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动图 解析)侧拐弧圈球怎么接?看这一篇就足够了

有球友在后台咨询侧拐弧圈球怎么接?我们整理了这份资料,供您参考!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有球友在后台咨询侧拐弧圈球怎么接?我们整理了这份资料,供您参考!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全新策略手游!末日降临,你能坚持到第几波?

广告

首先请看这个视频↓↓↓

关于如何接好侧拐弧圈球,北京市海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副校长,北京市海淀区乒乓球协会秘书长高翔曾在微信公众号“乒乓国球汇”中这么解答:

想要接好侧拐弧圈球,首先要把来球和击球的原理搞清楚。想要不漏球,最先调整的不是击球点的上下,而是击球板形的角度。

通常业余球友在拉球时,板头都是朝前的,这样就会和来球形成两条平行线。而且业余球友的拉球动作不是很规范,大多都容易抬肘,在击球时很容易造成漏球。接好侧拐弧圈球要注意下面几点:

1.多加练习正面打侧面来球,体会正面击球的感觉;

2.注意调整身体重心,腰胯带手在稳定中转动,不要过多靠大臂和肘部来做动作;

展开剩余88%

3.根据来球长短前后移动步法,尽量在上升期迎前击球;

4.练习中多以拉对方直线为主,注意重心交换能够回斜线拉球;

5.拉球时要注意拇指食指及中指的配合用力,尤其是中指在击球时要顶住球板;

6.要根据对方板形判断来球侧拐的角度,一定要先站住再拉球,不要在没站住的情况下伸手拉球。

北京体育大学小球教研室副教授唐建军博士,关于加转及侧拐弧圈球技术,也有过这么一个视频:

唐建军老师常年从事乒乓球基础教学研究,他的教学片可以说是乒乓球初学者的经典教材。

对付侧拐弧圈球,得弄明白这个球是怎么拉出来的,我们再来看袁磊教练的解答:

从技术上说呢,你想拉出侧拐,首先得摩擦球的侧部:以右手为例,你拉左侧旋非常难,下旋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都是球的右侧面。要摩擦球的右侧,你的板形就要内扣一点。

直板相对横板完成这种内扣要困难一点,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拇指和后面的中指多发点力,手腕相对稍微下压一点,这样的话先把板形扣过来,稍微立一点,这样的话好摩擦球的侧部。

这时候大臂尽量少往前送,力量不要太往前使太多,前臂快点收,摩擦薄一点,我觉得动作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基本结构了,毕竟这个弧线已经不是单纯的越过球网的那种上下的弧线了。当然,这个动作腰腿的感觉跟正常拉弧圈球的感觉是一致的。

技术上也到好练,大概练习一个月也就能掌握了,但我个人建议这个不要作为你的主要技术或者主流技术,他只是你的一个补充,比赛中用来突然变个节奏、变个旋转。因为你摩擦球的右侧部,它向前的力量肯定会非常少,这样的话球速和力量都不会太大,顶多是摩擦转一点,及时它拐一点能骗一些水平不太高的选手,但对于水平比较高对旋转理解比较深的选手,对这种旋转并不是很害怕,反而相对好接了。

(自乒乓国球汇)

侧拐弧圈球是球在空中运行、到我方球台以后有一个大的曲度弧线。相当于足球里面的香蕉球。侧拐弧圈球它的特点就是侧向拐弯。侧拐弧圈球的形成是跟我们摩擦球的位置是有直接的关系的,最明显的在运用中是双方选手在对拉的时候为了弧线的保稳几乎都采用这样的击球方式。空中运行时间稍长、弧线稳、上台率高!在掌握了前冲、高吊的技术以后,想成为高水平运动员这个是必须要掌握的。在学习这项技术的时候采用球的下降期击球去体会。

下旋球的时候,步法到位,引拍稍往外走,摩擦球的偏右位置,向前上摩擦制造出左侧旋的效果。在对拉的上旋球,我们同样去接触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向前方摩擦即可。这项技术并不难,难的是步法到位。

乒乓网曾有一篇题为《侧拐球、侧旋球和侧弧圈的前世今生》 ,总结得也很全,分享如下:

侧拐球和侧旋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旋转球,应该说,其概念与区别还是比较清楚的:侧拐球是绕前后轴旋转的两种旋转球,其中落台后弧线向右偏拐者为顺旋球(其名称来自球的顺时针旋转),向左为逆旋球(其名称来自球的逆时针旋转)。侧旋球是绕上下轴旋转的两种旋转球,其中球后部向左旋转者为左侧旋球,其脱拍后的飞行弧线向右偏拐;球后部向右旋转者为右侧旋球,其脱拍后的飞行弧线向左偏拐。

图1 侧旋球第一弧线在水平方向上向一边偏拐

上面是右侧旋球脱拍后弧线向左偏拐,下面是左侧旋球脱拍后弧线向右偏拐。

顺、逆旋球第一弧线与不转球相似,因其所受马格努斯力不大。

图2 侧拐球第二弧线向一边偏拐

顺旋球落台后反弹,显著向右侧拐,逆旋球落台后反弹,显著向左侧拐。(注意:此图是接球方的视角)。

侧旋球落台后反弹,其第二弧线按照原来的方向顺势继续,因其所受台面横向摩擦力不大。

侧拐球和侧旋球相同之处在于飞行弧线都会侧向偏拐,且旋转越强烈弧线偏拐越显著。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侧拐球是第一弧线基本正常第二弧线偏拐,其偏拐原因是球落台时台面给顺(逆)旋球的横向摩擦力。而侧旋球则是第一弧线偏拐第二弧线基本正常,其偏拐原因是空气流对左(右)侧旋球产生的横向马格努斯力。

可是,这二者在乒乓球运动的实践中又存在大量的误解与混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乒乓球运动实践中为了简单明了,方便交流,易懂易记的需要,将标记三维空间旋转的的三根基本坐标轴只保留了左右轴、上下轴,省略了一根前后轴,将三维旋转降维成二维旋转。就像我们经常使用二维平面图画、照片来记录、显示三维物体,当然比处处使用三维立体模型方便得多。

但这样一来,(省略了一根前后轴)使得顺逆旋球(即侧拐球)仿佛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成为经常性被忽视甚至遗忘的两类重要旋转球。导致许多入门新手只知道乒乓球有上下左右四类旋转球,不知道其实存在六类旋转球。因此,与上下左右旋转球同等重要的顺逆旋球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鲜有人提及也就不奇怪了。产生混淆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少球友想当然地把凡是弧线侧向拐弯的球都叫做侧旋球或者都叫做侧拐球。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侧拐球和侧旋球在不少人心目中渐渐成为同义词,混淆由此产生了。

侧旋球的产生大家都很熟悉,多数情况是立拍向左右方向摩擦球的后部。当然,向前摩擦球的左右两侧,也能产生侧旋球。

侧拐球因其特殊的落台后侧向偏拐的性质引起了众多球友的兴趣。打出侧拐球的关键是使球必须围绕着前后轴旋转,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侧拐发球主要是拍面放平,向左右摩擦球的底部(向左为顺旋球(参见图3),向右为逆旋球)。正手侧拐拉球产生逆旋球(右手持拍为例,下同)主要方法是侧向立拍大力向上摩擦球的右侧部,或者水平持拍,大力向左摩擦球的顶部(参见图4)。反手侧拐拉球产生顺旋球(参见图5,注意,梅兹是左手持拍,所以他的反手侧拐拉球产生逆旋球)。

图3 侧拐发球。

向左摩擦球底部,产生顺旋球,落台后向右侧拐。

图4 正手侧拐拉球。

向左摩擦球顶部,产生逆旋球,落台后向左侧拐。

图5 梅兹左手反手侧拐拉球。

向上摩擦球右侧部,产生逆旋球,

落台后向左侧拐。

弧圈球就是强烈的上旋球。至于强烈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弧圈球,并没有数量的标准。一般业余爱好者把球拉到每秒40-50转称之为“弧圈球”未尝不可,但国家队的弧圈球起码要拉到每秒百转以上吧?弧圈球可分为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正手弧圈球又可分为(高吊)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弧圈)和不转弧圈(俗称假弧圈)。

弄清了侧拐球和侧旋球的概念与区别,侧弧圈球这个模棱两可的名词应该不难解释了。首先必须明确这个“侧”字到底是指侧拐、侧旋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侧拐弧圈球就是顺逆旋 强上旋球,其侧旋较弱。从弧线看就是球落台后的第二弧线侧向拐弯的弧圈球。侧旋弧圈球就是侧旋 强上旋球,其顺逆旋较弱。从弧线看就是球脱拍后的第一弧线侧向拐弯的弧圈球。侧拐侧旋弧圈球就是顺逆旋 侧旋 强上旋球。从弧线看就是第一,第二弧线都会侧向拐弯的弧圈球。当然,由于在受力相同的前提下,三类基本旋转是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动态平衡的,所以此类弧圈球的侧旋和顺逆旋都不会太强。

从球员击球时的摩擦部位和挥拍方向来判断:发球时,竖直拍面向左右摩擦球的后部是侧旋球,放平拍面向左右摩擦球的底部是侧拐球。拉球时,正手立拍摩擦球右侧部向上挥拍就会产生逆旋(侧拐)弧圈球;向前挥拍就会产生右侧旋弧圈球;向前上方斜向挥拍就会产生逆旋右侧旋弧圈球。拉球时,拍面水平摩擦球顶部向左挥拍者会产生逆旋(侧拐)弧圈球,这种方法打出来的球力道足、速度快、威胁大。反手弧圈球或左手持拍者的具体分析读者可自行解决,原理相同。以上只是纸上谈兵,从原理出发谈了一下侧拐球的打法。实际怎么打,当然是听经验丰富、身经百战、技术功底深厚的教练,再加上自己琢磨、苦练。

实战中的侧拐发球和侧拐弧圈球并不少见。从最近的视频看到,马龙正手发的顺旋侧拐发球又急又长又拐,关键时刻用一下,樊振东企图侧身被来球追身顶住,把球拉飞,直接吃发球。朱雨玲输球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吃了不适应侧拐发球的大亏:李姣直拍左手站在反手位,侧身正手发得一手质量很高、落点极佳的逆旋侧拐球。小朱先是直接吃了两个大斜线逆旋发球,球落台后大幅度向外侧拐,小朱对付这种正手大角度侧拐球似乎功力不够。第三局,受到大斜线的牵制,顾此失彼,又连吃了两个直线逆旋侧拐追身发球,球拍连球都没碰上。后面虽然有所适应也只是试探性应对,轻拉回去或搓一板,回球质量差强人意,由此造成心理压力巨大,导致最后第六局10:7领先后,反而连输五分崩盘。

侧拐弧圈球的重要代表人物正手老瓦(参见图6),反手梅兹。此二位弧圈技术炉火纯青、功力深厚,拉出来的侧拐弧圈球威力巨大,堪称经典。网上有很多精彩视频可以观赏、学习。

图6 老瓦正手侧拐拉球。

水平向左摩擦球顶部,产生逆旋球,落台后向左侧拐。

最后,我们欣赏一个视频,侧拐弧圈球,一直都是许昕的拿手绝活,以弧线高、顶、拐为主要特征。在与马龙的这一精彩回合中,两人斗智斗勇,以拐制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