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梦学员提升实录:我是怎么从“逻辑小白”到“逻辑大拿”的
Lsat的逻辑题目,大家一定非常熟悉premise和conclusion的两分法。将逻辑的原文从推理的角度区分为前提和结论。但是,作为组成premise和conclusion的句子也都会有不同的逻辑上的区别。大致可以分为客观、主观、价值评价和自然逻辑推理。但是,这些分类没有明显的界限,更是可以互相嵌套。我把这些分类给予一个名称,维度。听起来有些科幻吧hhh。实际上可以算是一种范围的不同。也就是scope。
了解了这些区分的时候,可以帮助区分premise和conclusion,因为有的时候没有逻辑的标志词在原文之中。还可以有助于对assumption的找寻。Assumption可以说是解题的关键,找到了它,那么就可以对选项进行预测。但是,assumption好像很难看出,又或者看了答案之后会恍然大悟。那么“维度”或者scope上的区分能帮助你去找到那个隐藏在字里行间,十分顽皮的assumption。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帮助你预测正确的答案。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吧:阅读完原文,脑袋中形成了一个预测,但是看到选项的时候发现没有一个匹配的。这样又回头看原文,担心自己是否遗漏了什么,然后再通过排除法去判断选项。这样非常浪费时间吧!而看到正确答案的时候,会感觉这个答案很是牵强或者会想:我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能想到呢?我想你可能把预测简单的局限于内容了。希望你能阅读完本文之后,了解了维度或者scope的区分,可以将把限制打开,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所有的可能。
客观事实是一个最广泛的维度。因为我们大家所处的世界就是客观的维度。为了更加生动,接下来,请跟随我的文字一起想象吧!我们的面前有一个物体,大致上是个球体。我们的语言将它称为苹果。而英语中将它称之为apple。这种语言上的不同并不能改变它的客观本质。接着,它的颜色是红色。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红色的苹果。这也是大部分属于客观的维度。你可能会较真说,有色盲认为它是绿色的。确实因为每个人感知能力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客观的理解会有些许偏差。这也是我上文所说的,这种分类中的界限其实不是那么清晰和绝对的。但是,在这里请先放下这些批判的思考,从主要的地方着手,与我一同想象完这些场景。然后,你咬了一口苹果,发现有些酸,也有点甜。这同样也是一种感知,但是与上文的红色相比,主观的感觉更加强烈了吧!不同的人会认为酸甜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区别吧!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进入主观的维度哦!再然后,你觉得这个苹果即使有点酸味,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它的甜味,你觉得很甜。这就进入到了主观的维度了。客观上,苹果是有点酸也有点甜的,但是主观上,你认为这个苹果很甜。你是否觉得突然就进入到了主观的维度很奇怪呢?试着再想象一下你的朋友Jack,你的朋友同样感知到了苹果是既酸又甜的,但是他认为这个苹果很酸。从这里,你可以发现一个主客观的明显的区别就是,客观维度的范围更加大,主观维度的范围是局限于一个人的。再接下来,你认为苹果很好吃。这就是价值判断了。因为你的意识中有一个标准,你喜欢甜的东西,因此,你觉得这个苹果很好吃。同时,你的朋友Jack也觉得很好吃。因为他喜欢酸的东西。这里,我们再想象一个朋友Sky,他同样感知到了这个苹果酸酸甜甜的,他觉得很酸(是和Jack一样哦),但是他却认为这个苹果不好吃,因为他觉得有一点酸的东西都不喜欢。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判断是在主观维度里面的进一步细分,因为也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但是做出价值判断的背后似乎有不同的规则或者原因在做支撑。再进一步,你认为你应该要多吃几个苹果,因为这个苹果很好吃呀!还是价值的判断。因为你做出的这判断的时候,还是有一种规则(生活中可能是经验、道德或者法律)在影响着你,此处可能是如果这个苹果好吃的话,那么就应该多吃几个苹果。
最后,我将要向你解释什么是自然逻辑推理。这个自然逻辑推理很容易与其他你所学到的推理相混淆。先来继续想象吧!你认为这个苹果很好吃,因为可能是产于中国的新疆,那里昼夜温差巨大,能给苹果带来很多的糖分。但是,实际上,也就是客观上这个苹果是山东产的。接着,你认为这个苹果也很甜,那么下一个苹果也会很甜。但是,客观上下一个苹果一点都不甜。最后,你认为应该要多吃几个苹果,这样可以有助于健康。确实,这些苹果实际上能有助于你的健康。这样一来,你可以发现这三种情况对应着追溯原因、预测未来和探寻结果。这也是自然逻辑推理中最主要的三种情况。可是你的推理是一种没有根据的逻辑,可能与事实不符。那么,你是如何做出这些逻辑的判断呢?你的背景知识推动了这种逻辑的产生。或者抽象一点来说,是决定论吧!而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自然逻辑推理。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逻辑,因为可以对我们的未来行动做出一定程度上确定的指引,但是,我们在法律上,还是要用一种更加严谨的推理方式,有论据支撑的逻辑方式哦!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这四个维度吧!大致上首先分为两种,也就是主观和客观,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是某个主体的意识。如果有一种规则指引着,那么你会做出一种价值判断(标志词是一些形容词和“应该“,法律中将客观和主观的价值判断成为实然(is)和应然(should)。最后还有自然逻辑推理,其主要分为找原因、找结果、预测下一次的行为。在句子中体现为具有逻辑推导的单词,例如 result,但是,客观上的原因不能与之不符合。
这里,我再引入一个因果的区分。因果是自然逻辑当中最常用的一种逻辑,但是又分为了两种因果逻辑,一种是纯粹的客观的因果,而一种是推理上的因果。纯粹客观的因果,是给予科学数据上的相关性得出的因果,例如数学上的函数关系。那么,你可以发现,这样的因果关系是从属于广义的相关关系,但是不同于狭义的相关关系。纯粹客观的因果与狭义的相关关系的区别在于:方向。这里不是物理上的方向,而是逻辑上的方向。纯粹客观的因果关系已经带有了前因后果这样的方向性,但是狭义的相关关系的方向性还是未知的。另外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其范围更加大。我们之前的想象过程,或者说是最开始说的compromise和conclusion就是逻辑上的因果推理。拿我们之前的想象的苹果来说。因为苹果酸酸甜甜(客观上),所以我认为很好吃(主观价值判断)。因此,我应该多吃苹果(价值判断),为了我的健康(自然逻辑推理)。因此之前是compromise也就是逻辑上因果推理的因,而因此之后,我应该多吃苹果这个主观价值判断,就是这里的果。
接下来,我们会进入到抽象逻辑或者说形式逻辑的领域。在上述的四个维度之中,其范围是限定了的。客观和主观维度,不可相互作出绝对的推理。如果你做出了推理,那么你做出的就是自然逻辑推理,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突破这些维度呢?可以说形式逻辑就是一把利剑,可以划破维度的界限。而逻辑推理就是:if, then.这个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在if当中可以放上不同维度或者相同维度的内容 ,接着在then里放上不同维度或者相同维度的内容。这样,维度之间的通道就打开了。如果符合了if中的要素(法律或者逻辑中称之为函摄),那么then中的内容一定实现。再拿苹果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觉得很好吃,那么Jack应该多吃几个苹果。注意这里的主体变化!条件中的主体是我,但是结果中的主体是Jack。本来两者分属不同的维度,我的价值判断和Jack的价值判断。但是因为满足了条件,因此,可以做出一定正确的结论。
进入到了抽象逻辑的领域,一定会碰到两种著名的推理方式,也就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具体到抽象。比如说,这个红色的苹果很好吃,所以所有的红色的苹果都很好吃。换句话说就是从点到面。演绎推理自然就是由面到到点,也就是从抽象到具体。例如,红色的苹果都很好吃。这个苹果是红色的,那么它很好吃。
最后,我想说,逻辑是立体的,但是纸面是二维的,突破这个二维的限制吧!举个原题的小例子吧,希望你能用这样的分类方式去解析哦!
ps.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大家可以积极留言。如果本文中有任何的不周延之处,希望指出,一起完善!
例题
解析:第一句中她认为这里代表着她的主观,接着这个信息是不值得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后面的,只要他所提供的信息没有证明是错误的,那么记者保证不会揭露他的身份。这里是一种抽象逻辑,形式逻辑,IF中包含着客观(信息是否正确),Then中记者的保证行为也是一种客观,但是这个行为里嵌套了一个未来的行为,也就是是否会揭露身份。当然,未来的行为又代表着推理,因为毕竟没有发生呀!然而,如果她被法官或者主编要求去做了,那么她会揭露其身份。也是一个形式逻辑。内容都是客观的行为。毕竟,这个信息关乎发电厂的安全违规。客观,是对信息内容的一个描述。因此,这个记者一定会揭露这个身份,即使这个信息是真实的。这句话是结论。做了一个未来行为的推理。这里有个让步,就是客观上信息的真实,可以匹配原文中的一个逻辑,结论是记者保证不会揭露身份。但是,保证中的行为是一个未来的行为,是推理哦!但是结论中的推理与之矛盾呀,怎么回事呢?这时候就有没有出现的premise,也即是assumption去衔接揭露这个结论。这样我们就能选到C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