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对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 结题报告

我校《读说对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课题于2019年7月经广东省教育学会立项正式启动。两年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课题组通过业务学习和观摩相关教学视频,对该课题进行了深一步的理解,并对已有教学实践的部分成果进行了一些参考和反思。我们结合常态的课堂实际教学,跟踪了部分特殊的案例,就读说对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现把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还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如何在读说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说与写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读说的过程中学习写?我们认为这一问题值得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一线教师转变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课堂的组织形式。利用读说相结合,探索出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敢说、会说并会写的教学模式。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读说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喜欢阅读,喜欢把所读的内容说出来再写出来的良好习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小学语文读说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总结,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先读后说再写的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写作能力。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的新的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读说课堂环境。

(1)与学生互动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能把所读的敢说出来。

(2)角色转换。教师要坐下与学生学习交流,为写作铺垫。

2.创设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打造多向读、说、写的氛围。

(1)巧设阅读问题冲突,引导学生把问题说出来。

(2)引入写作问题,组织学生把所说的话组织成文字。

3.挖掘教材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创设多维互动学习过程。

(1)独立查找,在阅读中快乐探究。

(2)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快乐探究。

(3)把所读说出来并写成文字与同伴分享,在分享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研究方法与策略。

2.主动性探究法:凸现学生主动性,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题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研究、展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获得直接或间接经验积极情感体验。

3.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在语文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自学能力的对比;个体实验的变化。)

(二)课题研究安排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申报阶段(2019年5月):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9年6月):

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3.实施阶段(2019年7月―2020年3月)

(1)分项落实研究内容。

(2)建立以读说促写的模式案例。

(3)定期研讨,每学年或每学期做一次阶段总结报告。

4.总结阶段(2020年4月―2020年6月)

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

(1)分析整理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成果汇编。

(4)做好研究总结工作,申请验收结题。

三、课题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识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新的作文理念要真正深入到自己的心灵,才能成为教师理念建构的基础和准绳,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2.重视反思,提炼研究经验

加强自我反思和随机沟通,积极撰写教育随笔、教研论文,实现以交流促思考和以思考促积累,以积累促发展的目的。促使自己从要求参与研究变为自觉参与,自觉地从理论上反思研究行为,逐步将经验提炼上升。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强调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也就具有一定的深度了,写起文章来就能自由驰骋,得心应手。读说对写作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对写作能力的影响

1.增加阅读,让学生获得写作灵感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对所读的内容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有所疑问,所以会产生某种由阅读内容联想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于是就有写的欲望,而且由这样的灵感而写的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细腻,真挚感人,能给人以真实、亲切、生动之感。如阅读《童趣》,学生就想自己尝试写写自己的童趣,谈谈自己的真实体验。

2.持续阅读,开阔学生写作视野

阅读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学生的生活圈子小,一般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所以他们往往只看到家庭与学校里的一些事情,对于学校与家庭之外的事情他们感到很陌生,所以,我们能够尝试着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到自己在生活中没有看到的、没有感受过的人和事,在阅读中慢慢地开阔视野,使自己对古今中外,对天文地理等有一定了解。学生在持续的阅读中增长了见识,他们也会把自己从阅读中所了解到了写到作文当中。能够组织学生与作者对话交流,能够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甚至能够批评作品中的某个观点和主张,在新课程教学中完全能够让学生去说,去写,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可开阔学生视野。

3.阅读积累,让学生增加写作素材

多学生都很怕写作文,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好,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这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社会经验缺乏,所以肚子里没有“墨”,通过阅读,他们会把所了解到的当成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通过学生的博览群书之后,我们在他们的习作中看到的不再仅仅学校与家庭的事,而是更多更丰富的我们意想不到的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才能下笔成章。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获得文化的积淀。作品中的语言表述,人物和景物描写,材料安排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习作。就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可见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其写作空间也就大了。可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有多广,其写作空间就有多大,这是成正比的。

4.扩大阅读量,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有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阅读所具有的巨大魅力。阅读不但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也能增强我们的写作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强化,接触到了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所以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和《春》,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一般都能得到提升,特别是在怎样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上,学生会产生写作冲动,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升。

(二)说话对写作能力的影响

1.说话练习是写好口头作文的基础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就会显得生硬,影响阅读效果,只有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能正确地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想让学生有说话的欲望,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弄明白学生想说什么、爱说什么,比如学校的环境,同学的趣事,读书乐趣,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都是学生们爱说的话题。抓住学生爱表现自我,思维活跃,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这些特点,在课堂上,就学生感兴趣的点,多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并且老师要鼓励学生的回答,不要过分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树立学生“敢说”的观念,增强自我表达的信心,点燃学生想说的欲望。说与写的最常见的结合方式是“口头作文”,既然叫“口头作文”自然当以说话进行的作文训练。

2.说话训练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说话训练,使学生爱上表达,从而锻炼写作思维能力。一方面,说话是对外部信息储存、加工、处理的过程,在不断地练习中,加快头脑的反应速度,分析速度,加强思维条理性,锻炼思维的全面性和辩证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说话练习的过程中,想象思维、联想思维也得到训练,练就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增加文章亮点。有不少学生热爱自我表达,喜欢给别人讲故事,但由于没有成熟的说话技巧,使得他所讲的故事冗长、拖沓,导致同学们不愿意听他说了,没有了接受者,渐渐地,他也就失去了表达自己的兴趣,这样的情绪表现在写作上,就会是对写作文的厌恶与排斥。说话训练,是在社会现实中进行的,说话的对象和内容就是社会中的人和事。写作也应该贴近生活而不能太过脱离现实,与社会信息的碰撞,让学生们有真实感受,写出的作文也就不会脱离现实,更加具有可读性。说话训练,使学生爱上表达,最重要的一点就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心理。由千以往在写作方面有过挫折的经历,许多学生惧怕写作, 担心写作过程中词语枯燥,字数不够的情况,久而久之,失去写作的兴趣。而在说话时就不必太在意,说话句子长短随意,也不用添加过多的修饰成分,即使出现语法错误,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都可忽略不计,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就乐于自我表达,头脑里就有能成文的语言,没有了对写作的恐惧,落实到纸上的写作还有何难呢?

3.坚持先说后写,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强化说话训练,对形成口头作文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说后写,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取得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对学生加强语言练习的实践,学生就敢说话,会说话,说得好,再加上认真练习写作,作文自然就写得比较好。反之,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说话毛病多,很难指望作文写得好。所以说,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根本,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根本。书面语言是加工了的口头语言,不论怎样加工,总离不了口头语言这个根本。前人有语“我手写我口”,这才是作文的正道。所以,在作文训练上,要坚持“先说后写”。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说、乐于说,这个说的过程就是口头作文的过程,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写出的作文质量相对也更好。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写作难的心理。

4.以说促写,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说话与写作之间有密切联系,提高写作水平不能让阅读唱独角戏,要将说话练习放在重要位置上,以说促写,让想说的欲望触发乐说的兴趣,拥有善说的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借鉴。如《桂林山水》一文采用了排比的句式描写了水的静、清、绿及山的奇、秀、险,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排比句式的特点,体会句子中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后,就可以让学生仿写。如有学生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描写大树:“这棵树真大啊,仿佛就是一把巨大的绿伞;这棵树真高啊,枝条伸到白云上面去了;这棵树真粗啊,五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翠鸟》一文有围绕中心句进行详细描写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着描写大公鸡:“大公鸡真漂亮。头上有一顶火红的鸡冠,像一朵盛开的鸡冠花。背上的羽毛像一件深红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橘黄色的脚好像被油漆刷过一样闪闪发亮,走起路来铿锵有力。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警惕地盯着周围。”《落花生》有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钓鱼的启示》《争吵》可以让学生着重关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很具体,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本。教师还可以参考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写作特点,有目的地推荐类似的课外读物,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中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写作方法,最后模仿某种写作方法试着开展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模仿教材中的美文,激发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和续写的练习,从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能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五、课题研究得到的启示

从事本课题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

1.教师不应该只是习作知识和写作方法的继承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积累,教师首先必须是勇于探索的开拓者。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永远只能是个蹩脚的“匠人”,不可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者。

2.在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应该是教育教学质量得以迅速提高的新的增长点。

六、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现回顾如下:

1.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我校学生的习作训练方式单一,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学生往往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甚至害怕写作文。开展课题研究之后,我们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用口去说、动手去做,从而使学生在读写中喜欢写作,在中找到写作的快乐,学生的写作的兴趣,习作水平也就日益提高。

2.教师教学模式改变,提升了教学效果

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教师改变了课堂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反复实践,由过去的课堂写作的随机性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读说结合,懂得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3.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梁然通老师的论文《“听说读写”联动学语文——以“读”当线,巧牵三练》于2021年4月发表在《教育周刊(快乐学习报上)》上;在端州区支教期间,指导学生罗宝莹参加肇庆市中国道路宣传教育活动之“坚定中国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荣获端州区三等奖。

六、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照我们课题,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进一步学习新课标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等综合素养。

2.以课题为新的起点,积极推广,扩大影响,努力通过加强教师间交流,对话互动,吸纳其他老师的先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

3.力争与其他教师的阅读课题、习作课题相融合,形成一个大语文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希强.小学语文课“读写一体”教学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21(03):151-152.

[2]孙利.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49-50.

[3]李艳娟.让作文在阅读中生根发芽[J].中国教师,2020(S1):5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