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七》汉方、四方、斗方
器型解读:
【汉方】是紫砂方器中的经典款式,据史料记载,明朝就有了汉方壶。被广泛制作是从清中期开始,盛行于乾隆年间,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至今不衰。其造型可能是仿陶钫或青铜方壶而来。钫是西汉时流行的一种陶瓷明器,仿青铜式样,方腹外鼓,方顶盖。而汉方壶身造型正是高身方钟形,敛口、短颈,直腹微侈。四方压盖,盖身微拱、弧形桥钮,扁长环形把,管状一弯流,下方紧贴壶身。汉方壶壶身修长、方中寓圆,雍容华贵,气度端庄。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记载:“邵文金,仿时大彬汉方,独绝”。又:“徐友泉,名士衡,....予尝博考厥制,有汉方、扁觯、小云雷.....”。
道光以前,汉方多为大壶,画工们以高档釉料辅以精湛的绘画功力进行装饰,作品大多尽显盛世之奢华。
也有仅以展现汉方壶之雄伟大气的素汉方,用料粗犷、线条挺拔俊朗。嘉庆、道光之后的汉方壶,由满彩逐步过渡到点彩、无彩且用料低端......与满清后期国力衰败之状况不无关系。
历代传器
1明 四方壶
▲明 四方壶
1973年镇江市林隐路瓷厂基建工地出土。整壶呈长方形,腹略鼓,腹径大于底径和口径。只可惜,盖柄全部流失。平底,底心有一个圆形戳记款。现藏于镇江博物馆。
▲时大彬 开光方壶香港茶具文物馆
▲陈鸣远 四方壶 上海博物馆
2天香阁铺砂汉方壶
天香阁主人路迈,于崇祯7年甲戊(1634)年起,在西施故里当过三年知县,以沾染了西子的“国色天香”而敢以“天香”为阁名,且升迁了吏部郎中。
▲天香阁铺砂汉方壶
此壶作汉方壶式,意态朴雅,刚柔兼顾,线面分明,底款“天香阁”。
3清早期荆溪澹然斋制炉钧釉汉方壶
壶以紫砂为胎,外壁满施炉钧釉,釉色层次丰富,流淌自然,绚丽多姿,是传世不多的紫砂胎炉钧釉代表作。壶底心模印“荆溪澹然斋制”篆书印章款。
▲清早期 荆溪澹然斋制炉钧釉汉方壶
炉钧釉是雍正年间创烧的一种低温釉色,由于釉面具有仿钧窑的特色,所以被人们称为“炉钧瓷”。
唐英《陶成纪事碑》载:“炉钧釉,色在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紫砂胎炉钧釉,乃先将紫砂“本烧”成品,再行上釉,色彩丰富,一般称作宜钧,此壶即为个中佳例。
4清乾隆 华凤翔款紫泥汉方壶
此壶砂胎细腻,壶体比常见的汉方略大,端庄大度,颇有大家气派。底有“荆溪华凤翔制”反印,别具一格。华凤翔以此壶式为名,实至名归也。尚有铃反印作品传世,可资比较。
▲清乾隆 华凤翔款紫泥汉方壶
▲华凤翔 如意云纹汉方壶
华凤翔: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善仿古器,所制茗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韵味。
5清 澹然斋汉方壶
▲澹然斋汉方壶
澹然斋,据考为清皇族斋号。多用于乾隆、嘉庆两朝名贵紫砂壶印款。北京故宫博物馆亦藏有澹然斋圆壶一件。
6清中期 紫砂泥绘“高士赏月”汉方壶
▲清中期 紫砂泥绘“高士赏月”汉方壶
壶身一侧泥绘高仕倚松观月,另一侧泥绘竹石图,呈扁方形体,壶流呈四方状,是典型的清代汉方样式。圈足内有篆书款识底钤“荆溪华凤翔制”印款。
7清乾隆 砺成汉方壶
清雍正-乾隆 惠逸公制朱砂泥小汉方
汉方壶或为一代宗师时大彬首创,时大彬后,其弟子徐友泉也制汉方,邵文金“仿时大汉方独绝”。艺人们对汉方壶不断改进,清中期后逐步定型成现在的样式。而今天要详细描述的是清时期的励成汉方壶。
汉方 励成 制
砺成,有人说姓陈,但名不见经传这并不奇怪,古人写书想必只能写听到和看到的事和器。六百年间紫砂艺人何止万千,多有遗漏,当在情理之中。
据《宜兴陶艺人物录》载:“清中期宜兴人。其传世作品很少见,近紫砂收藏市场偶见'陈砺成款’加彩紫砂壶,流尖有修,底款为'陈砺成’三字篆文。壶为直桶、软提梁,做工、造型整体协调,从装饰手法看,与清中期流行款式接近。”
同时期其他各家汉方
汉方壶被誉为“十大传世名壶”之一,作品大气凝练,方中寓圆,制工精湛,不失古朴风味。壶身饱满而不臃肿,脚线有力而不锐利。烧制工艺、制壶技巧正是当时代表之作——方式嘴与壶整体相互相应,巧妙而不织,工而能朴。整体线条流畅,棱角分明,端庄肃穆。方器大家潘持平曾经点评,这把汉方壶第一眼看到就有震撼的感觉,我是专做方壶的,在微细品读后,一个字“服”,五体投地的服。
破损部分透漏出经过泡养后的岁月痕迹
方器紫砂壶因为形状的特殊,制作工艺也非常特殊。同时,与圆壶相比,方壶口盖的变形要大得多,力量控制较难维持,可以说方器紫砂壶制作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
励成的这把汉方形硕大无论用料还是制作都是上乘,大气,阳刚,壶身饱满却不臃,角线有力而不锐,刚柔相济拿捏得恰到好处。
此外,在烧制时,由于口盖过紧,阻碍了口及盖的自体压缩,也会变形,因此要想做好把口盖紧密又平整,且不加整修的茶壶,其实是很难的。更何况彼时的烧窑技术并不像现在的电窑可以精确到你需要的温度。
款 励成
可以想见,制作时作者不仅技艺高超,更是用心、细心,认认真真地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份作品。作品可以反映出制壶者的状态,也有人说壶品即是人品,纵使历史走得太过匆忙未能及时将他描绘,他的作品却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不可磨灭。
以595.7万成交的砺成款汉方壶,泥料上品,采用调砂工艺,星星颗粒,浪漫隐约。手工也一丝不苟,内外如一。尤其是流与把的处理,皆是大家才能做出的手笔。
▲清乾隆 砺成汉方壶
陈砺成,为清雍干年间名工,据传姓陈,传世多佳器。
这把壶器形硕大无论用料还是制作都是上乘,大气,阳刚,壶身饱满却不臃肿,角线有力而不锐利,刚柔相济拿捏得恰到好处。
8清道光 段泥汉方壶
这件瞿子冶,铭申锡制段泥汉方壶是紫砂文人壶的典型。壶以段泥制成,古朴典雅,壶身有子冶行书铭文“旦夕畅饮三杯,身心了无一事”,茶禅一味,耐人赏玩。
▲清道光 段泥汉方壶
另一面则许梿隶书仿汉砖文“千石公侯寿贵”, 后以木模压制“许”、“槤”连珠印款,金石意十足。
9清 蓝彩汉方
▲清 蓝彩汉方
紫泥料 壶作汉方样式,呈方钟形,上收下尾,腹略鼓上置桥形钮,壶流以四分之三平贴身筒,长环柄圆中寓方,蓝彩绘有蝶恋花卉,一面书有“一片冰心”此壶端庄大方,造型稳重大家气派,底款“阳羡砂器”。
10清中期 满彩汉方
汉方壶整体造型阳刚大气,端庄肃穆,刚柔相济恰到好处,予人气势撼人之感。此款形制乃清代典型流行壶式,最为世人称道。
▲清中期 满彩汉方
壶内流露出紫砂天然肌理,胎质纯正。壶身以满彩为饰,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极具奢华气息。
方山逸士
▲荆溪八仙右一为方山
方山逸士是日人奥玄宝所起之名,他在《茗壶图录》里面是这么解释整个名字的:流直而方、鋬矩而成口字样、盖平坦如棋秤的似覆斗钮、底有印曰、许龙文制、泥色紫而梨皮、形四面端正、类方山、故号曰方山逸士。
▲许龙文制方山
正四方的经典器,整器造型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立体而正直。壶嘴、壶钮、壶把三点一线。全器气势挺拔;英姿飒爽,古朴典雅,浑厚大气。
均玉
▲顾景舟制均玉
壶身为圆角方柱体,口呈圆形,短坡颈。曲流、耳把、桥钮、圈足均方中见圆,巧妙延续。圆形盖配以方桥钮,别致精美,大有古意。
周身为混圆四方,此壶结构严谨匀称,质地细腻润泽,技艺娴熟老练,构思巧妙。造型深谙方圆和谐之美,沉稳中见灵动,方圆中寓天地,给人一种端庄、宁静的大雅之美。
▲顾景舟 藏六方
斗方
▲申锡制斗方
斗方壶形仿古代用以量米的方斗,壶身上小下大,由四个梯形组成,正方形嵌盖,盖上有立方钮,壶流与把手均出四棱,整体刚正挺拔,坚硬利索。
此壶为斜身四方,素面铺砂,浑穆莹洁,不仅方中见秀,而且清新别致。壶体刻绘兰草数枝,刻画秀雅端庄,与此壶相得益彰。
1960 年前后,由著名画家亚明(1924~2002;原江苏省画院副院长)设计,以方器、筋纹器风格见长的王寅春(1897~1977;建国初期的紫砂七大艺人之一)制作,合力完成!
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全器气势挺拔;英姿飒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
桥钮、方形壶把、方形壶身,整款壶棱面挺括,线条刚硬,犹如将军风范。
壶钮为标准的拱桥,钮孔为半月状,做工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壶盖略微鼓起,由壶盖至壶身,四条棱线清晰分明,干脆利索,寓意善恶分明,将方器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王寅春制亚明四方壶
该壶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气势挺拔,英姿飒爽,犹如将军风范,成就紫砂方器之美。壶钮为标准的拱桥,钮孔为半月状,做工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壶盖略微鼓起,由壶盖至壶身,四条棱线清晰分明,干脆利索,寓意善恶分明,将方器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坦然壶
▲郑荆玉制坦然壶
此壶型制方正,四角垂方,角钝而匀,棱线隐而不没,线挺而直,方中寓圆,四方盖鼓,截盖压于壶口之上,紧密平整。圆方形钮挺而大气,四面昂藏。耳形壶鋬四方形线条与壶体、壶流线条相呼应,转折迂回之间,舒畅自由。
混方壶,流鋬以四方切体,轮廓分明,整体造型比例协调,于稳健中见大气度。壶艺刚正不迂,方圆融容,寓示君子进退有节,处世以方,藏锋不露芒。
传香壶
▲陈鸣远制传香壶
此为鸣远传香壶,隐角四方器,整器稳重大气,壶身挺括周正,四方口盖和壶纽,壶把张力十足,弯流四方壶嘴比例协调,胎质优秀,圆浑有力,四方有菱有角,精巧别致,凝重大方,协调中显现质朴,无论在做工、口盖处理以及泥料选择都极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