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四旨,获益匪浅!

道教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公众号
一、以药性为用药之旨

我在治病时,主张以药物之性用药,不主张以化学成分用药。化学成分虽有它的科学性,但有它的局限性。因药物成分非常复杂,很难以某种成分以概其全。如果以其什么素呀、苷呀、碱呀、酮呀等成分用药,是不能尽其中药之性,也难以取得它应有的疗效,不要以为中医理论之玄而走捷径。化学成分只能作为用药的参考,不能作为用药的依据。

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各有其能,各归其经,各入其脏腑,有是病者用是药。须知药物是特殊商品,药源有多寡,产地有不同,价钱有高低,但不能以单纯价钱高低来论药物的疗效价值,如须用薄荷而用人参,须用竹叶而用鹿茸,那就会适得其反了,只有药性合乎病性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如治疗某女,9岁,遗尿案,即是例证。该女孩从小遗尿至今,夜尿3~4次,每夜皆遗。舌淡红,苔薄白,脉弱,饮食欠佳,大便1次/日。曾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方用炙麻黄4g,白果6g,五味子6g,桑螵蛸6g,益智仁6g,山萸肉6g,鸡内金6g,炒麦芽10g,炒山药10g,乌药3g,服完6剂夜尿减为2次,已不遗尿,上方加减又服8剂,未再遗尿。此方从肺肾开阖失司论治,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难以做得好的。

二、以人性为用药之旨

以人性为用药之旨。因为我们治疗对象是人,而且是病人,所以在治病时不但要看到人的病,而且更要看到病的人。病性各有不同,而人性亦各有不同,有刚有柔,有动有静,有宽有窄,男女不同,老幼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不同,而性情亦有所不同。但有个共同点,人是有感情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则皆有之。

医生在看病时,既要注意到病前的性格,又要注意到病后的情绪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开好有药处方,又要开好无药处方。所谓无药处方,即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或宽慰或劝导,性急者济之以缓,性柔者济之以刚,根据其性格做适当的思想工作,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正如《类证治裁》说:“若不能怡情放怀,至积郁成劳,草木无能为挽矣,岂可借合欢捐忿,萱草忘忧也哉。”在治病中还根据病人文化程度不同开出“无药处方”,如某位女患者,有文化素养,又善于画国画,突有丧偶之痛,整日闷闷不乐。在开完药方之后即赠诗一首“雪里梅花雪后松,冷香高洁耐寒冬,一支画笔重挥洒,何计歪斜与淡浓。”患者非常高兴,心情为之一振,果然又拿起了画笔,恢复常态。

三、以病情为用药之旨

疾病多多,各有其性,中医治病最重要的是针对病情用药。所谓病性,是指疾病的性质,从大类而言,不外乎虚实寒热,但往往寒热并见,虚实夹杂。其孰多孰少,孰重孰轻,孰真孰假,是外感、内伤或其他等,若不明其病性就难以给予恰当的治疗。

中医治病不重在病名,而重在病机,病机就是病之本,病之性。对于已经确诊的西医病名和诸多化验、仪器检查结果只作参考,不对号入座。我的治病诀窍就在这里。

如曾治一男性患者(15岁)发烧后不久,右眼发生见光流泪,逐渐加重,既不能见阳光,又不能见灯光,即使在阴天的灯光下也流泪不止。在当地医院诊为角膜炎,用药无效,曾服中药40多剂亦无效。遂来郑州就医,经某大医院检查治疗亦无效。

后经辨证,系心肝火旺,上走空窍,迫液外出所致。遂予荆芥9g,栀子6g,黄芩6g,黄连4.5g,生地黄12g,木贼草12g,夏枯草15g,连翘9g,菊花9g(后下),生甘草4.5g之方,水煎服,共服30剂,基本痊愈,唯见强阳光稍有点流泪。宗上方去生地,加桑叶30g,密蒙花9g,当归9g,白芍12g,川芎3g,水煎服。月余后得悉,完全康复。

四、以脏腑之性为用药之旨

在治疗有关脏腑之病时,除注意到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脏腑的阴阳属性外,更注意到脏腑之性。所谓脏腑之性是指脏腑的功能特性。

如治疗肺的疾病时常注意到它的清肃之性,不容一物,有浊者则涤之。又注意到它的开合之能,失调者则散敛结合,以顺其自然开合之性。遇有声哑者又注意到金之属性,是“金实不鸣”还是“金破不鸣”。肺为娇脏,既恶寒又恶热,在治疗上不要有过寒过热之弊。

又如在治疗肝病时,常注意到肝为刚脏,主藏血,体阴用阳,易升易动,易郁易损,肝之肆虐,常能伤及他脏,故有“肝为五脏之贼”的说法。在治疗上或疏或达,或柔或养,或镇或平,皆应注意到它的刚柔之性,尤其是刚性,故在治疗肝郁时既疏之又养之,“恩威并用”,遂其“将军”之性,以免有愈疏则胁愈痛之虞,是则“将军”不服也。

再如在治疗胃病时,常注意到胃以降为顺之性,是消而降之,清而降之,润而降之,和而降之或温而降之,不管是胃积不化,胃气不开,胃气狭窄,胃气不收,胃气不固等,皆勿忘一个“降”字。

总之,临证用药方面要以药性、人性、病情、脏腑之性为用药之旨。我的治学格言是:书要多读,理要精通,自知不足,勤学莫止,决心在先,毅力继之,勿华于外,求实于内。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0)

相关推荐

  • 名老中医徐宜厚治疗皮肤病(下) 脏腑辨证...

    名老中医徐宜厚治疗皮肤病(下) 脏腑辨证中,尤重脾胃.徐宜厚这一思想来源于李杲"治 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唯益脾胃之药为切"(<脾胃论·脾胃胜衰论>).徐宜 ...

  • 用药四旨,获益匪浅

    一.以药性为用药之旨 我在治病时,主张以药物之性用药,不主张以化学成分用药.化学成分虽有它的科学性,但有它的局限性.因药物成分非常复杂,很难以某种成分以概其全.如果以其什么素呀.苷呀.碱呀.酮呀等成分 ...

  • 深究深挖:《伤寒论》组方用药其旨???

    通过学习<伤寒论>倍觉选方用药配伍其旨深奥.前人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选方并不是执一方以治一病,而是要深究其旨,慎思选用."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 ...

  •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十五)制方法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 (十五)制方法 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有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各有所能,不可不 通[也].夫药之气味不必同,同气之物,[其]味皆咸,其气皆寒之类是也.凡同 气 ...

  •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十七)〔药类法象〕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 (十七)[药类法象] 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风气温味辛,疗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 药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l ...

  • 李氏全息舌诊与用药(四)

    (接上) 我们今天通过一些对话实例,来带领大家深入感受和了解李氏全息舌诊的魅力风采. (内容些许零散,但仔细品味,收获必丰) 一.舌中线的诊断价值和意义: 对话 1: 附图: 舌中线与脊柱的关系图(李 ...

  • 中医临证用药四十则

    以下名医临证用药是历代中医传下来的,在传递过程中可能有走形,欢迎大家在评论里讨论!1.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2.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 ...

  • 【知禁】李东垣用药四禁!

    一.时禁 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大法春宜吐,象万物之发生,耕耨科斫(喻辛勤钩稽探索),使阳气之郁者易达也.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推陈致新,而使阳气 ...

  • 临床麻醉用药四原则

    原则一:能少不宜多 不管是神经阻滞还是静脉用药,一个给药的基本原则是给药剂量能够充分满足麻醉需求的最少剂量是最合适的剂量. 这有两层含义,首先给药量必须能够完全临床麻醉的需求,其次,其剂量必须满足需求 ...

  • 清早期秘授风水全书《司马头陀堪舆秘珍》真旨要诀、秘授四课神书

    清早期秘授风水全书《司马头陀堪舆秘珍》真旨要诀、秘授四课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