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梦学员提升实录:我是怎么从“逻辑小白”到“逻辑大拿”的

Lsat的逻辑题目,大家一定非常熟悉premise和conclusion的两分法。将逻辑的原文从推理的角度区分为前提和结论。但是,作为组成premise和conclusion的句子也都会有不同的逻辑上的区别。大致可以分为客观、主观、价值评价和自然逻辑推理。但是,这些分类没有明显的界限,更是可以互相嵌套。我把这些分类给予一个名称,维度。听起来有些科幻吧hhh。实际上可以算是一种范围的不同。也就是scope。

了解了这些区分的时候,可以帮助区分premise和conclusion,因为有的时候没有逻辑的标志词在原文之中。还可以有助于对assumption的找寻。Assumption可以说是解题的关键,找到了它,那么就可以对选项进行预测。但是,assumption好像很难看出,又或者看了答案之后会恍然大悟。那么“维度”或者scope上的区分能帮助你去找到那个隐藏在字里行间,十分顽皮的assumption。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帮助你预测正确的答案。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吧:阅读完原文,脑袋中形成了一个预测,但是看到选项的时候发现没有一个匹配的。这样又回头看原文,担心自己是否遗漏了什么,然后再通过排除法去判断选项。这样非常浪费时间吧!而看到正确答案的时候,会感觉这个答案很是牵强或者会想:我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能想到呢?我想你可能把预测简单的局限于内容了。希望你能阅读完本文之后,了解了维度或者scope的区分,可以将把限制打开,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所有的可能。

客观事实是一个最广泛的维度。因为我们大家所处的世界就是客观的维度。为了更加生动,接下来,请跟随我的文字一起想象吧!我们的面前有一个物体,大致上是个球体。我们的语言将它称为苹果。而英语中将它称之为apple。这种语言上的不同并不能改变它的客观本质。接着,它的颜色是红色。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红色的苹果。这也是大部分属于客观的维度。你可能会较真说,有色盲认为它是绿色的。确实因为每个人感知能力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客观的理解会有些许偏差。这也是我上文所说的,这种分类中的界限其实不是那么清晰和绝对的。但是,在这里请先放下这些批判的思考,从主要的地方着手,与我一同想象完这些场景。然后,你咬了一口苹果,发现有些酸,也有点甜。这同样也是一种感知,但是与上文的红色相比,主观的感觉更加强烈了吧!不同的人会认为酸甜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区别吧!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进入主观的维度哦!再然后,你觉得这个苹果即使有点酸味,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它的甜味,你觉得很甜。这就进入到了主观的维度了。客观上,苹果是有点酸也有点甜的,但是主观上,你认为这个苹果很甜。你是否觉得突然就进入到了主观的维度很奇怪呢?试着再想象一下你的朋友Jack,你的朋友同样感知到了苹果是既酸又甜的,但是他认为这个苹果很酸。从这里,你可以发现一个主客观的明显的区别就是,客观维度的范围更加大,主观维度的范围是局限于一个人的。再接下来,你认为苹果很好吃。这就是价值判断了。因为你的意识中有一个标准,你喜欢甜的东西,因此,你觉得这个苹果很好吃。同时,你的朋友Jack也觉得很好吃。因为他喜欢酸的东西。这里,我们再想象一个朋友Sky,他同样感知到了这个苹果酸酸甜甜的,他觉得很酸(是和Jack一样哦),但是他却认为这个苹果不好吃,因为他觉得有一点酸的东西都不喜欢。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判断是在主观维度里面的进一步细分,因为也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但是做出价值判断的背后似乎有不同的规则或者原因在做支撑。再进一步,你认为你应该要多吃几个苹果,因为这个苹果很好吃呀!还是价值的判断。因为你做出的这判断的时候,还是有一种规则(生活中可能是经验、道德或者法律)在影响着你,此处可能是如果这个苹果好吃的话,那么就应该多吃几个苹果。

最后,我将要向你解释什么是自然逻辑推理。这个自然逻辑推理很容易与其他你所学到的推理相混淆。先来继续想象吧!你认为这个苹果很好吃,因为可能是产于中国的新疆,那里昼夜温差巨大,能给苹果带来很多的糖分。但是,实际上,也就是客观上这个苹果是山东产的。接着,你认为这个苹果也很甜,那么下一个苹果也会很甜。但是,客观上下一个苹果一点都不甜。最后,你认为应该要多吃几个苹果,这样可以有助于健康。确实,这些苹果实际上能有助于你的健康。这样一来,你可以发现这三种情况对应着追溯原因、预测未来和探寻结果。这也是自然逻辑推理中最主要的三种情况。可是你的推理是一种没有根据的逻辑,可能与事实不符。那么,你是如何做出这些逻辑的判断呢?你的背景知识推动了这种逻辑的产生。或者抽象一点来说,是决定论吧!而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自然逻辑推理。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逻辑,因为可以对我们的未来行动做出一定程度上确定的指引,但是,我们在法律上,还是要用一种更加严谨的推理方式,有论据支撑的逻辑方式哦!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这四个维度吧!大致上首先分为两种,也就是主观和客观,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是某个主体的意识。如果有一种规则指引着,那么你会做出一种价值判断(标志词是一些形容词和“应该“,法律中将客观和主观的价值判断成为实然(is)和应然(should)。最后还有自然逻辑推理,其主要分为找原因、找结果、预测下一次的行为。在句子中体现为具有逻辑推导的单词,例如 result,但是,客观上的原因不能与之不符合。

这里,我再引入一个因果的区分。因果是自然逻辑当中最常用的一种逻辑,但是又分为了两种因果逻辑,一种是纯粹的客观的因果,而一种是推理上的因果。纯粹客观的因果,是给予科学数据上的相关性得出的因果,例如数学上的函数关系。那么,你可以发现,这样的因果关系是从属于广义的相关关系,但是不同于狭义的相关关系。纯粹客观的因果与狭义的相关关系的区别在于:方向。这里不是物理上的方向,而是逻辑上的方向。纯粹客观的因果关系已经带有了前因后果这样的方向性,但是狭义的相关关系的方向性还是未知的。另外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其范围更加大。我们之前的想象过程,或者说是最开始说的compromise和conclusion就是逻辑上的因果推理。拿我们之前的想象的苹果来说。因为苹果酸酸甜甜(客观上),所以我认为很好吃(主观价值判断)。因此,我应该多吃苹果(价值判断),为了我的健康(自然逻辑推理)。因此之前是compromise也就是逻辑上因果推理的因,而因此之后,我应该多吃苹果这个主观价值判断,就是这里的果。

接下来,我们会进入到抽象逻辑或者说形式逻辑的领域。在上述的四个维度之中,其范围是限定了的。客观和主观维度,不可相互作出绝对的推理。如果你做出了推理,那么你做出的就是自然逻辑推理,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突破这些维度呢?可以说形式逻辑就是一把利剑,可以划破维度的界限。而逻辑推理就是:if, then.这个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在if当中可以放上不同维度或者相同维度的内容 ,接着在then里放上不同维度或者相同维度的内容。这样,维度之间的通道就打开了。如果符合了if中的要素(法律或者逻辑中称之为函摄),那么then中的内容一定实现。再拿苹果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觉得很好吃,那么Jack应该多吃几个苹果。注意这里的主体变化!条件中的主体是我,但是结果中的主体是Jack。本来两者分属不同的维度,我的价值判断和Jack的价值判断。但是因为满足了条件,因此,可以做出一定正确的结论。

进入到了抽象逻辑的领域,一定会碰到两种著名的推理方式,也就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具体到抽象。比如说,这个红色的苹果很好吃,所以所有的红色的苹果都很好吃。换句话说就是从点到面。演绎推理自然就是由面到到点,也就是从抽象到具体。例如,红色的苹果都很好吃。这个苹果是红色的,那么它很好吃。

最后,我想说,逻辑是立体的,但是纸面是二维的,突破这个二维的限制吧!举个原题的小例子吧,希望你能用这样的分类方式去解析哦!

ps.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大家可以积极留言。如果本文中有任何的不周延之处,希望指出,一起完善!

例题

解析:第一句中她认为这里代表着她的主观,接着这个信息是不值得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后面的,只要他所提供的信息没有证明是错误的,那么记者保证不会揭露他的身份。这里是一种抽象逻辑,形式逻辑,IF中包含着客观(信息是否正确),Then中记者的保证行为也是一种客观,但是这个行为里嵌套了一个未来的行为,也就是是否会揭露身份。当然,未来的行为又代表着推理,因为毕竟没有发生呀!然而,如果她被法官或者主编要求去做了,那么她会揭露其身份。也是一个形式逻辑。内容都是客观的行为。毕竟,这个信息关乎发电厂的安全违规。客观,是对信息内容的一个描述。因此,这个记者一定会揭露这个身份,即使这个信息是真实的。这句话是结论。做了一个未来行为的推理。这里有个让步,就是客观上信息的真实,可以匹配原文中的一个逻辑,结论是记者保证不会揭露身份。但是,保证中的行为是一个未来的行为,是推理哦!但是结论中的推理与之矛盾呀,怎么回事呢?这时候就有没有出现的premise,也即是assumption去衔接揭露这个结论。这样我们就能选到C啦。

(0)

相关推荐

  • ¬ 这是最好懂的逻辑学入门 ∨ 你将受用终身(上)

    欢迎回到<汤质看本质>,上期聊到了反思与抽象,本期我们聊「逻辑」. 「逻辑」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市面上也有大量关于逻辑学的书,但它们总会留给我们类似的印象--理论感太强,和现实的关联太少 ...

  • 辩证法当中的同构关系(7400字)

    经过前面的解读,只要思辨能力足够强,就很容易认清,盲目相信形式逻辑而否定形而上学,即选择性排斥辩证法,这实际是任何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人都避免不了的错误,因为只要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人的意识理性由显意识理性 ...

  • 你能透过借假修真的文字看到什么

    书接上回,中国传统文化有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而我所谓终极自圆其说的实现,不是简单满足于古人"知所先后"的"近道", ...

  • 从prolog到LTN,AI的逻辑推理能力1

    趁着假期快速阅读了一些关于逻辑编程的文献,喜欢上了逻辑编程这种编程方式.然后,顺藤摸瓜,果然,神经网络+逻辑编程,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了初步的成果,例如Logic Tensor Networks .Neu ...

  • 再谈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哲学基础地位

    从常识化角度反观专业哲学,之所以无法实现终极自圆其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一贯太过重视形上研究,反而造成了对知行合一的形下人生的基础共识的挖掘与养成意愿不足. 参照哲学的常识化转向理论,造成旧哲学有如 ...

  • 逻辑分为哪几种

    问题一:逻辑学分为哪几种? 形式逻辑(普通逻辑订.数理逻辑.哲学逻辑.模糊逻辑.非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制约逻辑等.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论 ...

  • 客观与主观在观上的一致性

    相对于旧哲学一贯混沌的经验属性,任何哲学思想者想取得理论创新方面的思想进步,就得先通过形而上学的创新思考与旧哲学划清界线,这是任何哲学理论创新的前提. 整个创新思考过程,以整个具有开放性的旧哲学为认识 ...

  • 不破案的探案故事《虚构推理》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一月新番<虚构推理>,只看3话的时候我曾经评价,这部动画企图说出怪异.战斗.推理悬疑和恋爱多种内容,但都没有说好,还好我没3话弃番,目前7话,差不多知道这番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了--它大致 ...

  • 用逻辑的单一指向性终极刺破文明迷雾

    不同分支文明间,既然避免不了文化上的交流,那么要想更好地交流,形式上离不开语言的正确翻译功能,实质上更需要虔诚的求同存异心理,只有通过形与质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思想的无障碍表达--那是一种终极理想化的 ...

  • “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哲学地位

    据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较少西方逻辑学教学内容,我不知道为什么,但从哲学的常识化转向视角来看,应该是准确但片面僵化的形式逻辑无法与"混沌"的辩证逻辑完全兼容的原因更多些,只是受制于唯物 ...

  • 瓦解科学主义的傲慢

    虽然有同样无法常识化普及的传播困境,但相对于科学,哲学却以相对更强的专业性壁垒成为普通人只能敬而远之和可有可无的玄幻存在,为什么专业性相对更强反而成为哲学相对于科学的传播劣势呢?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