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海淀妈妈?

最近常常自觉不自觉的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海淀妈妈?

这真是一个令人痛定思痛的世纪难题。

很明显,我是一个不合格的海淀妈妈。因为当了十年海淀妈妈,才开始思考这个重要命题。之前我想的问题总是具体而琐碎的,比如:周末带小朋友去哪里玩耍?寒暑假谁来帮忙看护小朋友?他在托管班吃饱了么?学校的作业写完了么?学校的伙食怎么样?他和同学们相处的好么……

而一个合格的海淀妈妈,她所具备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熟练掌握适合孩子小升初的所有路径;

  2. 熟稔黄庄一代最优秀的教师资源、培训班资源、课程资源;

  3. 能在第一时间搞到各种学习资料;

  4. 能在第一时间就给孩子报上各种竞争惨烈的考试,比如KET\PET\FCE;

  5. 能辅导孩子语数外各门课程,如果自己不能,也能轻松通过一对一实现;

  6. 有完整的后备方案,有强大的财力和社会资源支持孩子做各种升学选择

而最近触动我反思的一个事件是:在一篇讲述海淀小升初的帖子中,有若干词语我读不懂。读不懂这些暗语,至少表明了一个问题,对孩子未来的学习路径,我了解的不够多,对哪些资源可供使用,我是稀里糊涂的。而我的一个同事,她在孩子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了海淀妈妈各种学习群,通晓各种暗语,关注了各种著名小升初专家公众号。有一次我们随便聊起一个话题,她马上就给出关键性解释,并且推荐我们关注XX公众号,令我们相当佩服。

相比之下,在做一个合格海淀妈妈这件事情上,我是不合格的,很是自惭形秽……那篇帖子长这样,大家自行消化一下,有懂的,辛苦后台给我留言,分享一下——

有妈妈听说我给孩子报了一个奥数班之后,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详细问了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后,她很贴心的给我出了一个学习方案:一对一,补起来。

我粗略了解一下一对一的价钱,又用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把这个价钱和自己的工资比较了一下大小,结果是:一块大石头砸在了胸口。

那个妈妈安慰我说:我现在也是身无分文的,咱们攒钱又有什么用呢?

另外一个妈妈对我说:现在不花也行,等到孩子上了高中,再猛砸一对一吧,那时候你再回想现在,觉得这些都是小钱了……

人生多么像小马过河啊,总会有人给你支招,总会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可是到底要怎么做,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

古时候孟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多次搬家,虽然两千年过去了,即使生活在今天,孟母仍然是一个合格的海淀老母,她一定是个很有财力、很有勇气、很有智慧、且自己本身就极为学霸的硬核老母。相比之下,我是一个没有财力、没有勇气、缺少智慧、且从来没当过学霸的59分海淀妈妈,这真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惨痛现实。有朋友问我这59分是怎么来的,我说反正都是不及格的,索性就给自己打一个最高分的不及格,以资鼓励吧。

荣获“海淀妈妈”这个身份十年了,在之前的八年里,我对这个称号丝毫没有概念,也对这个身份所必须承担的压力、必须扛起的责任、以及必须要提前筹划的事情丝毫没有感觉。作为外省进京青年,我天真淳朴的认为:孩子在北京能有学上,就是最大的幸福。余下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小学毕业全班集体升入同一个中学,唯一的区别是,我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班级;中学毕业,有能力的就考高中,没能力的就去职高;高中毕业,大家凭高考成绩天南海北继续各自的路。改革开放都四十年了,我居然还抱着老黄历,还在用自己当年的求学经验指导当下的孩子求学,除了愚不可及,我想不出其他可以形容自己的词儿。

痛定思痛,还是要回答自己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海淀妈妈? 以及一个附加问题:现在调整,还来得及么?

哲学家说,有时候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厉害,更具有创造性。相比之下,回答问题反倒没什么价值了,因为所有的回答不过是基于现有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即使这样,也大概给自己列一个努力整改的方向吧:

一共三条:

1.永远不在孩子面前提“别人家的孩子”;

2.永远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过去问:写完作业了吗?

3.拿起书本,永远不放弃自我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