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最爱香芋糊糊
香芋糊糊
刘述涛
那年月,为了挡住别人家的鸡鸭对自家自留地里菜疏的侵吞糟踏,家家户户的自留地的边角地里都会种一些魔芋。魔芋好种,不需要用心管理,而且落地生根,姿意生长,很快就成了一道界限墙。而我们小孩子很喜欢这长得像芭蕉一样的魔芋,下雨的时候用魔芋叶子挡雨,还可以拿来当武器练手,还可以摘片魔芋叶吹出美妙的声音。
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知道魔芋真正的称呼,是蕉芋。魔芋是我们遂川人嘴里的称谓。魔芋除了做界限墙的作用外,就是芋头磨成粉,做成魔芋粉条粉丝,或是在生活中,拿魔芋粉来做肉丸子,肉饼,起粘合其它食材的作用。当然,魔芋粉最大的作用,那是清热去火,败毒养身。家里谁嗓子发干发涩,喉咙不舒服,挖几调羹魔芋粉,放点白糖,拿开水一冲,一碗白白净净的魔芋粉就成了芋糊糊状了,挖一调羹放进嘴里,滑滑的,爽爽的,弹弹的,哪个小孩子都喜欢得不得了。那个年月,又没有什么零食可吃,心里想着就是家里那些能变现成为零食的芋粉薯片。
自然,还有最喜欢吃的,是做菜的香芋糊糊。香芋糊糊用香芋籽制作而成。父母先把一个个大小均匀的芋籽煮熟剥皮。不像现在的人卖芋籽把皮都刮干净了。剥好皮的芋籽直接下锅,用锅铲挤成粉状,加上水,加上剁细的蒜叶、姜沫。有些人家,还会直接把青菜放进去。不管加放进什么,那一碗香芋糊糊成为了我们童年里最香甜的一道美味佳肴。每每想起,就想起母亲的味道,想起老家的味道,想起那一碗香芋糊糊和那个中午吃了还想吃,怎么也吃不够,忘不了。
只是,香芋糊糊,也不可多吃,多吃消化不了。《千金·食治》里就记录香芋:“不可多食,动宿冷。”《食疗本草》中也说:“久食令人虚劳无力。”这也就不奇怪,小的时候,我们一个劲往碗里挖香芋糊糊,或是喂给比自己小的孩子吃的时候,父母会说,再好吃也不能够多吃。现在终于是明白了,香芋能够健脾补虚,散结解毒,但多食则滞气困脾,难以消食。所以,什么东西恰恰好就是最好,多一分则满,少一分则亏。只是知道这样的道理,已经是半百年纪。年轻时,哪懂这个,什么也贪多,不管不顾,哪知合适才是最好,刚刚好,才是最好?
除了香芋糊糊,香芋本身就是最好的食材,家家户户也热衷于种。田间地头,沙滩塘地,只要是种下了,烧上几回水,香芋叶子就长得像蒲扇一样大,再上好肥,香芋就在地底下呼呼直长,一个芋头,带着一团的芋籽。
芋籽从地里收获回来,可以直接像煨红署一样,放到灶底去煨,煨熟后的芋籽,同样可以做成香芋糊糊,也可以直接拨皮沾酱料吃,或者是原汁原味,直接下嘴。我们小孩子缺衣少食,几个芋籽一煨,剥皮直吃,都觉得这一天像神仙一般。自然是芋籽容易熟,也好做,不管是芋籽焖肉,还是芋籽的家常做法,芋子炖肉、炖牛肉,芋子垫底做米粉肉都是让人嘴巴停不下,吃起来觉得生活太过美好。而芋头,则费柴,没煮烂,还麻口。于是乎,芋头总会是先丢在一边,直到家里快没菜了,才会想起,或是切成一大片一大片的去煮腊肉,或是直接被切成片,切成丝,做成了芋头片,芋头丝,放到太阳底下晒,成为香芋食材的延伸品。晒干后,用油煎,又成为了一道美味的下酒菜。
这世上,同我一样喜欢香芋的的人很多,元代的诗人王哲,在他的笔下,就写过不少赞美香芋的诗句,如“栗子甘甜美芋头”,“更出馨香是芋头”。宋代的雷应春更是说,“韭本千畦,芋根一亩,雨老烟荒谁为鉏。”
现在想想,其实我的心情应该是同雷应春一样,当一个人走出了故乡,才开始学会思念;丢弃了美好,才开始懂得珍惜;念起了美食,才又会想起了小时候那最单纯也最值得一辈子最应该记住的香芋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