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260)找到穿越周期的东西

读通鉴(260)有什么东西能穿过周期

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

春,三月,吴主使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璆与徐绍、孙彧偕来报聘。徐绍行至濡须,有人言徐绍誉晋国之美的(类似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吴主大怒,追还,诛杀。

夏,四月,吴改元甘露。

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进王妃曰王后,世子曰太子。

癸未,大赦。

秋,七月,吴主逼杀景皇后,迁景帝四子于吴;寻又杀其长者二人。

八月,辛卯,文王卒,太子嗣为相国、晋王。

九月,乙未,大赦。

戊子,以魏司徒何曾为晋丞相;癸亥,以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

乙亥,葬文王于崇阳陵。

冬,吴国西陵督步阐上表请吴主徙都武昌;吴主听从,使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守建业。步阐,步骘的儿子。

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甲子,出舍于金墉城。太傅司马孚拜辞,执魏帝手,流涕歔欷不自胜,说:"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丙寅,晋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即宫于邺城;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魏氏诸王皆降为候。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尊王太后称皇太后。封皇叔祖父司马孚为安平王,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伷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邪王,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以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增位进爵有差。乙亥,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未几,又以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望、司空荀顗,凡八公,同时并置。晋国皇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又招诸王皆得自选国中长吏;卫将军齐王司马攸独不敢,皆令上请。

下诏除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

晋国皇帝承魏氏刻薄奢侈之后,想矫正以仁俭,太常丞许奇,许允的儿子,皇帝将有事于太庙,朝议以许奇父受诛,不宜接近左右,请出为外官;皇帝乃追述许允之夙望,称许奇之才,擢为祠部郎。有司言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

开始设置谏官,以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担任。傅玄,傅干的儿子。傅玄以魏末士风颓敝,上疏说:"臣闻先王之御天下,教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近年来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放诞盈朝,遂使天下无复清议。陛下龙兴受禅,弘尧、舜之化,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之士以惩不恪,臣是以犹敢有言。"皇上嘉纳其言,使傅玄草诏进之,然亦不能变革。

当初,汉国征西将军司马钧生豫章太守司马量,司马量生颍川太守司马俊,司马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司马防生宣帝。

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

春,正月,丁亥,即用魏庙祭征西府君以下并景帝凡七室。

辛丑,尊景帝夫人羊氏曰景皇后,居弘训宫。

丙午,立皇后弘农杨氏;后,魏国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

群臣上奏:"五帝即天帝,王气时异,故名号有五。自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座。"司马炎听从。皇帝是王肃的外孙,故郊祀之礼,有司多听从王肃建议。

二月,除汉宗室禁锢。三月,戊戌,吴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来吊祭。

吴国散骑常侍庐江人王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吴主不悦,散骑常侍万彧、中书丞陈声从而谮之。丁忠出使还吴,吴主大会群臣,王蕃沉醉顿伏。吴主疑其诈,抬王蕃出宫外。过一会儿,召还。王蕃喜好治威仪,行止自若。吴主大怒,呵左右于殿下斩杀,出,登来山,使亲近掷王蕃人头,作虎跳狼争咋啮之,人头皆碎坏。

丁忠劝说吴主说:"北方无守战之备,弋阳可偷袭而取。"吴主以问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说:"北方新并巴、蜀,遣使求和,非求援于我国,想蓄力以等时机。敌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吴主虽不出兵,然也与晋国绝交。陆凯,陆逊一族后代。

夏,五月,壬子,博陵元公王沈卒。

六月,丙午晦,日有食之。

文帝之丧,臣民皆从权制,三日除服。既葬,皇帝亦除丧服,然犹素冠疏食,哀毁如居丧一样。秋,八月,皇帝将谒崇阳陵,群臣奏言,秋暑未平,恐皇帝悲感摧伤。

皇帝说:"朕得奉瞻山陵,体气自佳。"又下诏说:"汉文不使天下尽哀,亦帝王至谦之志。当见山陵,何心无服!其议以衰绖从行。群臣自依旧制。"

尚书令裴秀上奏说:"陛下既除而又重新穿丧服,义无所依;若君服而臣不服,亦未之敢安心。"

皇帝下诏说:"患情不能跂及耳,衣服何在!诸君勤勤之至,岂苟相违。"遂止。

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制,而汉文帝除掉这个制度,毁礼伤义。如今主上至孝,虽夺其服,实行丧礼。若因此复先王之法,不是很好吗!"

傅玄说:"以日易月,已数百年,一旦复古,难行。"

羊祜说:"不能使天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是添制吗!"

傅玄说:"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于是停止。

戊辰,群臣奏请易服恢复肉膳,下诏说:"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绖之礼,以为沉痛。何况当食稻衣锦!适足激切其心,非所以相解。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至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相从已多,可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无事纷纭!"于是以疏素终三年。

臣司马光说: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此先王礼经,百世不易者也。汉文师心不学,变古坏礼,绝父子之恩,亏君臣之义;后世帝王不能笃于哀戚之情,而群臣谄谀,莫肯厘正。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而裴、傅之徒,固陋庸臣,习常玩故,不能将顺其美,惜哉!

解读:晋夺魏大位,需要一些东西为自己正名,司马炎想从礼制找切入点,但是世家群臣人心怠惰,大家都不肯配合支持,司马炎只能虎头蛇尾地搞了一通,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禅位的人,是有大功德的,这需要有一整套的事件相配合。然而魏一代,已经把华夏文化里的很多东西给丢了,司马光这里说汉文帝有责任,这是为司马家的无能找借口。

汉文帝在三皇五帝之后,算是非常有为的帝王,晋朝皇帝加起来也比不上。司马炎继承的是父辈的遗产,他不能理解,执政到底靠什么?他在这阶段还在寻找执政的理由。

我们今天治家,都想着给后代留下点什么?那么买一个大的电视机其周期就是5年左右,而买一套房子呢,最长70年。这也是中国人骨子里对房子有着无尽渴望的原因。

哪些东西能穿越周期,普通人无法判定,但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理念,坚持做这样的事,总会有越来越长久的积累。

司马炎的自己没有什么学问,靠的是王肃。王肃对于向前看,完全是一头雾水,只好向后看,拿汉文帝当个稻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