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系 车 杀 手
为了应付自石油危机后国内掀起的日系车热潮,通用除了在1985年成立全新的子品牌“土星”以外,还以道奇、普利茅斯以及克莱斯勒的名义,推出了名为Neon的经济型入门级小车,与本田Civic以及丰田Corolla等对手一决高下。
Neon最早在1991年的北美车展中亮相,当时它挂着道奇标,是一台有着对开式车门的概念车。
克莱斯勒Neon
从当时看来,Neon的尺寸不输同期的日系车(甚至还会大一点),搭载的是一副2.0L机器(那时候的日系车顶多就是1.3L/1.5L级别),最重要的,是其价格便宜——按照当时的汇率,最低配的Neon折合不到100万日元就能买到,再怎么说,这也是一台2.0L级别的车啊。
所以对于日本媒体来说,Neon是非常可怕的,“认真做小车的美国人很可怕”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甚至他们还将Neon称为“日系车杀手”以表尊敬……然而,这位“日系车杀手”很快就被赶下神坛,皆因它过于节约成本,导致各部分的品质都不尽人意(以日系车的标准来看),造工/用料也让人不省心,操控性又不怎么样,另外配置也实在太过简约了……尽管在一定时期内,Neon的销售表现还算可以,但总体而言,与日系对手相比,又显得不值一提。
被日本媒体捧杀的Neon在1996年4月终于进入了日本,据称其规格基本与澳规保持一致,按照价格,Neon下能打Corolla,上能打Corona,好像是很厉害。但是吧,它的配置实在太低,譬如最入门的版本售价为130万日元,与同期Civic/Corolla的1.5L车次低配/中配车型较为接近,但是它居然连个空调都不给你啊,啊?为什么不多花点钱买个高配?在全面普及4AT的日本市场,你给我个3AT???
经历了初代的惨淡,到2000年,克莱斯勒把换代Neon再次带来了日本市场,其各方面也经过了大幅度的升级(虽然媒体评价其依然不如日系对手),当中也包括价格,配置稍微好点的LX版要价215万日元,配的还是3AT……于是到2003年,第二代Neon也黯然地退出日本市场。
还有这些……
败因:知名度低,销售渠道不足,美国人大老粗式造工不对日本人口味。
败因:操控差,发动机动静大,美国人的粗糙做工。
败因:本质上Mondeo算是一台欧洲车,而且尽管它的尺寸更大,但当时进入日本市场,Mondeo其实是针对着Golf来的(皆因Golf从好些年前就凭借其品质、实用性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在进口车中大受欢迎),这可以从广告语“日本のフォルクスワーゲン・ゴルフはなぜ高いか(日本的大众Golf为毛这么贵)”中看出,而且它的价格不贵,配置还丰富(例如标配当年在日系车中多为选配的气囊以及ABS)。然而,日本人还是愿意多花点钱去弄台他们觉得更可靠的欧洲车,或者直接买台大受好评的日产Primera。
败因:为了缓和日美贸易摩擦而诞生的产物,本质上是雪佛兰同名车型的OEM版。正因如此,整台车的性格也和丰田品牌有较大差异,另外同期丰田在日本已经有类似定位的车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