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鼎食,西周青铜器与礼乐
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工具落后,致使人们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不高,这种落后的生产水平,就把人类长时间的束缚在了农业生产上,因而极大的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青铜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摆脱了极度落后的石器时代,进入到青铜时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所处的时期,这段时间长达一千六百余年。这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农业生产的效率,还促进了社会化大分工的发展,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最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青铜文化。
从商朝开始,青铜已不仅是用于农业生产,更多的时候是用于铸造各种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这些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的容器,更多的是以礼器的身份出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身分地位。通过礼器的等级化规定来协调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统治秩序。
西周时,周人继承并发展了殷商的祭祀礼器文化,使之渗透到周人祭、宴、婚、丧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这些方面,不同身份等级的贵族,所用青铜器的大小、数量都有严格规定,至于庶人,则只能使用陶制祭器,这种严格的规定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器系统。
于是严格按照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社会等级使用青铜器,这就被视为是守礼的表现。渐渐的这种“器以藏礼”的青铜礼器使用理念,逐渐发展形成了西周独特的礼乐文化。
西周礼乐制度的核心,是社会等级制度。在礼乐文化盛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使用必须符合“礼乐”制度的要求。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列鼎的使用制度和用乐的制度。
鼎是青铜器中等级最高的器物,被视为是王权的象征,后逐渐演变为祭祀和宴享的礼器。而列鼎,就是一组由不同造型、大小、类别等组合排列起来的鼎,它们是贵族平时飨宴或祭祀时使用的盛装食物礼器,同时还起到标志身份、地位的作用。据史料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簋中盛装黍稷,鼎中盛装肉食,各鼎所盛的肉食也有规定。这就是所谓的“列鼎而食”。这种严格的列鼎使用制度是不可逾越的,它体现着周人礼乐制度的核心——等级制度。
乐作为西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乐与礼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当时的贵族们,无论是庙堂之上的祭祀、朝聘,还是宴飨饮酒,亦或是行军打仗时,莫不都要奏乐相配合。乐既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同样具有等级性。这种等级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等级的贵族,在施礼时所能使用的乐和其乐队的规模是不同的。据史料记载,周王乐队奏乐时,其青铜乐器是在场地四面展开的,其所奏的乐为《驺虞》;诸侯乐队奏乐时,乐器只能布置三面,其所奏的乐为《狸首》;卿大夫只能布局两面,其所奏乐为《采蘋》;士只能一面,其所奏乐为《采蘩》。
由此可见西周的礼乐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不同的青铜器物来体现的。这些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它们向人们揭示了西周时期的政治、艺术、审美等特征,是中国青铜文明物化的重要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