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四句”、张载“四句”、二程“四句”到为政公德“四句”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涵盖了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宏阔的胸襟和责任意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近读当代儒学大家汤一介先生谈孔子的一段话,认为也可称为“孔子四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而不能改,是吾忧也”。汤一介先生认为,孔子的四句话实际上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成人的道理。做人要修养好道德,要加强学习,将学到的道义去实践,有了错误要改正。这四句话涵盖了如何成人的根本途径:就是要修德、问学、践行、改错。做到了这四个方面,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由此联想到二程的四句话,程颢说“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至公无私,大同无我”,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程颢的话,从天地之道、圣人之道出发,升华出廓然大公、至公无私的理念;程颐的话,提出了为政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张载四句,意蕴高远,其为天地立心,实为讲探究天地之道;为生民立命,实为讲如何成人,为往圣继绝学,实为讲继承儒学道统,为万世开太平,实为讲如何治国理政。梳理张载四句、孔子四句与二程四句之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看到,天地之心,就是程颢的廓然大公之心、至公无私之心;生民立命,就是孔子的成人之道;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孔子说的问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程颐说的“为政之道”。张载的四句是纲,孔子和二程的四句是目,是具体内容。有了孔子四句和二程四句,就把张载四句宏阔的内容具体化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当前弘扬张载、孔子、二程四句有何意义?为天地立心,就是要弘扬程颢的廓然大公之心,在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公务员中倡树大公思想,培养博施济众的仁者情怀;为生民立命,就是要弘扬孔子的四句教,修德、问学、践行、改过,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往圣继绝学,就要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万世开太平,就要弘扬程颐的“为政之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顺民心、厚民生,安而不扰,建设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社会。同时加强领导干部“修己、修身”建设,率先垂范,成为道德楷模。
国家领导人,曾引用程颢的话“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 ,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里的“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着眼于一个公字,可称为“为政公德四句”,是对二程“廓然大公”“至公无私”“圣人以公治国”思想的升华与发展。公私分明是第一境界,是对一般党员干部的要求,既要追求个人利益,又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先公后私,是第二境界,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面临如何选择的时候,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优先考虑国家利益;公而忘私第三境界,是对共产党先进分子的境界要求,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在行使公权力时,不能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而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是第四境界,是圣贤思想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天德境界,是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境界。有了这个境界的人,正如程颢所说:“至公无私,大同无我,虽渺然一身,立于天地之间,而与天地无异也。”
第四境界是政治家的思想境界,也是普通干部应追求的精神境界,有了这种崇高境界,才能有浩然之气,才能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从这四种境界来看,公心、大公之心是放在第一位的,是与二程的公心思想一脉相承的。
(2019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