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信阳时,你带了多少家乡特产?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微信:37096414   QQ:652371646

离开信阳时,

你带了多少家乡特产?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奔袭,终于于凌晨到达工作的城市。平时7个小时的路程,被拥堵的车流拉长到一倍。

路上,母亲已打了几次电话询问,为了不再让她担心,一下高速,拨通了电话,报个平安!

得知我们已经到达,母亲心安了,很快又叹了口气,说到:

“你看我这记性,年纪大了真不中,今天你刚走,我回屋里一看一盆卤肉忘记装了,在厨房里又看见千张豆腐忘掉了,还有晓(我老婆)要吃的甜酒,我特意找人做的,你看这一晌午慌的么事……”

看着后排座位各种篮子、箱子,我只好安慰她说:等过了十五,我爸来的时候让他坐汽车带来吧!母亲又嘱咐我们赶紧回家休息,才挂了电话。

▲临走那天,母亲在给我装箱

回到住处,已是凌晨12点多,我和老婆分四趟,才把满满一后备箱加后排座位上从老家带来的东西卸下,搬到8楼的家。一共是三个泡沫保温箱,一个篮子外加几个纸箱!

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来收拾从家乡带来的东西。从年初三开始,母亲一点点的装箱子,走之前的上午,我帮忙打包,搬上车,就去陪家里来的客人,母亲让我把后备箱开着,她想起什么再往里面放。

等到我到了再收拾,才发现东西数量之多、种类之多、来源之多!

这些东西大部分是父母在家准备的,还有一些是岳父、姐姐、叔、嫂子等亲戚朋友给的,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家乡特色物产!

▲临走那天,母亲在给我装箱

此前好几年,父母都是在我们这里,帮忙照顾孩子。以前我在家偶尔提过,说想吃家里的土猪肉、鱼。

前年儿子开始上学了,父母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经常可以回老家住上几个月。

去年国庆节母亲回家以后,就一直在老家,这里面很多东西,就是她在那几个月里准备的。

这些回头货到底有哪些呢?

第一个大宗就是土猪肉,就是家养的黑猪!母亲回家后不久,就跑到老湾,预定了叔家养的黑猪。黑猪在家乡很翘,等到腊月就不好买了。

杀猪的那天,母亲说买了一半,又忙了两天,一部分分解后冻在冰柜里,一部分腌了做腊肉,其余的部分,又花了不少功夫做了二十多斤猪灌肠。

里面还有一大袋子牛肉,是给堂哥堂嫂拜年时给的,他们退休后,跑到老湾去开荒种田、养鱼喂鸡,重新做了农民。走的时候,嫂子穿着拖鞋,追到楼下,扔了这袋牛肉在车上,不给拒绝的机会……

第二大宗就是鱼。在我这里,时常吃鱼,经常发现不是鱼太腥,就是有煤油味。母亲也记得这茬,专门打听到谁家养的鱼不用饲料、不撒化肥,问清打鱼的时间。

父亲回去后,专程跑去买了十几条,在河里一条条的杀好剖好,也是一部分分解成鱼块冷冻,一部分腌了腊鱼。

还有一大包猪大肠,是岳父给的,老婆爱吃大肠,每次回去他都会提前买回几副大肠,洗好净好,这次也不例外。

所以,带过来的两个保温箱全是冷冻的肉,一个筐子里全是腊肉、腊鱼和猪灌肠。光是各种冷冻的肉,已经把家里的冰箱塞的满满的!

第三宗是豆腐,很多信阳出来的人,都觉得自己家乡的豆腐就是好吃,我也不例外。

我老家罗山,南部乡镇的豆腐尤为受欢迎。水豆腐是不好带的,母亲自有他的办法,去年雪下得多而大,她买了一些水豆腐,切成块,放在雪地里全部做成冻豆腐,然后放入冰柜,在我看来直接放入冰柜不就得了,母亲的解释是,那怎么会有天然冷冻的好吃!

豆腐中,我最喜欢吃的是豆油皮,家乡称豆油。这种豆制品是烧豆浆时最上面凝固的一层油,在外地拿出来卖的不多。在家乡也很抢手,尤其是年终,办事的多,难买。

而且,很容易买到不纯的。母亲早早就买了一些,岳父知道我和老婆都喜欢吃,虽然在城里住,也专程跑到乡下熟悉的做豆腐那里,买了几十张,两位长辈给的加在一起,有近30张——足够我慢慢吃上一两个月的啦!

还有一小包臭豆腐卷,家乡特色豆制品,年前母亲就焊好了。腊月返回第二天,在家乡工作的同学邀请小聚,临走了还专门带给我两瓶朱堂产的特制的臭豆腐,也和上面这些豆腐一起带来了!

忙碌了半天,才把需要冷冻的肉拿出放到冰箱,把腊鱼腊肉猪灌肠挂到阳台晾好——我觉得接下来三个月我不用再买肉了!

收拾好泡沫箱,还有两个纸箱,又有些什么哩?

糍粑,大约有四五斤,听母亲说,是叔家打的给的,小时候家里冬天经常一打就是一大缸,我当时不怎么喜欢吃,长大了,家里很多年没有自己打过了,反而喜欢吃了。

母亲知道我喜欢吃糍粑泡,所以,还有一包切好没炸的糍粑泡,这个东西不是很好做。

母亲说,那天在逢集上,看到一个人挑着糍粑卖,还是软的,一问是前一天才打的,所以还没有硬,立即买了一些,做糍粑泡就需要这样的,还没有完全硬,没有泡过水的糍粑,才能切成薄薄的糍粑条,再晒几个日头,才可以做成炸糍粑泡。

挂面,一种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过的手工面条,当然电视上是陕西的,和豫南的手工挂面原理差不多,些许做法尤其是最后成型不一样。

打我记事起,母亲一直喜欢买街上李姓家的,手艺好,干净,可惜十多年前该户女主人过世,近年男主人年事已高,子女在外无人接手,不再做了,一手好手艺可惜了!

母亲装挂面的时候说,这是冬月底她都买好的,也是一家做的好又干净的,当时买的早,7元一斤,腊月底,回来人多了,已经涨到9块10块了。母亲一边说,一边把女子螺髻一样的挂面,放到专门自制的纸箱里。

土鸡蛋,这是老婆的老妈(伯母)给的。老婆小时候为躲计划生育,在老妈家里生活过一年多,童年假期也常去小住,因而很有感情。

老妈老爹七十多了,独自守在一个乡村小湾里,每年回去都会去看看他们。过年拜年临走,老妈抱出这箱早已准备好的鸡蛋,追赶我们,拉扯半天说:

扭儿,八十岁老马儿不吃拜年礼,你们在那么远,老来瞧我,我轻易也去不了,别的没得,就是自家鸡子嬎的蛋,给我外甥吃,你们要是不要,下次就莫来了……

最后一个纸箱,里面分别是一包破糨子(豇豆米)、干豇豆,一带炸鱼炸肉,甚至还有一袋洗干净的小菠菜、白白净净的一把葱、蒜苗和芫荽。

我想起来,母亲当时是这样解释的:你们到了就要上班,这些鱼呀肉呀,一时半会也搞不熟,这菜什么的,你回去了下火锅直接煮,方便的很!小菠菜是我早晨去掐的,新鲜的很,回去就烫了吃了!

收拾这些东西,思绪如同电影回放一样,想起春节在家的一幕幕,想起父母忙碌又开心的样子,想起那些一年见一次面的亲朋好友!

有时候,到了年底,想到一票难求的返乡车票,拥堵不堪的往返高速,舟车劳顿的新年之行,每每想放弃回家过年。

▲返程的后备箱

但往往到了最后做决定的几天,情感最终战胜了理智,毅然还是选择回家,为什么?

这后备箱沉甸甸的家乡特产是最好的答案:老家有最惦记的自己的父母亲人、他们用自己最原始的亲情,准备了家乡味道,等我回家过年!

过完年,我已经快40了,父母也年届古稀,父母送我远行,还如二十年前,第一次离家外出念书时的那个孩子,生怕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回家的路再难,与之相比,轻若鸿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回家过年!

今年离开信阳时,你又带了多少家乡特产?

苹果手机赞赏专用

(长按上图)
往期精选

 豫南年味——航拍彭新杨店的腊月逢集!

◆ 豫南年味——天竹村的新年村民大联欢!

◆ 最好的新年礼物:一位罗山学子写给学弟学妹的信!

◆  待不熟的他乡,回不去的故乡!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论坛交流
(0)

相关推荐