更便宜的鞋。
在国家层面,劳动分工意味着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效率最高的产品。当美国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时,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而美国人则享受了低廉的消费品价格。然后,美国经济则主要在服务业和高科技的推动下进入到下一阶段,因为美国可以在这些方面比别国做得更好。美国的一些工人丢掉了原来的制造业工作,但总体收获要远远超过任何负面影响。
这一条会如何影响你的生活?记住,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都应该获利。这一条运用到争论时,意味着要有开放的心态,愿意妥协。在工作中,意味着要互相帮助,这会增加双方的幸福感。我们帮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帮自己。
相关书籍:《道德动物》(The Moral Animal),《The Life You Can Save》,《富足》(Abundance: The Future is Better Than You Think),《人类的进程》(Progress: Ten Reasons to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先验知识:天赋对成功是决定性的。
认知升级:在大多数人类事业里面天赋对结果的影响很小。成功不是只能靠激活自己的先天能力,唯有通过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持续练习,才能增加我们的追求的成功机会(并不能保证成功)。而且,取得高成就并不意味着把事情做对一次或者天生具备特殊技能,而是需要在很多年的时间内,在每天一次次的小决定当中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
像每天练习编程,选择坚持跑步,或者再进行一次演讲等等,这些活动并不令人激动,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决定了你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人可以掌握新技能,改变自己的习惯,或者达到某一个领域的巅峰,但是他们需要刻意的练习并且坚持不懈。
相关书籍:《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耐力:心理、身体与人类运动能力的弹性极限》(Endure: Mind, Body, and the Curiously Elastic Limits of Human Performance);《坚毅》(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先验知识:人类正在走向衰落,未来会比现在更糟。
认知升级:健康,财富,和平与知识,无论从哪一种客观指标来看,人类都生活在文明的黄金时代: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情况正在出现逆转。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让超过10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结束了自然饥荒,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和平,消灭了疾病,解决了诸如酸雨和臭氧洞之类的重大环境问题,将全球的预期寿命提高到70岁,为全球80%的儿童接种了某种疾病的疫苗,并减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以至于全球人口将在2100年代达到顶峰,大概是105亿。
趋势指向了正确的方向,因为我们在不断增加高效能的人,而技术让我们的生产力如虎添翼。更多的高效人士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等到我们有100亿拥有无限的能源以及几乎免费的计算能力(发达世界已经达到这一点)时,我们能取得的成就简直难以想象。资源不会被我们耗尽,因为技术能让我们找到新的储备,同时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不过我们得记住的是,人类未必总是朝着正确的方向线性发展的。不过,如果我们给全球经济中增加更多的人,发展出新的生产力倍增器的话,我们就会继续提高生活水平。
相关书籍:《富足》,《The Life You Can Save》,,《人类的进程》,《大逃亡:健康,财富和不平等的根源》(The Great Escape: 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
先验知识:我们最终会找到生命的意义。
认知升级:生活本身并没有内在的意义,我们必须去构建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打造充实的人生意味着要找到比我们自己更大的目标——比如宗教、科学、资本主义、慈善事业等,然后跟一群志同道合者一起追求。
在整个童年和大学期间,别人给我们灌输的是外在目标——进入一所好大学,拿得高分,这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建构和目标。很多过渡到工作世界的年轻人因为没有一个能通往明确终极目标的框架而苦苦挣扎。你也许认为意义最终会由我们任意决定,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存在构建意义和指导原则。
相关书籍:《追寻生命的意义》,《象与骑象人》,《原则》,《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先验知识:自然=更好。
认知升级:自然的事物(对外界的仇恨,暴力,饥饿,疾病,短暂的生命,贫穷等)往往令人恐惧。当我们抵制遗传编程和先天冲动时,人类已经取得了许多伟大成就——长寿,根除疾病,通过转基因生物结束饥荒,科学合作,帮助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另一端的人们,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等等。
“自然=更好”这种观点是懒惰的表现,我们永远不应该只看表象。人类的自然条件比我们通过工程改善所得要恶劣得多。道德,利他主义和理性是进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特质可能是自然的,但这并不是我们对大多数情况的第一反应。进一步的进步要取决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的能力,能不能开发出比自然方法更好的替代方法。
相关书籍:《道德动物》,《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正义之心》(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魔鬼出没的世界》(The Demon-Haunted World: Science as a Candle in the Dark)
先验知识:当你功成名就生活舒适时,你并不欠社会什么。
认知升级:发达国家的人生活水平高得惊人,甚至比100年前最富有的人还要高。但另一方面,仍然有生活极端贫困的人,他们每天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只需捐出我们收入的一小部分,小到我们甚至都注意不到的一笔钱钱,我们就可以大大提高最贫困国家家庭的生活水平。
捐赠让我们对自己的感觉更好,因为捐赠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有目的感,哪怕我们不是在非营利性组织工作。此外,慈善事业最终也会改善我们的生活,因为当一个人获益时,我们大家都能受益。要提出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你给慈善机构捐款时,要认真研究你的选择,因为一些慈善机构改善他人生活水平的效率要比另外一些高1000倍,真的是不夸张。也许我们的钱已经挣够了,但是即使是那样,这也不会免除我们帮助人类的责任。
相关书籍:《The Life You Can Save》,《道德动物》,《大逃亡:健康,财富和不平等的根源》,《原则》
先验知识:技术纯粹是有利的。
认知升级:技术的影响可以正面也可以是负面的,这具体要取决于它的使用方式。尽管互联网和计算机一开始的想法都是乌托邦式的,但过去的几十年已经暴露了遍布我们生活的种种技术缺陷。其中包括社会资本的减少,技术成瘾,人越来越孤立和孤独,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旨在劫持我们的生物性驱力的设备,用来给仇恨犯罪找借口的虚假错误信息的泛滥,不平等现象的加剧,以及更多导致极端主义的回音室等等。 。
这些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相反,这是不考虑后果不加质疑地接受每一种新的社交媒体app或者设备的结果。社交媒体(连接世界各地的每个人)的想法也许是中立的,但是如果由依赖广告收入的公司来做社交媒体就会导致不良结果。其负面后果是我们为数十万年前能生存下来而设计的生物性驱力与21世纪技术相结合的结果。
由于我们过去的进化历程,人类针对寻求回报,渴望得到社会认可,不喜欢外人和渴望分散注意力而进行了优化。科技公司利用了上述所有这些,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但是,我们可以让同样的趋势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比方说,社会化学习以及健康教育的游戏化。关键是我们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如何使用设备的,这样才能在利用技术改善实际生活以及人际关系而不是取而代之之间取得平衡。
相关书籍:《欲罢不能》(Irresistible: Why We Can’t Stop Checking,Scrolling, Clicking, and Watching),《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扎”心了:警惕Facebook灾难》(Zucked: Waking Up to the Facebook Catastrophe),《人类团队》(Team Human)
先验知识:纯粹理性带来最佳决策。
认知升级:只靠理性并不能带来最佳决策。当我们把情感和有意识的思考相结合时,就能会做出最佳抉择。在极端情况下,失去了全部情感变得彻底理性的人甚至连一个积极的决定都很难做出来。
我们的大多数决定都要受到人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别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们需要感情作为指导。我们的思考过程始于情感,然后随着我们理性的、反应较慢的系统对选项进行评估做出路线修正。如果没有情感这一关键影响,我们的大脑将无法确定每种选择的利弊。我们一开始的快速反应也不是一种明智的决策方式,因为它所走的捷径,在信息密集的环境里面,并不能很好地为我们服务。
跟我们需要情感来引导理性类似,我们也需要有人来指导机器的决策。就像我们所发现的那样,把所有控制权交给机器并不能带来无偏见的决策或最佳结果。毕竟,计算机是人设计的,因此,我们需要有人来审核它们的选择。就像在人类决策系统中仍然需要情感一样,在机器的决策循环当中仍然需要人。
相关书籍:《笛卡尔的错误:情感、理性与人类大脑》(Des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无人之军:自主武器和战争的未来》(Army of None: Autonomous Weapons and the Future of War),《象与骑象人》
先验知识:人类天生都是同一张白纸,所有行为都是从环境学来的。
认知升级:所有人类在出生时就有来不同的遗传特征,也就是DNA,这导致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我们不应将人类看作是一张白纸,完全由所在环境和养育所塑造,也不应忽视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异,比方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异。遗传不是命运,因为环境会在发展过程发挥作用。尽管如此,我们的DNA确实让我们更适合某些行为,并且更有可能以特定的模式思考。
要了解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需要超越环境,看看自己的遗传背景。进化制造出来的大脑是为了让它在我们的进化环境当中能取得成功,但那个环境跟我们的现代世界大不相同。我们可以使用进化生物学来了解我们的(有时是负面的)自然倾向,并确定什么时候那种倾向不能很好地为我们服务。
如果我们认为人类天生是一样的话,那么那些基因上成功倾向略低的人在社会就得不到所需要的帮助。认识到DNA的差异应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并带来更高的同理心。此外,遗传学揭示了所有人都可以讲道德和有利他之心,因此我们需要创造可以让这些特质大行其道的环境。利他主义之所以发展,是因为它帮助我们的祖先通过互惠的利他生存下来,并且可以继续帮助我们今天发展我们的利益。
相关书籍:《道德动物》,《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事物的奇怪秩序》(The Strange Order of Things: Life, Feeling, and the Making of Cultures),《正义之心》
先验知识:我们应该避开自己不适应的环境以及挑战我们的想法。
认知升级:我们的社会对心理弹性(resiliency,从失败中复原和成长的能力)予以奖赏,回避一切不舒适的东西都会破坏我们的心理弹性。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种对被认为会伤害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东西过度保护的倾向(比方说有争议的观点,不干净的条件以及强体力活动)。现在有证据表明,这种保护主义可能反而会对人造成伤害,因为这会让人变得脆弱。
卫生假说指出,年轻的时候避开所有的细菌和过敏原,会导致最终遇到那些东西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过度,这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的增加。与之相对的是让孩子们在各种环境(包括室外)里面玩耍。同样地,成年人需要饮食的多样化,并暴露在非无菌环境里面,从而培养一些健康的微生物组,进而对身心健康施加影响。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我们不应该盲目去根除所有的细菌。
就像我们厌恶各种环境一样,我们也厌恶具有挑战性的想法。现在,大学校园里面经常会因信仰不同而拒绝演讲者,而员工因指出跟“正确”(也就是让自己舒服的)观点不符的科学证据而被解雇。处理有争议的观点的办法不是不予理会,而是去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思考。无缘无故去受苦当然不好,但是经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可以改善我们的身心健康,提高我们的韧性。
相关书籍:《被溺爱的美国心灵:好心和坏主意如何造就失败的一代》(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How Good Intentions and Bad Ideas Are Setting Up A Generation for Failure);《我刀枪不入》(Can’t Hurt Me: Master Your Mind and Defy the Odds);《追寻生命的意义》,《人体微生物的奥秘》(I Contain Multitudes: The Microbes Within Us and a Grander View of Life)
先验知识:外部事件本质上就是要么积极或消极的。
认知升级: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件既不是本来就是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我们对事件的内心反应决定了我们如何去看待事件。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处理感官信息,然后在将事件区分为好或坏。比方说,锻炼时,你会通过感觉体验到剧烈身体疼痛,但因为你认为运动是好事,所以你可以享受(或至少能忍受)运动。
每当一件外部事件发生时,如果放慢脚步来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你就会发现那是你态度的产物。通过有意识地改变处理事件的方式,可以改变对事件的感觉。你可能会对同事往往会指出自己工作当中存在缺陷感到不满,但是通过将其评论重新定义为对方是真心想要帮助你,你就会对她心存感激(并且会用她的反馈来改进自己)。
心态影响我们对外部事件的感觉,这种想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佛教等古老实践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大家现在它似把这给忘了。正念的核心思想是留意自己的感受、反应和想法。记住,你不需要每天打坐几个钟头,只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处理感官信息,然后再有意识地做出反应即可。审慎可以通过限制不良反应,增加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或至少减少仇恨),从而减轻你的压力。
相关书籍:《象与骑象人》,《追寻生命的意义》,《为什么佛学是真实的》(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伯恩斯新情绪疗法》(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
先验知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新的技术突破。
认知升级:我们已经具备了转向100%清洁能源并扭转工业活动造成的最坏影响所需的全部技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不是要发明新的解决方案,而是要获得各国政府的同意来实施我们现有的最佳办法。过去的法律协定(比方说《大气保护法》或《蒙特利尔议定书》)表明,有效的法律可以对改善环境以及我们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气候变化是本世纪最重大的挑战,人类必须像在解决疾病或环境问题时一样,全世界都团结起来。
说到气候变化,存在着负面的因素,也有成功和值得乐观的理由。如果大家都认为现在的这种情况令人绝望的,并且被告知不管怎么做都没法影响遥远的将来的话,大家就不会有采取行动的动力了。所以,在讨论气候变化的时候,我们应该聚焦在现有的有效解决方案,以及所体会到的情况方面。此外,既然经济形势已向清洁能源倾斜,市场可以通过给予最具可持续的公司奖赏来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虽然个人行为的本身影响很小,但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一大群消费者的行为就可以推动变革。当大家对生活做出微不足道的改变时,我们不应告诉他们这是没有意义的,而应鼓励他们继续同时说服他人参与。在全球层面,我们需要基于最科学的依据做出合理选择,包括扩大最安全,最稳定,最可靠的清洁能源与核能的使用,并确保达成国际协议。讨论问题对于确保我们解决对的问题是必要的。尽管如此,科学已经断然得出结论,认为问题和讨论应该从问题过渡到如何去实施以证据为基础的现有方法上来。
相关书籍:《退缩——逆转全球变暖最全面的计划》(Drawdown: The Most Comprehensive Plan Ever Proposed to Reduce Global Warming),《城市的品格: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的环境治理商业新方略》(Climate of Hope: How Cities, Businesses, And Citizens Can Save the Planet),《大灭绝时代》(The Sixth Extinction: An Unnatural History),《富足》
结论
就算认知升级了,我的理念也不应被看作是正确的。那只是根据数据得出的最好的世界观。随着科学有了新发现,随着我们观察到更多的成功和失败,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信念。我发现,博览群书,,然后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反思,并识别出那些代表着人类所拥有的最佳知识的共同发现。无论你用什么样的体系来学习知识,请记住,不对并不是失败,当新数据出现时,错误不会更新你的理念。
译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