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黄敏君

上海市特级教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教育硕士,浦东黄敏君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主持人,浦东学前教育协会理事,曾荣获荣获上海市优秀培训者“君远奖”上海市园丁奖等称号。
2019年4月2日上午,上海市特级教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教育硕士黄敏君在中国幼教年会(2019)丝绸之路峰会第一大专题板块「焦点透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质量」中分享了主旨报告「儿童文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基于儿童文化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在幼儿园教学活动方面的经验。
所谓“儿童文化”,是儿童这一独特的群体所特有的观念与行为的复合体,是儿童内在精神及其外在显现的总合。在儿童个体生活每一个片断的细节中,在儿童学习、活动、游戏中,悄然生成生长,体现着儿童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周围世界所见、所闻、所想与所为,是一种变化着的,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化。一如当儿童看到老师戴牙套,惊奇地问“为什么老师牙齿上还戴项链呢?!”儿童的视角奇特、纯真、妙不可言,令人欣喜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为守护这份至真至善至美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
        黄敏君分享了上海“主题式的流动”教学法,即倡导一个主题实施两到四周时间,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推进,强调整合性和综合性,所以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均为课程。黄敏君说:“幼儿园教学活动在上海包括四大板块:学习、运动、游戏、生活,这四大板块中特别强调,游戏其实是指自主性的游戏,也就是我们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的老师会致力于幼儿园主要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学习应该有游戏,运动应该有游戏,生活也应该有游戏。”
教学活动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实施,叫“综合性主题教育”,这个思路是指把儿童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力图顺应各教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以综合的形式将儿童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各个方面整体协调,以儿童周围生活为基础,把各种信息有机组合起来,通过学一点、做一点、懂一点让儿童能够快乐的学习。所以说“综合”的价值与重要性,体现了从儿童视角出发,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儿童对世界认识的统一性特点。

针对教学活动

黄敏君分享了自己的三个经验:

    1. 尊重儿童发展需要,以儿童文化生长为基点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活动目标”和“活动环节”两方面,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首先明确育德育人的大目标,即向真、向善、向美,然后落实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的小目标。不管是目标制定还是环节实施过程当中和孩子深入互动,始终将大目标和小目标装在心里。在解读幼儿基础上,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制定目标,就是目标制定。在活动实施环节,老师心里装着“求真大目标”,会把探索看作是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将其视作活动目标,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孩子的探索习惯、探索欲望、探索坚持性,最后拥有持续探索的能力。
2. 赋予儿童权利,以游戏、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实践。
      赋予了儿童权利,教学活动也一定具有导向性,一定是有细化的,重探究的,倡导合作,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沟通。如多米诺骨牌游戏,第一目标是聚焦骨牌摆放,第二目标聚焦合作,合作在过程当中始终是让孩子能够有一个感知,感知到分工,感知到谦让,感知到合作,感知到要共同承担,最后感知到齐心协力才可以完成艰难的任务。
     3. 聆听童心世界,以平等对话、积极关注落实教学活动评价。
      艺术领域经常说“不追求技能,不以好不好、画的像不像来评价儿童”,其实我们能在艺术活动里做的更多的是聆听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做一名聆听者,更利于维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科学活动我们更多的会关注过程中孩子积极思考探究行为的表现,所以活动评价更多的是和孩子平等对话,而不是妄加评价。
      最后,黄敏君表示,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美好——从孩子的创造性中学会摆脱经验的牢笼,从孩子的纯真中发现日常生活的独特之处,从孩子对死亡的最初思考中体验对生命的感激之情……

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目标:引导孩子向真、向善恶、向美

孩子的独特视角…

孩子们眼中的我:网眼丝袜?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能传递教育价值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课程

儿童文化的核心是游戏

关注孩子的影坛状态和释然状态

领域和新经验

没有发现也是一种发现——只要参与研究了

活动一定是一个大背景下,在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育活动,包括丰富的个体化学习材料来支持幼儿的探究和发现

在艺术领域不追求技能,不以好不好来评价有儿,而是要更强调关注孩子

发布于 2019-04-10

来自作品集学习笔记(专业)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